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1-12-06 07:47崔艳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资本主义

崔艳玲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目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但对自然无情的掠夺,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时代现实的深入审视,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运动关系,提出了符合自然规律地改造利用自然的观点。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专门通篇大论阐述生态理论,但是在他们的科学著述中散落着极其丰富的生态理论思想。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深入思考当今中国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纾解全球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出现了资本主义导致的生态急剧恶化问题。他们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一方面从主客体关系视角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基于生产方式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时代生态之症结,并呼吁通过发动共产主义运动,来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异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一)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内在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在大自然提供的环境中进行生产生活,人类依赖大自然而存在。但同时,人类也是构成大自然的一部分。

1.人与自然相互联系

人类作为认识自然界的主体,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实践来改造自然界,自然界也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所以,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1]也就是说,人的自然存在需要在社会中才能得到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与自然、社会是相互联系的。首先,人与自然能相互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否定了前人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把人与自然和谐融入了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的,自然和人类彼此制约着双方。其次,人与自然能够相互协调并且能够得到和解。恩格斯也曾提过“人类能与自然和本身和解”等一类的思想,这其实就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虽然依赖大自然,但是,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也会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也就是说,自然在不断影响人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改造自然,它们二者必然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是在大自然中产生的,大自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同时,人类的所有活动都要受到大自然的约束。但人类又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着自己的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自然本身有其客观的规律性,这种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首先,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物质生活的条件。人类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从自然界去获取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其次,人与自然相互依赖。恩格斯也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2]人类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在自然界中,也都离不开自然而存在。因此,人类依赖于自然而存在,靠自然界所提供的种种资源来生产和生活,而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但同时也有其内部的统一性。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人类应该对自然保持尊重,并且顺应和保护自然。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本身的规律和人的特性两个方面。

(二)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分化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从主客体的统一关系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第一,人通过实践促进了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物质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满足自己本身的需求,同时也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了改造。马克思还明确指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则,这既能够为人类提供物质财富,又能维持生态平衡。第二,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的纽带。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而这种关联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科学的阐述了人通过实践和自然的逐步演变过程。这才得出了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的结论。实践作为人类首要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存在的主要方式,也是联系人与自然的载体。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分化统一的基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实践作为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的中介也促进了人化自然。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目标

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约束,因此,实现两者和谐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1.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不可能完全改造自然,同时自然也对人起着制约的作用。如果有人不听劝阻而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他们及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将承受相应的后果。因此,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也才能使人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稳定的关系。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但这就要求人类运用自然规律时要正确合理,否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将不会实现。因此,这就要求人类不断地进行实践活动,以达到对自然的完全认识,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总之,人类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破坏自然界,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2.共产主义运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造成人与自然失去平衡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了追求物质财富,造成环境破坏、空气污染,可以把牺牲自然资源作为代价。所以,共产主义运动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资本家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忽视了环境的破坏。恩格斯在《工人阶级状况》中就指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死水洼和到处的垃圾,工业烟囱里的黑烟也污染了空气。恩格斯还指出,要想消灭这样的状况只能消灭资本主义。由此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出现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所在,而这种生产方式仅仅是为了短暂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发展。只要存在这种生产方式,就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消除这种生产方式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共产主义运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总体路径。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人类才能够做到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进行保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生态环境问题没有现在的社会这么复杂,但他们的生态思想内容仍然十分丰富。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自然,从而把握人与自然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又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科学性

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出发,科学而准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基本辩证关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了其中的科学性。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并结合了某些自然科学有益的成果。自然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揭示的自然规律,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具有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解释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从而得出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解的总体路径就是通过共产主义运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科学性特征的最主要表现。“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经过后继者在实践过程中的长期运用和发展,并且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二)实践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创立的生态思想在当今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已经进行了实际的运用,也逐渐取得相应的成效。所以,实践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又一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虽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对世界加以改造,但还是不能违反自然界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刻的研读之后,才结合中国的实际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再将其运用到了中国的具体实际当中,在中国的成效也开始初步显现。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基础之上的,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深入,其思想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批判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学说中都是对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事物否定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他们学说中的一部分,也体现其批判性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当时社会带来的财富,但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批判了资本家为了追求财富对自然和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掠夺而导致泰晤士河被污染、阿尔卑斯山山洪爆发,这使得人类和自然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给自然界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方式的出路。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批判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同时肯定了共产主义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合理性。由此可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具有批判性。

(四)系统性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始终以自然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自然、社会和历史四者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升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通过对现存社会关系的批判来恢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通过他们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来达到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直接掌握国家机器,利用国家力量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和完善人和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一套完备的理论来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没有回避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来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其思想的系统性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一种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思想,具有实践性和批判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所认可。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结合社会实践而得出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思想。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源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由大自然提供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在不同时期都是把保护环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国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优秀成果,才开始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努力实现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习近平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且多次强调这一理念,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全中国人民最期待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继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充分借鉴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基础上进行充实和完善的,在不断为中国人民建设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中进行丰富和发展。

(二)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方法指导

马克思说过,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使其对自己有益。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核心位置,也始终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在充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指导。

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爱护自然,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环境比作人类的眼睛和生命,不能去伤害他们,而是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它们。[4]在保护它们同时,也没有忘记践行“两山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用“两山论”来比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引下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反映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方向。

(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经验

马克思说过,自然界如果发生变化会影响整个人类世界,说到底,自然界与人类就是一个整体。如今,世界各国也都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在国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把建设一个绿色低碳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目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完善而继续发展,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联合国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投入到世界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签订《巴黎协定》。习近平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也提到,要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构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通过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弘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提升世界各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让世界各国公民主动承担保护的世界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国际社会构建一个清洁、宜居、美丽的世界,推动世界各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宝贵的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丰富,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建提供了基本的理论遵循,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结语

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就能够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其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批判性和系统性。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他们那个时代的产物,对世界各国都有借鉴意义。所以,我国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应该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理论指导,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之中。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