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家庭教育在新时代下的发展策略

2021-12-03 05:00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鸭暖镇张湾小学吕燕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德育家庭小学生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鸭暖镇张湾小学 吕燕

一、新时代下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个人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举动以及思想观念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随着当前社会时代的发展进步。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与时俱进。因此,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当及时与学校建立良性沟通,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小学阶段的学生刚从父母的呵护之下独立接触这个世界,面临着全新的成长环境,难免会有一些畏惧和抵触的情绪,所以尤其需要小学教师和家长合作起来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原生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路上是尤其重要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做无声的示范。当适龄儿童进入小学进行系统的学习,教师则扮演起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引路人角色。虽然小学教师基本都是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具备专业的教学水平,能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课堂教学。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当前的每个小学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教师无法实时关注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通过实行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能大幅提升小学生的教学效果,实现无缝衔接保障小学生的文化以及德育整体效果。

二、新时代下小学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推动学生的认知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认知的全面发展,让小学生意识到自身感兴趣的事物并为兴趣付诸行动,通过家庭的帮助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稳定的性格。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在小学生更准确地找到自身的兴趣,推动学生的认知全面性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在新时代下的小学家庭教育,家长应当重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包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恩、创新以及崇尚科学等良好品质。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信、善于表达、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同时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优秀。

三、新时代下家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中,部分家长认为家庭只是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而教育的职责应当由学校全权承担,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引导作用。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辈以及祖辈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都会一律满足,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行为也没有及时加以管教。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犯错,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以上提到的家庭教育方法都缺乏科学性,它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

(二)缺乏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家风会给孩子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个别家长忽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自身言行不一就无法以同等的原则要求孩子。例如,当前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取得良好成绩后奖励一部手机或一部平板,而后要求孩子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但是自身却不顾场合“机不离手”,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其次,家庭如果缺乏和谐融洽的氛围也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这不利于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

(三)重智力教育忽视德育引导

在我国家庭教育理念中,大多数家长只关孩子的学习状态而忽视了孩子的德育,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素质。个别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仅仅是监督孩子的学习,为孩子安排课外活动和提供物质保障。究其原因,家长主要受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以及学校对于学生评价的考核标准过于单一,给学生家长带来了错误的认知,因此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

四、新时代下小学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相尊重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重为孩子树立互相尊重的理念,让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得到足够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将心比心,理解别人,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之间也应当严格遵守互相尊重的相处之道,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尊重别人能让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的美好品质。学生只有在自我尊重的良好环境中成长,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除此,还应当让学生懂得尊重和珍惜资源。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每一位成员所代表的以及获取到的资源是不同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进行资源的交换,为小学生营造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注重劳动光荣的教育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使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家庭教育任务则落到了祖辈身上,隔代教育的现象会长期存在。这就要求祖辈在对幼儿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家庭教育活动,学习最为先进的理念,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监护和监督作用,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当前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大幅提升,小学生意识不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甚至在互相攀比的环境中形成了虚荣心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注重培育学生劳动光荣的服务意识,让小学生懂得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培养学生节约节俭的美好品德。

(三)培育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新时代下的家庭教育还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小学阶段应当重教会小学生如何进行感恩和知恩图报。首先,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身作则,营造知恩感恩的良好氛围。例如在爸爸妈妈结婚纪念日时,爸爸给妈妈准备了礼物,妈妈在收到礼物的同时应当当着孩子的面向爸爸表示感谢,在这样的场景下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己家庭的爱同时也能学会如何感恩。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节,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人格魅力,推动其今后的素质全面发展。

(四)密切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针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另一原因是学生家长和校方没有进行恰当的沟通。所以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家校合作为学生教育带来的好处。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等社交平台,让家长和教师实现无缝对接。其次,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给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家长和教师首先应当达成教育共识,共同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可以留下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和父母进行讨论,第二天在课堂上让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密切了家校之间的合作,而且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加上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可能注重自己的言行,并以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才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小学生的感恩、创新等美好品质。家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每一位成员都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给小学生营造温馨有爱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推动小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家庭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恋练有词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