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缺失与心理资本构建研究*

2021-12-06 07:47刘俊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资本思政心理

刘俊涛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 广州 511325)

目前,我国对教育主体性缺失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学生主体性上,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和教师主体性的过度表现,而忽视了教师主体性的缺失。有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构建机制,并为合理发挥思政教师主体性问题,确立多元互动的教育主体观提供了相应对策。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高校思政教师的主体性表现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即,思政课教师按照自身理念,并结合学生的认知与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甄选与优化,以此完成具体的教学管理以及实际的课程开发,进而实现自身主体性价值的教学过程[1]。需要特别明确,师生的主体性在理论上处于不同的层面。其中,思政教师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呈现,较之于学生的主体性具有自我调节的特定特征。而学生的主体性则在教育环境中逐步生成的,其主体性的发展需要借助教师主体性的积极引导。就此层面而言,师生的主体性并不冲突,且提升教师主体性或者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对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和成熟至关重要。

然而,在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中,鉴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学生的主体性被教师主体性所压制。因此,自主体性教育理念提出后以来,学生的主体性的缺失问题备受各界关注。整体来说,这是教育进步的表现,但盲目开发学生主体性,其逻辑必然,无疑是过度削弱教师主体性[2]。甚至产生师生主体性相互冲突的理论,认为学生主体性受制于教师主体性,其后果必然是师生主体性受到限制,且均无法充分发挥。

鉴于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下高校思政教师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主体性过度发挥,二是主体性发挥不足。其中,思政教师主体性过度发挥表现为,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受制于传统“以师为尊”教育痼疾,教师的主体性被过度表达,并以灌输原则压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其主体性发挥不足表现为:从意识形态上讲,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性以及政治性等特定性质,无疑对思政教师的主体性发挥有所限制。而在个人层面上,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局限性也是导致教师主体性发挥不足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危害

高校思政教师主体性的缺失直接造成相应的危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师主体性缺失降低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仰度,同时思政教师主体性缺失也不利于思政创新教育的实施与推行、以及抑制了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积极性。其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危害,首先表现为降低了思政教师对于理论课的信念程度,思政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意识形态作用[3]。这必然对思政教师提出信仰的要求。然而,主体性的缺失直接影响着思政教师的信念程度。

其次,创新教育作为尊重个体差异,培养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要求思政教师既要具备优越的理念素养,也要具备创新的教学方法。然而,主体性的缺失,直接影响思政教师的创造性发挥,因此严重阻碍创新教育的推行。另外,主体性的缺失还抑制着思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4]。可以说,思政教师教学要求过于细化,以及量化管理过多,既阻碍了教师的创造性表现,同时也抑制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并直接导致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缺乏能动性和主动性。

简言之,只有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体性,才能保证教师的自主性、信念度以及创造性的推行。教师增加对于思政教育的热情与信念,并在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中,积极投入到创新教育的建设中。然而,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不仅抑制了思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着适于国家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因此,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理资本的结构与作用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理资本的结构

现阶段,国内外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已初步形成轮廓,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心理资本的研究却很少。结合实际情况,将当前思想政治教师心理资本的形成机制和结构分为认知资本、情感资本、意志资本和沟通资本四个层次。其中,作为积极导向能力的认知资本,主要包含自我效能和专业素养。就是说,高校思政教师首先是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并能够将思政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此外,其认知资本还体现在的自我效能上[5]。就是说,较高的自我效能不仅能够调动认知资源,而且能够激发思政教育的信念度,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为积极心理能力的情感资本,主要包含幸福感和乐观精神。即是说,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路人。积极乐观精神能够保持对思政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并产生幸福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美好的情感体验,对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培育学生健全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至关重要。

包含自制与进取的意志资本,更是可以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在面对教学或者教学之外的压力时,能够持之以恒并有所超越。且带着赋予强烈进取精神的意志资本,推行创新教育带来的挑战,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制能力。既能控制自身的行为与情感,也能坚守教师的底线与原则[6]。

而包含合作与信任的沟通资本。则能培养高校思政教师的合作精神,这也是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重要因子。且在沟通资本的信任机制下,也能培养思政教师的宽容精神。面对思政教育的原则性与政治性,给予合作对象与教学对象足够的爱与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心理资本的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特殊且重要的群体,在实际教学实践以及职业发展上也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思政课教师既要有创新的思维意识也要有深厚的思想情怀,同时具备广阔的视野范围以及时刻保持政治清醒的觉悟。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较之于其他社会群体,其心理资本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其心理资本需要具有积极的心理能力[7]。即排除苦难和克服障碍的能力、积极情感体验的能力、积极认知导向的能力、以及较高的沟通交往能力。

