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2021-12-06 07:47秦文鹏邸家琴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抚远赫哲族民族

秦文鹏,邸家琴

(1.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民族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2.黑龙江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赫哲族所处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赫哲族所处区位

赫哲族,渔猎之民。我国人口数最少的民族之一①,为黑龙江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为同江市②街津口、八岔、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抚远抓吉、佳木斯郊区敖其等赫哲族村。赫哲族村分布特点大体为沿江沿边③——沿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在有的赫哲族地区,界江对岸俄罗斯居民建筑清晰可见,犬吠之声听得十分清晰。但赫哲族居民跨境往来活动不多,边贸影响浅淡。除沿江沿边外,赫哲族所在县域(县级市)湿地资源丰富④,抚远、同江境内的三江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饶河境内的挠力河流域湿地是国家级湿地。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颇为识者重视。但我国重视湿地价值举措较晚,为近十年之事。在省级视域的发展规划中,“加快推进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进程”工作,有三地涉及赫哲族地区即同江、抚远、饶河。⑤其中抚远在行政上还有一个特殊的发展优势,是黑龙江省仅有的两个“省直管试点县(县级市)”之一⑥。

(二)赫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赫哲族地区经济情况现在以农业为主、渔业为副。渔业产值占总体收入产值份额很低。赫哲族地区土地占有情况差别很大,以同江、抚远为例,同江赫哲族有地的多,而抚远赫哲族无地的多。这主要是由于同江1995年开始实施的赫哲族产业结构调整,有一个政策倾斜“将沿江所有岛屿和部分荒原划归渔业村(对赫哲族村的俗称)使用,引导渔民向种植业转产”[1]。具体拨化土地指八岔乡的八岔岛,面积48平方公里,街津口的哈鱼岛30多平方公里。而抚远赫哲族延续了农业生产队、渔业生产队的划分,由于捕鱼收入高于农耕,加之赫哲族不善农耕,当时分地给赫哲族民众,很多人自愿放弃耕地选择捕鱼,故抚远赫哲族民众出现很多无地的情况。此外饶河赫哲民众普遍土地占有量大概十多垧,笔者认为这与边境特点有关,而佳木斯郊区赫哲民众土地占有量以亩计,毕竟当地是城市的近郊区。

社会生活方面,赫哲族地区由于近年生产方式的转变,渔猎气息已经逐渐减弱。但就个别而言,在走访过程中,抚远赫哲族“以渔为生”的气息依然浓厚且自然,原生态特点明显。节庆方面政府主导的有乌日贡、河灯节等。普通赫哲民众认为民族节庆和汉族大体相同,问及涉及渔业生产的欢愉时刻,一被访者提及每年网摊⑦排号捕鱼的间隔时间大家会带上好吃的,就近在江边生火炖煮、谈笑,很是值得怀念。

二、赫哲族地区文化产业和城镇化建设情况

赫哲各地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打法各有特点。佳木斯郊区敖其的特点是大手笔、高起点,争取把敖其建成佳木斯度假休闲的后花园。同江的特点如前所述是全力打造街津口品牌。笔者在走访抚远抓吉的时候感觉当地自然景观原生态气息很浓。城镇化建设方面,饶河四排的特点是在执行省委省政府“推进沿乌苏里江沿岸四县城镇化”的部署下,实行土地集中经营。

(一)赫哲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民族之一,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人口多的民族不具备的全民效益。文化产业是赫哲民族地区当下侧重谋划的项目,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佳木斯郊区敖其赫哲族村旅游产业起点很高,很注重品质建设并且他们具有邻近黑龙江省第四大城市佳木斯市的区位优势,潜力可观。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成功引进了一个投资1.1亿元的水上游乐园项目,这是目前赫哲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少有的社会资本投入案例。此外敖其文化馆建设起点非常高,有气魄。纵观敖其村建设,其重视智力投入的特点非常明显。当时佳木斯郊区承办第八届乌日贡节的时候,佳木斯市领导对郊区承办乌日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大手笔。郊区民委主任给市领导汇报,如果要建设成大手笔项目必须要请专业团队设计。这项提议得到市领导认可,于是有了后来他们投入十几万资金请专业团队进行设计的基础。

