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2021-12-06 07:47李香凝谢仁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家风红色价值观

李香凝,谢仁生

(遵义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反映家族成员道德品质、处世风范、精神涵养和审美趣味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以其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习俗特性影响人的言行举止、塑造人的思想品德,体现着上辈对下辈的言传身教与殷切期盼。红色家风是共产党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资源,当前,将红色家风融进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并利用好红色家风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领域、启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思维,同样能为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文明家庭的建构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一、红色家风的内涵

红色家风以中华传统家风文化为积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革命家庭为载体而形成,特色鲜明、内涵深厚,集中体现出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骨和信仰追求,是适应中国革命发展形势和当代家庭文化建设的一种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一)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不朽精神财富

红色家风形成于特殊的岁月,是无产阶级革命前辈们在长久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家庭文明,凝聚着无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处世领悟和齐家智慧。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克服重重险阻、矢志开拓进取,用坚定不屈的革命意志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谱写出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那些形成于特殊年代的爱党爱国、忠于人民、艰苦朴素、克己修身的崇高品德,不仅时刻激励着他们自己,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代。

革命家庭,赤子家风。红色家风不仅带有时代的鲜艳底色,还是代表特殊时期的历史符号,饱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寄托着革命先辈对后辈的殷切期待。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或复杂曲折的建设时期也许不能让他们像古代先哲世家那样写出一本本家训、列出一条条家规,但他们在艰苦环境之下或紧张工作之余给子女亲属的一封家书、一句教诲,甚至是点滴提醒,无不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后世留下的珍贵红色遗产和不朽精神财富。

(二)红色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家风文化的继承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累积了世代精神文明的养分,整个民族的不朽精神追求始终贯穿于其中。家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其由来已久。追溯家风起源,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部落产生之初,氏族族长对部落大家庭成员进行传统习俗的传授与训练,此时便出现了家教家风之雏形。此后,随着“同姓从宗合族属”的血缘纽带关系——“宗族”的应运而生以及宗法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家风文化随之发展起来。“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亲这一方面”[1]46。宗法制影响下的宗族是以父亲为血源纽带划定的家族,中国的家的扩大路线也因之呈单系形式发展。“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2]71,东汉至隋唐期间,在士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形成后,为保证门第兴盛世代相传,形成所谓“雅有家风,政事规为”的名门士族,门阀士族们加强了对其子弟后代的德行培育,而优秀的家风正是子弟后代接受良好教育的直接保证,“家风”一词也在这时期被正式提出。“中国固有文化是伦理性的,其在基层的表现便是所谓家族。”[3]74至宋朝,以“敬宗收族”为特点的宗法家族制度逐步形成,家庭教育大多以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理学为指导和依据,提倡封建纲常伦理,注重对后代道德品行的培育,德育方式也取得了可见的成效。这些饱含理学色彩的道德伦理,对后来明清时期家族的家训家规制定和家庭德育实践产生着重大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为红色家风的形成提供了导向,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小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革命斗争实践、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将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优秀的价值取向融入其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家庭风尚,这些崇高品格与优良作风在具有特殊时代烙印的岁月里愈显珍贵,成为了共产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三)红色家风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相契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共产主义原理》等系列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妇女、婚姻、家庭等问题洞察深刻、剖判犀利,深刻揭露出“非自愿”的婚姻以及公妻制和性出卖现象——女性沦为生育工具和权钱交易的筹码。不仅如此,家庭分工的出现和私有财产的占有随之催生了资本主义家庭中丈夫与妻子之间不平等,伴随着家庭人员的增加,这种夫妻间的不平等也进而扩大为父母与子女、儿子与女儿之间的不平等,亲情逐步沦为金钱关系。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倡导妇女解放与婚姻自由,恩格斯指出:“不以相互性爱和夫妻真正自由同意为基础的任何婚姻都是不道德的。由爱情而结合的婚姻被宣布为人的权利,而且不仅是男子的权利,而且在例外的情况下也是妇女的权利。”[4]93-94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只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夫妻财产共同所有,家庭成员完全平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时的家庭才可称之为真正的、具有先进性的家庭,而这种真正的家庭只有在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下才会产生。红色家风所倡导的正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相契合,在红色家风中,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所包含的有关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观点得到进一步倡导与印证。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主张男女平等、妇女独立和婚配自由。李大钊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战后之妇人问题》,该文章呼吁男女平等,并对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需求、法律保障等提出要求。同样,陈独秀在《女子问题与社会主义》一文中也进一步提到女性人格独立等问题,他指出,“在社会主义下……女子在家庭,固有独立的人格,在社会,也有独立的人格。”[5]145均向中国传统封建婚姻家庭的旧道德展开猛烈批判,这些先进思想的传播对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家庭的先进性建设以及社会风尚的改变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

