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百首名曲”节奏训练的研究

2021-12-03 05:00高邮市汤庄镇甸垛初级中学李剑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名曲节奏感音乐作品

□高邮市汤庄镇甸垛初级中学 李剑

音乐节奏是建立于音乐发展基础上的核心架构,不仅能培养学生乐感,还能丰富初中乐理素材,是培养初中生音乐素养不可忽视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节奏训练是改进音乐教育的重要措施,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认知方面实现蜕变,在核心素养发展上获得更好的保障。音乐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引入百首名曲素材,对初中生进行科学化的节奏训练,确保音乐素养培养效果。

一、初中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核心所在,并决定音乐情感表达以及基调质量,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当中也获得了教师的重视。不仅如此,节奏还可以转变音乐旋律以及意蕴,是音乐作品的灵魂,能为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魅力的展现提供良好的支持。节奏训练能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给学生从初中音乐课堂迈向音乐殿堂提供必要支持。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得到轻松愉悦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整个音乐学习中保持活力和兴趣,为初中新课改所倡导的审美教育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可以发展学生的听力敏锐度,强化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让学生对高低起伏的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意愿在多样化的律动当中表达内在情感,持续强化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寻节奏素材;三是能有效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初中阶段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让学生能在音乐活动当中始终保持持久的动力和热情。

二、初中音乐节奏训练的原则

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初中生音乐作品把握能力必须开展的训练活动。节奏训练的效果和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密切关系,不过由于不少初中生对节奏的使用方法把握得并不理想,从而影响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的表现,也无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节奏学习氛围。对此,教师应该在实际训练中归纳总结训练的原则与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音乐把握效果。一是趣味性原则。在节奏训练中,为了帮助学生清理节奏训练和音乐把握的障碍,应该运用娱乐化方法,增加训练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各方面的接受度。为了消除实际训练的枯燥感,要引入多种训练形式,并对传统方法进行创新。二是高效性原则。音乐教师在安排节奏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初中音乐教材开展,避免节奏训练过于拖沓,保证整个训练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从而确保实际教学效果,为音乐高效课堂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循序渐进原则。节奏训练作为一种基础和关键的音乐练习,必须尊重初中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落实训练活动,让学生从掌握基本的节奏着手,逐步提高训练难度。当然所选择的节奏训练材料难度不能过大,要和学生的实际音乐能力与水平保持一致。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百首名曲节奏训练方法

(一)设计节奏游戏提高训练兴趣

初中阶段不能忽视的一个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培养学习兴趣,且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充分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初中生虽然越来越成熟,但是仍然要有兴趣支撑音乐节奏活动的参与,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特征设计趣味丰富的节奏游戏,有效增强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百首名曲之一的《渴望春天》,这部莫扎特的经典音乐作品时,为了顺利开展节奏训练,确保节奏练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击打节奏的游戏活动导入课程。教师先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接下来给学生播放一遍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对其中的节奏旋律进行感知,并随着节奏拍手之后开始进行接力比赛,从小组开头依次向后接力,哪个小组节奏拍打得最准确就可以获得胜利。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会对作品简练、完整的节奏有正确的认知,并借此提高对作品意境的感知水平,提高节奏训练效果。

(二)用节拍力度和速度增加节奏感

培养节奏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好音乐必不可少的保障。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节奏感,那么对节奏当中各个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以及节奏表达能力,也会有良好的学习效应,从而提高节奏表现力。为了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节拍力度以及节奏速度等方法,训练并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节拍力度感的训练中,教师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周期性状态呈现的重音节拍,并在教学中运用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开展体态律动,比如摇篮曲、舞曲等音乐体裁,增强学生节拍感以及律动感,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节奏是规范在节拍中的。例如,在《摇篮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模仿母亲轻轻晃动摇篮从而感知节拍的强弱规律。在对学生进行节奏速度控制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选取八年级百首名曲之一的《青春舞曲》,指导学生借助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师先在网上寻找不同节奏速度的《青春舞曲》音乐作品,并鼓励学生依照播放的版本开展击鼓传花,时快时慢,在自然的状态下训练和增强学生节奏感,了解节奏速度的把控。

(三)基于风格设置即兴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不能停留在既有的教学方法内容上,还要关注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在节奏训练中带来更多的新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水平。音乐节奏训练内容并非孤立的,初中生情感丰富,能感知多样化的音乐风格,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比如民歌类、戏曲类等,使学生认识到节奏能让音乐风格更加鲜明,也更有助于表达多样化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中引入即兴节奏训练,尤其是结合不同音乐风格,保证训练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鼓励学生即兴发挥,体现出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把《唱脸谱》《摇篮曲》这两部拥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引入节奏训练,先给学生播放一遍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认真聆听与细细感受中分析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的节奏差异,然后鼓励学生谈一谈不同风格音乐节奏具体的不同点,借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乐器,让学生把自己对不同节奏的感悟表现出来,通过即兴节奏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节奏捕捉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恰当运用奥尔夫节奏训练法

奥尔夫节奏训练法属于一种科学先进和创新色彩浓郁的音乐教学法,其鲜明特征是指导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利用声势,借助自身节奏感知能力,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节奏表现。借鉴到初中课堂上,这样的节奏训练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大幅度降低训练难度,提高学生的自主领悟能力。在运用奥尔夫节奏训练法时,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感悟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保证学生的练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百首名曲之一的《沂蒙山小调》时,作品当中的四四拍节奏比较经典,也是节奏训练的重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结合音乐旋律展示,四四拍节奏之后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肢体节奏,做后续节奏的连接,在教师的示范后,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加强感受和领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音乐源于自然以及生活,是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培养改进和优化节奏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素材,百首名曲目录无疑就成为一个重要选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节奏训练的具体要求来选取恰当的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以及灵活把控能力,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初中音乐教育的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名曲节奏感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十二生肖·蛇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趣填我国古典十大名曲
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