在工作倦怠以及强化思政教育信念度上,思政教师的心理资本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就是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心理资本构建下的认知导向的能力即能降低教学工作中情绪衰竭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对思政教育认可度。且心理资本构建下的认知导向的能力对于促进思政教师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的平衡也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积极的认知导向能力也会加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质量与实效。

而心理资本构建下的情感体验能力,在提升思政教师自身工作的幸福度的同时,对于实现思政教师的个人价值同样具有关键作用。具备积极情感体现的思政教师,不仅能够增强工作效率,同时又能培养出具备优质思政素养的学生[8]。此外,心理资本构建下的积极情感体验能力还具备拓宽思政教师的认知范围的功能,使其对思政工作以及自身学生更加充满希望。

而心理资本构建下的沟通交往能力以及排除困难和克服障碍的能力,更是可以帮助思政工作有效推行创新教育、建设优质思政师资队伍、以及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就是说,心理资本的构建与开发,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主体性缺失下思政教师心理资本构建措施

(一)心理资本机制下确立多元性教育主体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关键在于其特定的专业素养以及多元性的教育主体观。专业素养对于发挥自身主体性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心理资本机制下的多元性教育主体观强调,思政教师对于自身的主体性发挥具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确的自觉,即是通过对思政教师的主体身份、主导作用以及具体使命的全面把握,并结合心理资本的积极情感体验的能力、认知导向的能力、积极沟通交往能力以及排除困难克服障碍的能力所产生的多元性教育主体观。心理资本构机制下的思政教师,则确立了多元交互的主体观。超越主客体之间的被动关系,最终完成道德价值修养和社会认知素养的升华。就是说心理资本机制下教育主体是多元化的,任何个体均有自己的主体性。只有合理发挥多元主体性,整个教育才能获得良好发展。

具有较高认知资本、意志资本、沟通资本以及情感资本的思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和肯定自身主体性,且心理资本机制下的思政教师理论自信较强,能够快速且有效地解决问题。就是说,意志资本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时刻培养意志的坚强,且在面对现实的困境与挫折,具有能够理性分析以及战胜困难的能力。简言之,心理资本机制下的高校思政教师能够全面认识自身的多重主体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主体性。就是说,片面接受主体性教育观念,过于强化教师主体性以及学生主体性均是不合理的,并且会导致更多的教育问题。因此,在心理资本机制下确立多元性教育主体的理念,合理分析并合理发挥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多元主体性,师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展开,并能真能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心理资本机制下合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具体教学活动中,有诸多因素影响思政教师主体性发挥。其中教师基本专业技能以及教学素质不足是影响其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原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在心理资本机制下大力培养教师自身的主体性意识。从根本上讲,思政教师主体性能够得到合理发挥,关键因素取决于教师自身,即思政教师应该在心理资本构建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并完善自身的主体意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加强自身认知资本、情感资本、沟通资本以及意志资本的建设,从而促使教师具备积极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能力,在增强对于思政工作的认可度与幸福度的同时,乐观且正确对待学生主体性以及自身主体性,并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中,理解并全面认识学生的主体性。

在心理资本视阈下的认知资本、意志资本、沟通资本以及情感资本的构建中,教师自我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发展是提升思政教师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即思政教师通过积极的认知引导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排除障碍困难的能力以及积极的沟通交往能力,培养并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主体意识,并能自觉承担与正确认识主体责任。完全可以说,思政教师主体性能够合理发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心理资本建设是否完善。只有在心理资本构建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改善,并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合理并充分发挥。当然,教师主体性发挥的根本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且能够用心理资本构建下的认知引导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排除障碍困难的能力以及积极的沟通交往能力,确立观念、信念以及理想,完善自身专业素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以及正确主体性的现代大学生。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思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多元性的教育主体观。专业素养对于发挥自身主体性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心理资本机制下的多元性教育主体观强调,思政教师对于自身的主体性发挥具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确的自觉,即是通过对思政教师的主体身份、主导作用以及具体使命的全面把握,并结合心理资本的积极情感体验的能力、认知导向的能力、积极沟通交往能力以及排除困难克服障碍的能力所产生的多元性教育主体观。因此,在心理资本机制下确立多元性教育主体的理念,合理分析并合理发挥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多元主体性,师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展开,并能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资本思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