抚远抓吉、同江八岔湿地风貌很是优美。但两地的湿地风光旅游处于自然景观阶段。抚远风光的原生态气息非常明显,由县城电视台山俯瞰抚远境内,泡泽纵横,水天一色,县城如在一副山水画中。人文环境方面在抚远抓吉村附近很容易就能看到渔民撒网捕鱼的生活化场景,渔猎文化的原生态气息浓厚且自然。但就商业化程度而言,抚远抓吉赫哲族地区还处于自然发展阶段。以商贸街为例,抚远抓吉的旅游商贸主要集中在一条如“赶集”性质的街道旁,属于临街摊性质,商业化程度和同江街津口商铺林立的情况有明显不同。同江市对赫哲族地区的发展思路是全力打造街津口品牌,吸引政策性资金投放,在街津口成为赫哲族旅游品牌之后,再发展其他地区。在资金吸引这个意义上同江对街津口的发展布局是成功的,街津口现在已经成为接待上级领导参观检查的重要基地,但同江街津口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化印记过于明显,似乎不利于长远发展。饶河四排沿线的乌苏里江水质非常清澈,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没有被污染的三条河流之一,当地建有民族文化馆、特色民居,其地发展民族旅游产业的愿望也很强烈,但特点打造上还有待加强。

(二)赫哲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推动情况

赫哲族地区处于省委、省政府“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规划区。饶河四排乡围绕城镇化之后农民生计问题,谋划产业发展,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推进城镇化进程。四排赫哲族乡领导干劲很足,但目前项目发展还处于规划阶段。四排赫哲族乡城镇化的当前任务是顺利实现把村民集中起来,实现土地集中化经营,释放农村劳动力。当地民众开始对合并村屯、上楼居住、腾出土地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前景有疑虑,担心“并村”之后,生计保障问题。乡领导的发展思路是走集体经营道路。把资源集中在乡政府,然后乡政府统一把项目承包给个人,实现乡集体持所有权,承包人挣经营效益、负担亏损风险,村民分享红利的策略。目前有“网箱养鱼”⑧、“沿江景观带”开发等谋划项目。这些项目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众的认可,消除了村民对城镇化建设的抵触情绪。

抚远是“推进沿乌苏里江四县城镇化建设”规划县,抚远抓吉村处于抚远县城至黑瞎子岛线的中间区间,其路途区间就可以看到很多原生态韵味浓厚的自然景观,具有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三)赫哲族地区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八岔赫哲族村村长介绍说希望能够依托环境优势发展绿色大豆品牌——八岔岛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农作物是大豆,笔者觉得这个项目可行。敖其调研过程中并没有谈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但据笔者观察佳木斯郊区敖其目前是围绕文化旅游园区的开发下力气,争取完善项目引入后的经营宣传协调问题。1.1亿元的水上游乐园项目引进之后,如何吸引足够的客流量,这是发展中需要解决问题。

饶河四排希望能够打造民旅游业,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业先期投入太大,且其发展更多依靠周边大环境,四排所处的县域环境是否有这方面的比较优势,是值得思考的。抚远抓吉赫哲族村的想法是在发展赫哲族文化产业,但其所需的鱼皮画工艺品制作方面的工艺需要政府扶持培训。笔者认为抚远抓吉与其在其不擅长的工艺品方面做文章,不如用好原生态自然环境优势,在打造原生态品牌上下力气。

三、赫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潜在问题

任何时候都存在风险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怕风险就不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就忽视问题。政府主导社会变革,必然要防范与之相伴而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

(一)土地集中经营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抗风险问题

推进“沿乌苏里江四县城镇化试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纵览全局的一个发展部署,其建成对推动以四县为基点加强边贸往来意义重大。赫哲族地区在这四个试点县市中有三个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赫哲族地区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问题。

在抚远调研的时候,当地同志就给我们着重谈了土地集中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加剧问题。现在一些种地大户动辄几百垧、近千垧地,而一但出现天灾人祸,承包种地的银行贷款如何偿还就必将成为一个问题。土地集中经营,需要计算的成本有:包地的地租钱、买大型农机具种子化肥钱、雇工经营的钱,这些钱动辄都是好几十万。而种地基本上是“三年有一年灾,两年丰收”挣,“三年有两年灾,一年丰收”赔的行情。如果我们不注重农业预警引导,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对原本就底子薄的农民来说将是难以承受的危机。

与大规模土地承包经营风险并存的就是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政府推进了城镇化建设,有人承包土地,必然有人外包土地。外包土地一旦遇到什么难事必然抵押土地,进而逐渐丧失土地经营权,这就产生了一个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如何为这部分人设计一个发展出路,未雨绸缪或者因势利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普通群众参与机会公平问题

调研中有的群众反映,在村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部分群众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赫哲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属于起步阶段。这个阶段除了自身发展能力外,还需要有政府扶持。由于有扶持的存在,于是就出现了机会公平问题。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赫哲族农家饭店发展的很红火;有的平时并不经营,只是旺季接待任务多的时候店主才偶尔回来打理一下。更多的民族餐厅只挂了一个牌子,但却从来没有经营过。挂牌是村里为了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需要。笔者觉得如果我们不能将扶持力量关注到大多数群众,而只有个别人的成功就不能激发更多群众的积极性,也不能给广大的群众带来福利,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难以繁荣。

