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员选材探析

2021-12-14 21:49周庆志
当代体育 2021年42期
关键词:套路选材武术

周庆志

武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技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系统的练习,才能将获取精华和感悟。武术套路的形成是从杀人技能、民间体育运动逐步转向竞技体育项目的,作为职业性的武术运动员,运动员的选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武术的运动特征、不同拳种的要领及不同阶段训练对运动员选材进行探析,为武术后备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基础的建议。

1 前言

随着社会数据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球文化不断的接触、渗透和融合,体育行业在各国受到重视,竞技体育成为国家体育实力的重要标志。武术源于生活,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属于本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它强身健体,防身自保,修身养性风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和适应时代需求,形成了竞技武术体系。也拥有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训练体系,其中,运动员选材是各项体育运动选拔人才的基本条件,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选材有其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武术独特的风格和属性,它的选材有一定的特殊性。

武术运动分为套路和搏斗两种形式,武术套路的种类繁多,技术复杂,每个拳种有自己突出的风格和特点,攻防技术相互配合,这就要求了运动员有娴熟的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出色的表现能力。作为一个优秀武术运动员,除了先天性的条件,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有效的训练方法。

2 武术运动自身特点对运动员选材的要求

2.1 选材年龄

从武术运动的特征看,运动员需要经过长时间训练,稳固基本功,提高身体素质,才能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运动员选材是武术运动的首要条件,年龄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关武术启蒙训练的研究指出:少儿武术训练的最佳年龄在8-9岁,7岁次之。众多武术教练员认为该年龄段是武术运动员最佳选材年龄,在合理的年龄进行启蒙、系统的训练,有利于挖掘优秀的武术人才和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2.2 身体形态

(1)外形:五官瑞正,身体比例均匀,眼睛有神,脖子略长,肩部、腰部及脊柱都能够正常的生理弯曲度;两腿要直,骨盆窄,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灵活旋转,跟腱长而有力。

(2)身高:武术运动员的身高低于全国同龄人平均身高。例如,曾经获得全国男子全能冠军的武术套路运动员李连杰、赵长军、原文庆等人的平均身高为1.66-1.67米,曾获女子个人全能冠军的陈道云、李霞、张玉萍等人平均身高为1.55-1.56米;但也有例外,如男子运动员吴雅楠、黄光源身高在1.75米,女子运动员马灵娟、阚文聪身高在1.63米以上。总的来说,根据武术的运动特点来看,重心较低,个矮的相对稳定性强些,从事武术训练的运动员身高相对要适中。根据现在儿童的生活水平而言,武术儿童的选材,年龄一般在6-8岁,身高达1.10-1.25米相对较好。

(3)身体比例: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上肢与下肢的比例要适当匀称,如果下肢过短,对于武术动作的步型、步法及动作定型有一定的影响;相反,下肢过长,虽符合人们完美身材比例,但在做一些旋转性和屈伸性武术动作时较为不易,动作的速度和灵敏性会受到影响。针对身体的上肢,要求手臂长,可使动作更加舒展大方,增加動作的幅度,比如,通背拳、翻子拳和劈挂拳要求大开大合,将武术套路的风格特点表现的更加突出和形象。

2.3 身体素质

武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项目,在一套武术动作中,呈现出闪、窜、腾、挪等技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是非常高和全面的,它是武术技术动作表现的基础保证。(1)速度是一种以最短时间完成动作的能力,有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两种。(2)力量是肌肉紧张和收缩时所表现的对抗力和克服自身重量的做功能力。(3)耐力是指运动员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4)柔韧性指身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肉的伸拉程度。(5)灵敏是运动员运动技能的集中表现。运动员通过武术动作展现出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连贯性,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换要迅速快捷,对神经系统机能的灵敏性要求较高。因此,教练员在选材时,让测试者做转身跑,看其反应能力;教授简单的武术动作,观察其协调性和记忆能力;最终,选择那些反应快,协调性好,记忆力强的运动员。

2.4 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青少年及儿童的身体机能的好坏,主要表现在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发展。武术运动非常注重动作和呼吸的配合,也是主要的特点之一。比如,冲拳、踢腿、定势等动作,多是呼气;而回收、起跳等动作,多数是吸气;在武术套路的演练过程中,呼吸随着动作的变化而转换。因此,选材时,应选肺活量和呼吸差较大者为好。武术套路里有窜姗跳跃,高低起伏,跌扑滚翻、动静结合、旋转平衡的动作,所以,要求前庭器官的稳定性特别好。

