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职业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21-12-05 02:10刘开明邹山梅白万勤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职业大学生能力

刘开明,邹山梅,白万勤

(1.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207;2.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1],自2014年起每年印发通知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导向,提出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要求[2],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推进高校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2019年5月,李克强对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职业高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就业为创业提供舞台,创业为学生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当前,不断改革和完善职业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实现就业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路径上的有机统一,构建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的就业教育主要包括对职业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就业单位的比较与选择能力、求职策略、面试技巧、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以及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学生的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对职业的追求,体现人生价值的愿望,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主创业能力等。

1 西部职业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对西部职业高校调研可知,对于就业创业教育而言,各高校基本没有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训练标准,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缺少“创新创业”“就业创业”相近专业或有相似工作经历的专职教师,而是专兼职并存;教师本身缺乏创新思维和意识以及创业精神和经历,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丰富的案例、实践项目,就业创业指导不够深入、成效不明显。

1.1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法单一,时间安排和评价体系不科学

西部职业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自主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各校之间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体系等差别较大。

(1)就业创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缺乏指导性。各校就业指导的内容陈旧,不能有效破解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遇到的困惑和理论难题,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求职理念和职场角色的转变,不能有效展现就业面试场景,以达到提前适应就业面试的环境要求和心理要求。创业指导的内容偏离实际,缺乏创业起步的理论指导、法律法规和基本程序的解读,缺乏就业创业成功案例的引领示范,缺乏创业风险的预判、内控机制建立的指导以及风险化解预案、经典案例经验等内容的分享。

(2)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各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以课堂教学、理论指导为主,实际学习效果较差,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就业指导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形式的激励和交流,导致大学生间职业理想、人生追求、兴趣爱好、价值观沟通交流不够,与现实的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不能有效对接;缺乏对就业单位选择的判断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上的招聘单位和岗位不知从何了解、分析、判断,可能造成眼花缭乱、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或选错单位,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追求。创业指导缺乏创业理念更新、创业方向选择、市场行情分析等的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书本知识范畴,面临想创业但不知怎样创业的困境;缺乏创业能力训练和创业项目锻炼,大学生日常在实训中心、科技创业园接受就业创业教育,缺乏高水平针对性强的指导,基本不具备单独创业的综合素质。

(3)就业创业教育的时间安排和评价体系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各校就业创业教育时间安排以短时间的集中教育为主,缺乏全程育人理念。一是体现在上课、听报告、参观等方面,以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二是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素质培养、创业项目选择研究等贯穿高职3年的每个学期,没有贯彻全程育人理念。空间安排上,以校园理论课堂、实训课堂为主,缺乏走出去与市场、企业相结合的实际训练,不利于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校企合作不深入,校企“双元”育人还没有落实,对就业创业市场行情了解不够。就业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上,以考试、考核、竞赛为主,缺乏对创业项目孵化、转化、运营的绩效评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多地注重对课程考试、职业技能考核、职业大赛获奖等基础性的评价,忽视对创业项目的遴选评估、转化预测评估和运营准备以及绩效的评估。

1.2 任课教师的就业创业指导能力不强

(1)从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上看,任课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强。各校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处工作人员、各院系就业干事以及部分专兼职教师组成。一是任课教师基本熟悉就业市场需求和就业工作流程,但对就业指导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研究不够,在课堂教学上只能照本宣科讲案例,并回顾过去旧的就业信息与大学生共享,实际上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就业指导;二是任课教师对创业理论知之甚少,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创业经历,对有关创业类的大赛研究不够,对创业项目的分析指导能力不强,所以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能力担任创业指导工作。

(2)从专业技术研究方向上看,任课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强。各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基本上没有相近专业的教育背景,绝大多数是从事各自的专业课或基础课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职称,担任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从专业上讲是属于专业领域的新拓展。尽管现在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但教师的职称晋升、专业考核仍然属于原专业系列而没有改变,每年的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以及课时量考核等仍归原专业所在的院系统一考核。担任就业创业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属于兼职,各院系基本没有就业创业教研室,对就业创业指导没有完全统一的教学要求,主要依靠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和掌握的就业创业信息指导学生,其教学和指导效果不够理想。

1.3 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训练不够

(1)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训练不够。基本素质能力主要包括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对于基本素质能力的提升而言,各校缺少指导性训练大纲,学生在理论上不知其基本含义和提升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上缺少训练的场景组织和模拟训练。(2)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专业应用能力训练不够。专业应用能力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工商管理能力、专业研究能力、团队领导能力等。对于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各校缺少综合的训练项目和案例,绝大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缺少团结协作的体验和项目管理的实践机会。(3)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项目开发能力训练不够。项目开发能力主要包括项目设计能力、竞争性比赛能力、创新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等。对于项目开发能力的提升,各校缺少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导致一些较好的项目不能及时培育和转化,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训练机会不多。

