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1-12-06 07:47王文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舆论政治思想

王文英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15)

现今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普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9.04亿,[1]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工具,也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学习形式,同时,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育人的需要。高校要重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及水平,通过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利用网络优势引领大学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通过普及网络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使其在网络环境下,不被错误的舆论所误导,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使大学生做到明是非,知荣辱,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网络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一)高校网络舆论主体的高素质性

高校学生和教师是高校内网络舆论接受者中知识水平较高的两个群体,其中学生占大部分比例。但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就整体而言,他们对校园内外的新闻事件都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接受外界的信息能力较强,同时又具有独特人格和较强的判断能力,能够迅速表现出自己对热点事件的看法,用学生与教师之间比较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新闻热点,形成观点鲜明的舆论氛围,会直接影响到高校舆论事件发展及运行态势。

(二)高校网络舆论媒介的多样性

在传播媒介快速革新的背景下,网络媒介有了较大的容纳度,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有了较多的表达途径,如校园网、QQ、微信及微博等,这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受教育的程度。[2]大学生在校园中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交友聊天,在互联网平台上,交流相关信息和思想感情,会对网络舆论的形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智能手机已经在高校学生中普及,移动电信运营商在宽带业务上的提速降费等客观因素,使大学生获得和反馈信息更加及时和便捷,大学生所引发的网络行为方式也愈加的多样,对文化在各个代际之间与群体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网络舆论客体的特殊性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众注意对象的新变化、新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就是网络舆论的客体。一般而言,高校师生在校园内比较重视一些学术性问题以及校园突发事件和国内外重大新闻等,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高校师生,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独特的客体。高校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会受到这些事件产生舆论的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喜欢从个人主体角度出发,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分析所有不同的观点,并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自认为正确的看法,来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一般来说,高校教师与学生仅仅只是在课堂上沟通,其他时间很少交流。而且高校采取大班授课的情形很常见,即使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甚少。所以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想法,这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开展。但这一局限性在网络平台的模式下被一一破解,在网络平台中,教师能与学生及时交流、沟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还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实时信息交流传递和资源共享。高校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获取和传递相关的资讯和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若单纯地以教材为依托,课程的特征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吸引到高校学生的注意力。[3]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这一新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利用网络多媒体的声、光、电设备,改变传统课堂形式,融入名人轶事、信息、资讯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素材,丰富课堂教育内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舆论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开放、虚拟是网络环境的主要特点,学生的三观发展与接收信息的内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良的信息会扰乱学生的判断,导致学生思想产生偏差,甚至误入歧途;积极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年轻易冲动,认知能力已经形成但认知水平有限,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到消极舆论和偏激信息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立场,甚至还会做出危害他人和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不良网络舆论不仅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还直接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网络舆论威胁教师教育的权威性

高校学生吸取知识,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一直是通过教师的传道解惑来实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保证了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性。但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观点,有些观点与教育中的观点相背离,而这些观点传播的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学生容易受这些观点的影响,从而摒弃教师教授的知识与道理,产生质疑教师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权威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论环境下的创新途径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创新

1.树立师生平等的网络交流角色意识

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网络舆论参与度逐渐提高,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大学生网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可以轻松地掌握,这恰恰符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严重落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和强化平等意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4]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作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主动参与到网络舆论讨论中,全面了解与掌握大学生网民的思想动态、思想观念和意见。教师平等地与大学生沟通,既有利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其使用规范的网络语言,从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2.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主导意识

网络舆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快速多变。社会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一直是高校网络舆论的客体,大学生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在其成长阶段认知事物往往是非理性的。若教育工作者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极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引发校园舆论热点,这也是引发校园舆论危机的主要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占据高校网络舆论的主导位置,要因势利导、兴利除弊。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通过对热门微博、热门微信公众号回帖次数以及热门帖子点击量进行深入地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捕捉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把握其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校园焦点,要防微杜渐,及时跟踪,防止形成校园危机事件,杜绝发生快速传播和生长校园舆论的现象。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

1.加大媒体素养教育的力度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关键的一项任务就是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由于高校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全面,置身于网络舆论强大辐射力中,一时无法对舆论信息做出精准有效的判断,造成大学生难以有效地抵御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因此,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敏锐的网络识别能力以及批判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对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对网络舆论内容进行正确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能够针对媒体传播的资源进行建设性的享用,并在复杂繁琐的网络信息中汲取有益成分,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加大文化素质教育的力度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网络舆论语境下,直接挑战着传统的人伦道德,严重冲击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根基。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5]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分优化,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进行大力弘扬和继承,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用正能量抵御不良舆论的影响。[6]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力度,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植入,汲取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预防西方社会思潮和腐朽价值观通过互联网平台侵蚀高校舆论空间,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通过网络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相关的信息,启发教育工作者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改进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积极转变教育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与实践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占据着主体位置,教育主要以灌输式为主。而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下,网络媒体具有交互性及开放性的特点,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自我表达方式和认知方式,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在潜移默化中以平等的方式启发大学生,进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问题、学习问题及日常生活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避免不良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避免大学生将消极的情绪通过网络舆论进行发泄,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情绪、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正面对待网络舆论。

2.积极改变教育手段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网络时代的学生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彰显出教育效果。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在网络技术的快速革新下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利用云班课、慕课、微媒体等现代工具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地变革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校园流行的微博、微信等媒介进行充分利用,并在校园公众号和微信群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布与大学生就业、学习以及生活相关的信息,使微信群成为交互性信息活动场所,并每天及时更新信息内容,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引导舆论、交流思想及传递信息,还可以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增强教育者在大学生教育中话语权与主动权。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对大学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积极优化教育环境

现阶段,网络舆论渗透在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等诸多方面。虽然大学生获取及传播信息的渠道是多样的,但是网络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途径。而网络舆论具有巨大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所以,必须全面加强校园网信息内容的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信息审查、发布制度,在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页上,设计信息反馈专栏,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最快的速度反馈信息,发现学生思想动向,解决思想问题。[7]同时,要告别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转变,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强项,将舆论的作用正确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舆论,在受教者的思想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渗透,从而在网络舆论的参与中,使受教者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的有为青年。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网络舆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舆论下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教育者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与改变,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论,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