二、红色家风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红色家风历经时代的洗礼,在共产党人的代代相传下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也是一项独有的教育资源。将它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帮助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可以有效教化个体、塑造人格、传播文明,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如何丰富学科内容内涵、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应有之义。新时代,红色家风就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红色家风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环境因素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下的首要因素,家庭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位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思想品德。在家庭教育中,除了身教言传耳提面命式的传统习惯,还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式的隐性渗透,这些有意的教化或是无声的影响,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长期的奋斗历史中形成的红色家风文化寓意深远、内涵丰富,不仅充实了当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对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红色家风自身携带的教化功能,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红色家风的鲜活事例带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生动形象地讲授特属于革命年代的家风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创新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枯燥的理论知识,那些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感人的事迹让教育对象变得更易于并乐于接受,使教育对象对革命先辈的了解不仅只停留在有限的课本内容当中,而是以更加鲜活立体的形象展现,帮助思想政治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拉近生活、走近老一辈革命家。此外,运用这种授课方式也有助于缩小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距离,促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产生心灵的投合相通,强化彼此间的合作意识和趋向意识,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二)为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正确导向

价值观,是基于人一定的感官思维之上所作出的理解、认知、判断或抉择,也是人认识事物、分辨对错的一种思维能力或价值取向。青少年阶段正是个体价值观的逐步形成时期,此时的他们创造力强、可塑性大,但却不够稳定与成熟,此时若不加以正确引领,价值观就极易受到扭曲与误导。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披着各种眼花缭乱的“外衣”,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时隐时现,一些人假借“反思历史”“研究学术”的虚名,在史料中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测,通过刻意抹黑革命先烈、歪曲历史事实,诋毁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这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在互联网上四散传播,还通过部分文艺作品等形式表现出来荼毒大众,尤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红色家风中的爱党爱国、艰苦朴素、严守纪律等宝贵精神,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是端正青少年思想认识的一剂良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红色家风这项独特资源,把握好青年成长的这个特殊阶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代代相传的红色家风家规为史实、以优秀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为指向,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原历史、澄清真相,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帮助敦促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坚定信念,提醒他们保持清醒、明辨是非,增强抵御不良文化冲击的能力。帮助问题青少年纠正错误、引导他们走出迷茫,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三)帮助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家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各领域也不断挖掘家风故事,深入探索家风内涵,推动家风建设走向纵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出发所凝练出的公民所需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那么,如何对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良好的家风家教与之密不可分。

首先,红色家风在辩证扬弃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基础上,于特殊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家风文化新的涵义,集中体现的是共产党前辈们的齐家智慧和优良作风。它所包含的勤俭节约、自食其力、谦虚恭谨、孝老爱亲等优秀品质,对于当代社会个人道德的培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好红色家风这项资源对公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助于凝聚起广大群众的强大精神合力。只有个人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我革新,并将优良作风带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才能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以此做到“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6],进而推动国家健康发展、回应时代要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着对公民所需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的要求。然而,具体道德要求和个人思想状况间难免存在差异与矛盾,产生个体选择困境。此时家庭可以发挥红色家风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把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要求传递给家庭成员,帮助搭建起个人知与行的一道桥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目标内化为每个公民的理想追求、外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兴旺强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余论

受聚族而居、深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和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形成了较为平和内敛的文化特质和俭省质朴的生活方式。与西方文化偏重天堂地狱式的二律背反不同,中华文化更侧重于包容和中庸,在此影响下的中华家风文化也饱含忠孝仁义的齐家之法和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从孔子过庭之训——不学礼,无以立,到徐玮告诫家人“你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员,而不是一个家庭的子弟”[7]89;从诸葛亮家书劝勉儿子静心修养、勤学立志,到革命烈士冷少农家书回答母亲“当父母长者的人,应该使儿女幼小者努力于社会事业,为大多数劳苦民众谋利益”[7]55-56,家风内容虽在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传承下不断发展演变,其精髓却始终如一。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吸收了优秀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养分,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充分结合,于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彰显并传承他们的高尚品行与优良作风,这些带着鲜明时代印记的精神品质,是他们一路以来坚定信仰与崇高品格的切实体现。立足新时代,我们应当把握好红色家风的鲜明特点,利用好红色家风的当代价值,将其作为活的教材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同时,红色家风中凝结的精华也带给我们丰厚的精神滋养,它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特殊意义,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不会褪色,时刻激励着吾辈不断勤俭克己、重德修身,真正做到知常达变、修齐治平。

猜你喜欢
家风红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红色在哪里?
家风伴我成长
追忆红色浪漫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