2 提升西部职业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质量的途径

2.1 完善就业创业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育针对性

职业高校应按照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要求,精简和完善教育内容,梳理知识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突出学生、教师“双主体”,互动讨论、分析启发,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模拟实景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实际,选择典型案例,分析讲解,不断增强就业创业教育的针对性;通过任务驱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职业高校要进一步树立全程育人理念,从入校开始,每个学期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不断强化学生技能人才服务生产一线的意识,强化劳动者光荣的意识。结合专业实习、顶岗实习,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就业体验式教育,按照教育计划安排作业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调研,写出认识、感想和体会,认识将来的工作岗位以及未来的工作单位,让学生的理想接地气。

2.2 建立“培养+外聘”相补充的师资建设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

职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应组织就业创业指导专兼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实践以及大赛等,培养就业创业指导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对外交流,观摩学习其他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具体做法和先进经验、理念,启发教师指导就业创业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职业高校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选聘具有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双创大赛获奖、创办企业等经历的人士担任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邀请资深专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到校举办就业创业讲座,高校以教学系组建科技创新教师团队,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就业创业训练等。

2.3 以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为基础,开展就业创业能力训练

职业高校应培养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思考、设计创业项目,并指导开展如实体制作、专题调研、课题探究等工作,加强学生创业能力训练。通过科技社团组织的活动带动学生实践,如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新比赛,培养学生捕捉灵感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寻求突破能力;利用创新成果带动就业创业,如在校内建立创业苗圃,选拔优秀项目入校,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场所、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促进项目落地转化,带动学生就业创业[3];利用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对于成功进校的团队成员或教师给予相应科研奖励等。职业高校要进一步开展就业创业竞赛,培育校级就业创业教师指导团队;各院系分专业开展创新创意作品竞赛,成立学生社团,指导和培育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参加竞赛、大赛项目为抓手促进和检验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成效。

3 西部职业高校做好就业创业教育的对策

3.1 重构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实施全程育人,实现就业创业教育系统化

联合西部职业高校从事就业创业多年且经验丰富的校领导、处长和从事创新创业工作的教师,分析讨论职业高校就业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拟定课程标准,开发编写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材。教材中以项目为支撑模块化编排课程内容,每个模块明确学习目标;每个项目构建“案例导入、问题导向、知识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突出文化育人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建议职业高校制订就业创业教育计划,第一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辅导员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编制,完成时间3个月;第二、三、四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在创新创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学校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通过校级比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第五学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在学生思考、实践、训练和体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就业创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第六学期,精选优秀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毕业生就业协议,安排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开展顶岗实习,高校招生就业处与教学系部联合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与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同部署、同安排,要求学生撰写就业创业体验总结。

3.2 提升就业创业教育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从学科专业角度选拔就业创业师资,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参加省内外就业创业培训,制订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团队培训方案,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聘请行业、企业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就业创业教育、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职业高校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和大赛,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班、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SYB创业培训师资班、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师培训以及省级高等院校就业创业课程案例设计大赛等,为有效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3 通过优秀毕业生成长案例和创业大赛,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职业高校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到母校与学弟学妹面对面访谈。毕业生与同学们充分交流职业的选择与兴趣爱好的关系,职业规划、专业特长、业余爱好、性格及与家乡距离远近等因素对就业单位选择的影响,工作中怎样较快适应环境,专业发展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人际关系处理、团队精神养成等。高校组织校级职业规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竞赛、创业规划竞赛等,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双创大赛,激发学生勤奋钻研、积极动手、不断创新的热情,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增添本领。通过身边成功者的事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懂得克服困难、忍受孤独、勇于开拓、持之以恒是每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学生每学期收集整理大学生村官、优秀毕业生、优秀企业家的成功案例2~3个,毕业前至少收集整理12个以上。逐步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能力,使毕业生力争成为充满正能量、创造更多价值的人。

3.4 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公共就业服务资源,继续出台提升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政策措施,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业高校进一步健全校内分工负责、院系联动、全员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搭建和完善“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积极组织开发或共享线上就业创业讲座视频和精品课程,以弥补就业创业教育的不足。引导职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继续组织好“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支持毕业生参与西部农村平安建设、农村共青团工作、基层司法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4];培养熟悉农村环境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领农村群众共同创业致富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鼓励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5]。

猜你喜欢
职业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