(三)注重完善产业经营机制的问题

赫哲族地区曾尝试过通过扶持个体农户养牛发展经济的办法。农村俗语中有“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的说法,意思是当年买回来一头母牛,这个牛三年生了三个小牛,加上自身是4头,头一年生的小牛如果是母的话,在第三年也能生一个小牛,就是五头牛。但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基本没有见到过多少人家还养牛。有群众反映“养牛把着死身子,养牛你就得喂,这一喂你就离不开村,想出去打工都不行”。有的同志反映发展产业项目的经验是“带毛的不养,就是说养猪、养鸡这些项目不能干,这类项目失败教训太多,一闹瘟疫,成窝成窝的死,有时候一个活的剩不下,干这些产业老是赔本”。但笔者在走访一个赫哲族养鱼大户的时候,他说特色养鱼比如养鳌花(赫哲族地区著名的鱼类“三花五罗”之一)能挣钱,是个好项目。有扶持的干不好,没人扶持却想干,这里面是不是存在经营机制的问题,值得探讨。

有同志介绍产业项目民族地区以前也做过很多,可是很多都是失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人才。很多项目没有人才支撑,根本没有做起来的希望。不是项目本身行不行,而是项目要有什么样的人来做的问题。民族地区更缺的不是项目资金的问题,而是缺人才。具体到项目选择,他说项目必须要和整个地区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民族地区的项目如果没有和地区发展优势结合起来,难以得到县域经济的配合,很难形成气候。做项目必须考虑到销路、政策扶持等综合因素。单一关注项目本身,容易出现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没有销路等情况。

四、未来推动赫哲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发展文化产业要遵循文化产业规律,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地区现在兴起文化旅游的热潮,这是好事。但不能急功近利,按商业模式建人造景观。文化产业终究是熏陶民众灵魂的东西,如果游客来到之后,只看见人造景观且其发展思路没有令人赞叹的地方,其发展前景无异于饮鸩止渴。

(二)赫哲族地区发展要注重边贸效益

赫哲族地区多靠近口岸,赫哲族还是跨境民族。如果赫哲族能够在跨境贸易上多下一些力气,似乎应该能够收获更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赫哲族和俄罗斯境内的那乃族文化交往上来往逐渐增多,在这个基础上,思考更多借着文化交往平台带动经济发展的举措,值得深入研究。

(三)在“商品化环节”下功夫

商业化环节是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一个弱势环节,帮助民族地区产品增加知名度、打开市场销路,是直接关系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问题。以饶河黑蜂产品为例,饶河黑蜂在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封闭环境中经历了近百年、几十时代自然隔离繁殖,逐渐成为世界独特的优良蜂种,1997年设立的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专门为单一蜂种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饶河蜂蜜10元、15元一斤,投入不需要太大成本,只要有销路蜂农不用政府扶持也愿意干。而城里人想买纯蜂蜜还买不到,商场里的蜂蜜又多是来至工厂再加工的蜂蜜,各种添加剂使其失去了“笨”蜂蜜的天然品质。蜂农为销路犯愁,城里人买不到“笨”蜂蜜,如果政策帮扶能够在商品化环节多下些力气,给民族地区产品诸如蜂蜜,在推销上提供便利条件,收获更好的扶持效果不难预见。

[注 释]

① 中国人口最少民族是珞巴族,赫哲族为人口第二少民族,新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居于第一少人口民族。

② 县级市,佳木斯市代管。

③ 饶河四排地处乌苏里江沿岸,与俄罗斯比金市隔江相望。抚远抓吉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与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隔江相望。同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佳木斯郊区敖其,地处松花江畔,和其他赫哲族地区县域沿边、口岸区位特点不同,本区域内并没有沿边、口岸区位资源,但比邻佳木斯,同江沿边、口岸区位。

④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⑤ 另一地为密山。

⑥ 另一个是绥芬河。

⑦ 网摊,每个区域的渔民,都有固定的捕鱼江段,称之为网摊,捕鱼期,渔船分批次下水捕鱼。一拨回来另一拨才能出发,一般每天每个渔民能打三网鱼。

⑧将由网片制成的箱笼,放置于一定水域,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力图保有野生鱼的质量优势。

猜你喜欢
抚远赫哲族民族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抚远意象等
赫哲族冰雪体育促进北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研究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基于抚远市开展的“冬捕项目”设计当地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