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瑞油8号’的选育

2021-12-06 06:22王晓娥孙晓敏白小沙王国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菌核病汉中市陕南

王晓娥,孙晓敏,陈 乔, 白小沙,李 英, 王国军

(1.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汉中 723000;2.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2;3.汉中市瑞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城固 723200)

油菜是陕西省第一大油料作物,陕南的汉中、安康2市地处长江上游,气候适宜油菜生长,是全省油菜主产区和优生区,以甘蓝型冬油菜为主,常年种植面积为13.3万hm2,占全省的70%以上[1~3]。‘瑞油8号’是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2008-2009年度以不育系0851A与恢复系0727C杂交测配而成,2010-2012 年在陕西省南部进行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中表现出品质优、高含油、丰产、稳产、抗倒、中抗(耐)菌核病等优点,2013 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油2013007。‘瑞油8号’适宜在陕西汉中、安康地区作冬油菜种植,2014-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10.2万hm2,目前仍是陕南地区秋播主推品种之一。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0851A

由陕2A与0851B经多年回交转育而成的双低不育系,不育株率97.7%,不育度93%,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201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1.2 父本恢复系0727C

2003-2004年度以220为母本、559为父本杂,此后连年套袋自交,至2007-2008年度育成。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瑞油8号’为甘蓝型半冬性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35~240 d。苗前期叶色淡绿,后期叶片深绿,叶缘波浪形,长柄叶裂叶2~3对,冬前初叶10~11片,蜡粉重,耐冻性强。返青后生长迅速。花瓣黄,大小中等。株高170~180 cm,匀生分枝,分枝部位30 cm左右,分枝数10~11个,主花序有效角数83个,角果直生,密度大。单株有效角果数440个,角果扁平,角粒数20~22粒,籽粒圆形,黑褐色为主,部分棕褐色,间有黄色,千粒重3.5 g左右。

2.2 品质

2011-2012年经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品质检测:含油量为43.57%、43.16%,硫苷含量为25.05 umol·g-1饼、36.42 umol·g-1饼,芥酸含量为0.00%、0.00%。2019年经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质检测:含油量为45.86%,硫苷含量为26.04 umol·g-1饼,芥酸含量为0.05%。

2.3 抗病性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田间鉴定:2011年病株率为56.7%,病情指数为55.8,感菌核病;2012年病株率为20.0%,病情指数为11.9,中抗菌核病。经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室田间鉴定:2019年病株率为40.1%,病情指数为29.33,低感菌核病;2020年病株率为28.7%,病情指数为20.16,低抗菌核病。

3 产量表现

2010-2012年参加陕西省陕南灌区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第1年度七点全部增产,平均199.5 kg·667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5%,居参试10个品种第2位;第2年度平均产量181.5 kg,比对照增产6.2%,居参试11个品种第4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4.5 kg,比对照增产7.0%,居参试6个品种第3位。2年区试和1年生试平均产量185.1 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6%。2017-2018年度在陕南汉中示范推广区田间测产,产量203.5 kg·667m-2,比对照秦优7号(产量193 kg·667m-2)增产5.4%;2018-2019年度参加陕南灌区油菜多品种比较试验,产量199.7 kg·667m-2,比对照1秦优7号(产量190.2 kg·667m-2)增产4.9%,与对照2秦优10号(产量200.1 kg·667m-2)相当。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以9月5日左右育苗、10月中旬移栽为宜,苗龄30~25 d;直播于9月25日左右为宜。每667 m2移栽用种0.1 kg,栽植0.8万~1万株;直播用种0.3 kg,留苗1.2万株。播栽前用草甘膦或农达等进行化学除草或人工除草,减少杂草。

4.2 配方施肥,科学管理

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5~18 kg,过磷酸钙50 kg或磷酸二铵15~20 kg,硼肥0.5~0.75 kg,可根据土壤情况适量补施钾肥,适时冬灌,结合冬灌追施尿素5~10 kg,保苗安全越冬。陕南秋季雨水多,要及时开沟排涝,水田油菜开25 cm深沟、清好沟,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渍害引起的死苗。

4.3 绿色防控,增产增效

注意防治菌核病、象甲和潜叶蝇等病虫害。油菜初花期(25%植株开始开花)至盛花期(75%以上花序开花),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30%啶酰菌胺悬浮剂,或25%咪酰胺乳油等药剂防治菌核病。防治时应对田间及田埂、地头、水沟等全面喷药,同时根据油菜生长需要和象甲、蚜虫、潜叶蝇为害重的实情,加入叶面肥磷酸二氢钾、速效硼、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混合喷雾,防病、防虫,增角、增粒数、增粒重。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选择制种地

亲本扩繁和杂交种生产区周围3 000 m和2 000 m范围内不能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和同类植物。

5.2 控制微粉量

通过化杀和早期打顶的方法减少早期低温引起的不育系微粉,保证杂交种子质量。化学杀雄时,需喷施 2 次化杀剂:当薹高 20 cm 且最大花蕾长度2 mm时第1次喷药;10~20 d后进行第2次喷药,杀雄药剂可选择苯磺隆、或WP1、或WP2、或化杀灵SA2。药液配制、施药前进速度和单位叶面积喷药量,一定要均匀一致,杜绝重喷、漏喷,避免产生药害或种子纯度不达标。

5.3 配置行比

父母本种植行比1∶2,保证父本有充足的花粉,在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授粉结实率和杂交制种产量。

5.4 去杂去劣

从苗期到开花期以前,分期进行田间检验,将各种类型的杂、劣株剔除干净。不育系扩繁时,在终花期后,彻底清除保持系,以保证不育系的产量和纯度。

5.5 杜绝混杂

种子成熟后父母本分别脱粒、晾晒,严防机械混杂。

猜你喜欢
菌核病汉中市陕南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四川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控对策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尴尬的陕南
党建地图·陕南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