2.5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在当今竞技体育比赛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对比赛成绩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参加全运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动作质量和动作难度在比赛中基本上是不扣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成败的关键,影响着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在选择武术人才时,要考虑少儿的心理因素,因为运动员都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但在比赛场上却发挥不出真正的水平,这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3 武术套路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要求

武术分为套路和搏斗,套路是搏斗的基础和基本功。武术套路拥有129种风格不同的拳派,各具特色,百家争艳。为了使武术更好的推广,竞技武术主要分为三大类:长拳、太极拳和南拳,这三类拳种的风格特点更加明显,易于区分,在选材中,除了武术共有的特征外,还根据该拳种的特征进行选材。

3.1 长拳类运动员的要求

长拳是武术套路中的主要拳种之一,起源于我国北方,将北方众多拳种的长处融合在一起,例如查拳、红拳、华拳和炮拳等,形成了北方特色武术拳种。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出台,武术套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竞赛套路分类标准、规范,根据武术的运动规律,制定动作要求,将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手法、腿法、跳跃、平衡等动作结合起来,编成各种拳术和器械套路。长拳的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放、动作快速多变、跳跃高远、节奏分明。在长拳的演练中,有平衡动作和转体动作,对小脑的技能要求很高,选材长拳运动员时,要进行平衡测试及转体测试,选择最佳条件的长拳运动员。

3.2 太极拳类运动员的要求

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属于内家拳,其基本要领是心静体松,立身中正,动作连贯圆活,虚实分明,用意不用力。练习太极拳,需要良好的心态,体会动作,感悟太极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强健体魄。对于太极拳运动员的要求,首先身材匀称、身高中等、柔韧性和协调性要好,这与大众武术运动员的要求基本相同。根据太极拳运动的特征,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心理的承受能力强,动作缓慢,演练的时间比其他拳术长,对于自控能力及心理素质要求高。运动员的性格要选择稳定型的,忌选急躁型的。太极拳运动不仅锻炼身体,更是锻炼人的内在修养和思想的改观。

3.3 南拳类运动员的要求

南拳,是南方地区武术拳种的总称,属于武术竞赛项目的三大套路体系之一,在南方各地区的南拳,基本特点相同,但都有自身的特色。主要的南拳种类有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南拳。特点:步法稳健、拳法刚猛、发生助力,桥法多变。根据南拳的运动特征,要求南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是倒三角形,腿部力量要强,肌肉块大,背宽而厚实。它是一项典型的集力量、速度和美的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目,手法较多,稳扎稳马,运动员身高偏低,三围较粗,下肢较短,要求运动素质具有腰腹、腿部快速力量强、无氧乳酸供能、灵敏性高、柔韧性强的良好特点。

4 不同训练阶段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选材

武术是民间的体育运动,一直以自由的方式存在,从20世纪60年代武术逐步正向了科学化和系统化,也建立了严格的竞赛体系和规范的训练体系,作为一个优秀的武术运动员,一般都要经过几个阶段的训练,各个训练阶段都有不同的选材要求。

(1)启蒙阶段要求武术儿童年龄在7岁左右,需要训练1年,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武术基本功和武术操,培养兴趣,保证儿童正常发育,重点培养模仿能力强的儿童。(2)初级阶段年龄在9-11岁,需要进行2年的训练。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初级套路、器械,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必须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3)中级训练阶段一般在12一14岁,训练时间2一3年。属于少年阶段,针对性制定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学习自选套路和对练。(4)高级训练阶段是指专业运动训练,进行该行业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为参加全国赛、世界赛做准备。对于该阶段的人才选择,年龄在15岁以上,身体各方面要求严格,专项素质突出,意志力刚强和理论知识扎实等。

5 结论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以一種技艺形态延续至今。身为竞技体育项目,武术运动训练各种方法都日趋接近,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科学选材是至关重要的。总结和探讨武术优秀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体系与方法,是加快我国武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选材时,首先要挑选哪些符合要求的热爱武术运动的人,经过严格训练,培养出更多的武术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套路选材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我爱你,妹妹
Airbnb上的套路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