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靖远县蔬菜科学施肥种植现状

2021-12-07 11:44丁守彦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靖远县日光温室水肥

丁守彦

(甘肃省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靖远730699)

近年来,靖远县委、县政府采取典型引路、行政推动、项目启动、科技带动等系列配套措施,扎实推进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多措并举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1 科学施肥,提质增效,推动靖远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蔬菜产业发展中,靖远县紧紧围绕“一带、三园、六基地”建设,在重点抓好沿黄优势产业带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普及推广的基础上,全力抓好不同区域蔬菜生产模式的试验示范,加强田间管理,重点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新技术,不断探索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新模式,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确保精种精管精收。截至2020年底,全县蔬菜播种总面积达34 533.33 hm2,其中日光温室种植面积达4 906.67 hm2,塑料大棚种植4 940 hm2,蔬菜总产量达21.89亿kg,总产值19.14亿元。

全县日光温室以黄瓜、茄子、辣椒等作物为主。日光温室基肥施用腐熟农家肥60 000~75 000 kg/hm2、微生物菌剂60~75kg/hm2、高钾复合肥600~750kg/hm2;后期灌水15~20次,随水追肥,总追肥氨基酸水溶肥600~750 kg/hm2、高钾复合肥600~750 kg/hm2、硝酸磷肥等600~750 kg/hm2。

靖远县露地蔬菜种植以大白菜、白葱、萝卜等高原夏菜为主。基肥施用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高钾复合肥或二铵300 kg/hm2,总追肥3次,高钾复合肥450~600 kg/hm2、尿素等其他肥料150~300 kg/hm2。

2 节约资源,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指导施肥,严格按照省环境监测站要求在全县18个乡(镇)取土样203个,其中省级长期定位监测点13个,市县级长期定位监测点190个。通过对土样的化验和监测,科学分析土壤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含量,进一步计算化肥施用量,实现精准施肥,提升化肥利用率。2020年,靖远县继续以沿黄灌区乌兰镇、北湾镇、刘川镇、三滩镇、平堡镇、东湾镇、大芦镇等化肥施用量较大的各个蔬菜生产乡(镇)为重点,通过田间指导、技术培训、发放资料等方式,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81 000 hm2,到户率达到95%以上。

靖远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推进测土配方工作:一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化验数据、田间实验数据的总结分析,拿出相应的施肥配方,与肥料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对接,生产、销售配方肥。在当地销售商家推广配方肥,通过多种方式让农民认识配方肥的有益性,进而使用配方肥。二是改进施肥方式和方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掌握施肥规律,在作物不同时期定时定量进行施肥,有效控制浅施、深施造成的肥料浪费,从而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三是优化施肥结构。在过去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民施肥主要是单一肥料,通常以尿素、二胺等为主,很少施用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通过近几年的宣传培训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农民逐渐认识到不同作物的所需肥料是不同的,开始大量使用复合肥,改变了传统的施肥结构。四是推广新型肥料替代化肥。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作物生长不良。因此,靖远县积极倡导农民增施农家肥、有机肥,鼓励农民使用叶面肥、水溶肥等高效新型肥料,减少二胺、尿素、磷肥等普通化学肥料的使用。

3 农企对接,合力推进配方肥等新型肥料下地

不断深化“321”农企合作配方肥推广模式,即至少要与3家部省认定的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2家重质量守信誉有机肥企业及1家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企业紧密对接,大力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有机肥料;充分利用三部委加快配方肥推广政策,积极调动“千乡千店、一屏一机”掺混配肥网点作用,大力推广“农技部门+龙头企业+优势农产品”推广配方肥模式;在总结省财政配方肥补贴机制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央财政对配方肥补贴机制,鼓励农民施用配方肥;及时向社会公布不同施肥类区肥料大配方,引导企业生产销售配方肥料,多种措施共同促进配方肥下地,扩大配方肥施用面积,使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42 000 hm2;建立蔬菜、果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区域性施肥指标体系,降低农作物化肥施用量,使全县肥料利用率达到38%以上。

4 抓点示范,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是目前全省重点推广的一项节水节肥措施。近年来,依托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新坪日光温室大棚蓄水池建设、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新坪日光温室大棚供水等扶贫项目,在北湾镇富坪村和新坪村新建5 000 m3蓄水池1座,铺设水肥一体化供水管网82 463 m,带动移民村1 350座(其中富坪村810座,新坪村340座)日光温室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根据不同蔬菜施肥特点、土壤环境养分含量状况及蔬菜不同生育期施肥需水规律进行定时定量供给,有效提高土肥水综合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全县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5 转变观念,深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

鼓励引导应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新型水溶肥等高效化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逐步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2015年开始,靖远县在大坝高科技示范园区开展日光温室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做法是在每年5—6月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结束后种植玉米,9—10月时,将玉米鲜株整株深埋,同时施入75 kg/hm2尿素加快秸秆腐熟。该技术能够有效代替传统生产所需腐熟粪肥,减少生产用工、大大降低成本,受到群众广泛认可,目前在示范园区及周边地区示范推广1 866.67 hm2,群众使用该技术积极性极高。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精”(推进精准施肥)“调”(调整施肥结构)“改”(改进施肥方式)“替”(替代化学肥料)四大技术措施,不断创新农企合作模式,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经营理念,推广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水平,逐步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由测配向产供施转变、由传统施肥向新型施肥方式转变、由普通肥料向新型肥料转变,有力促进了全县化肥减量增效。

6 突出重点,分类开展田间试验工作

紧紧围绕大宗粮食、果树、蔬菜及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水肥一体化等主推技术,会同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特别是当地所在农业教学科研单位)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积极开展肥料效应试验;每年安排试验10余项次,在蔬菜上安排2+X试验(2个)、水肥一体化(2个)、配方校正(2个)、肥料利用率(2个)、中微量元素(2个)试验。严格制定试验方案,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地力水平,认真做好试验研究,制定施肥参数,为全县农业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7 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采取县级技术干部包片、乡镇技术人员包村的方式,全面开展手机短信科学施肥服务。充分发挥村社干部作用,广泛采集辖区种植农户、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智能化配肥站、触摸屏进店肥料经销商、肥料销售网点负责人、县乡两级农技干部手机号码,分门别类地建立手机号码数据库,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采用听得懂的语音、看得懂的信息、收得到的方式,向辖区农户、肥料生产销售者、技术干部及有关领导发布测土施肥信息,指导农民购肥用肥,引导生产企业、经销商生产、销售配方肥。在认真总结前期手机信息服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继续在12个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单位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便民服务新模式,就是农民通过手机拨打电话或12316“三农”服务热线,获得地块经纬度、种植作物种类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输入服务器数据库进行施肥计算,然后以短信形式将施肥指导方案发送给咨询农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下一步,靖远县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与技术模式,继续开展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在东湾镇、北湾镇创建2个万亩核心示范区;通过连续3年实施,使全县化肥用量减少6%以上,有机肥用量提高10%以上。试点推广“农家肥快速堆沤腐熟+生物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技术模式,积极总结经验,探索筛选适合本区域的最佳模式。用健康的土壤和绿色的生产方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靖远县日光温室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推动学校优质发展——靖远县西关小学红色教育工作纪实
改革促发展 创新增活力——靖远县教育改革与特色发展综述
把发展“航向” 扬协作“风帆”——靖远县实施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纪实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