试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2021-12-03 05:00甘肃省甘州区青年东街小学张宝红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德育传统小学生

□甘肃省甘州区青年东街小学 张宝红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万事万物实时更新,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辨别真伪信息,杜绝盲目跟风的德育。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新理念,得到了各小学校的积极响应。由于小学生当前涉世未深,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辨别是非能力,对于事物的评判大多是从个人喜好角度,更容易受社会和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所以需要在小学教育中提高对于学生德育的重视度,发现不良苗头及时解决,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新时代下小学生德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从父母的呵护之下独立接触这个世界,面临着全新的成长环境,难免会有一些畏惧和抵触的情绪,所以尤其需要小学教师和家长合作起来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导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路上显得尤其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做无声的示范,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当适龄儿童进入小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后,教师则扮演起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引路人角色。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近些年的教育经验,对于提高小学德育整体水平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保障小学生德育的整体效果。

二、小学德育的现状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来说,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发展成就,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对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不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小学阶段展开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小学德育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渗透,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注重古诗词的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我国当前各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发展状况而言,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在教学期间大多数教师会忽略德育,这也是导致当前各学校德育水平整体较低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习惯性地用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去要求学生,而真正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德育需求。其次,德育的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强行灌输德育知识到学生脑海中并未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现代化德育展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科教师应当重视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小学语文课堂可以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教材内容中积极寻找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整个教育过程也会显得十分流畅,不会出现生硬的灌输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一些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孔融让梨》《孔子拜师》这一类文章,既能让学生学到优秀的思想品质,同时也能发扬传统文化,这一类课文一般都比较有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从心里喜爱语文知识,同时整个教学过程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积极开展国学课程

开展国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对小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开设国学课程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开设。

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学习《三字经》和《弟子规》,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熟练的诵读;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加入一些古文教学;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学习《论语》等相关知识,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而且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国学之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与讨论,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全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核心所在。

(三)烘托传统文化节日氛围

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还应当借助和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节日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从小学生自身而言,由于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但是同时缺乏主观能动性。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加强和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端午节积极组织学生动手包粽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同时,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渗透,让学生无形之中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可。

(四)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渗透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进行小学的德育工作,能有效提升德育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选取《三字经》以及《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进行朗诵比赛,通过这一形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再例如,通过对传统经典舞台剧目演绎以及组织歌咏比赛等形式,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德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小学阶段就应当重视学生的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剖析传统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继而全面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有效推动小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传统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