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西地那非联合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分析

2021-12-16 09:40郭晓斌黄循斌丘惠娴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西地那非持续性肺动脉

郭晓斌,黄循斌,丘惠娴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在新生儿疾病中是常见的危重病症,主要特征为肺动脉压上升、血管反应性异常等,可引起肺静脉高压、小血管痉挛等病理学改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临床治疗该病关键在于纠正肺血管阻力、保持体循环血压及改善呼吸酸中毒,其中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机械通气及NO 吸入等,由于NO 吸入价格较高、技术要求较高,加上多数家庭难以承担,使之推广受限[2]。而机械通气价格相对低廉,与NO 吸入治疗效果趋同,但为了获得最佳疗效,临床建议联合药物开展治疗。西地那非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中,有研究发现[3],该药物可改善患儿肺动脉微循环。为此,对小剂量西地那非联合通气应用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临床效应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70 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 例。研究组男16 例,女19 例;胎龄37 ~42 周,平均(39.10±1.02)周,出生体重2.50 ~4.50 kg,平均(3.28±0.85)kg,Apgar 评分3 ~7 分,平均(5.06±0.92)分;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胎龄38 ~42 周,平均(39.21±1.15)周,出生体重2.50 ~4.46 kg,平均(3.33±0.78)kg, Apgar 评分3 ~7 分,平均(4.98±0.95)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4],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先天性肺部发育畸形、心脏病者。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镇静处理、酸碱电解质平衡维持及营养支持等,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参数设置:氧浓度50%~60%,吸气时间0.5 ~0.7 s,吸气频率40 ~60 次/min,呼吸末正压2 ~5 cmH2O,流量10 L/min。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西地那非(吉林金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81000)治疗:按1.0 mg/kg 标准口服,每间隔6 h 口服1 次。两组患儿均维持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氧饱和度在95%以上,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SPAP)≥30 mmHg 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氧饱和度较治疗前上升≥10%,SPAP ≥30 mmHg 视为有效;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2)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及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SPA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气指标分析

两组患儿治疗前PaCO2、PaO2及SP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SPAP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s, mmHg)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s, mmHg)

PaO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35 55.10±6.03 45.95±5.10 41.01±7.01 80.14±8.10对照组 35 55.25±7.14 49.21±5.65 40.85±7.20 71.26±8.03 t 0.0956.2420.1347.441 P 0.9240.0000.8340.000组别 例数PaCO2 SPAP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3561.47±5.4035.25±4.11对照组 3561.28±5.4342.06±4.36 t 0.0926.016 P 0.9200.000组别 例数

3.讨论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发绀、持续性缺氧及呼吸窘迫等临床症状,其诱因包括宫内慢性缺氧、娩出后感染、围术期窒息及肺实质性疾病等有关[5]。该病会直接对新生儿的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心房及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左分流,导致心房进行性衰竭,其发病凶险且病死率较高,直接危害到新生儿生命安全及健康成长[6]。

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常见手段,其目的在于促换气、改善通气功能、降低氧耗、纠正低氧血症等[7]。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相比起单一的通气治疗通过联合药物更适用于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8]。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了在通气治疗基础上加以西地那非药物治疗效果值得肯定。西地那非作为一种磷酸二酯酶(PDE)Ⅴ选择性抑制剂,在用药后可有效拮抗PDE 活性,促进环磷酸鸟苷水解,提高平滑肌细胞舒张时间,从而发挥扩张肺部血管及改善机体微循环的效果。窦蕾[9]等在研究中提到,单纯增大西地那非剂量不仅改善临床效果甚微,反而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多。本文采用小剂量(每次1.0 mg/kg)西地那非治疗确保了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SPAP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赖燕[10]等结果趋于一致。由此说明,小剂量西地那非联合通气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和缺氧状态。主要是西地那非可激活蛋白酶G,促使K+通道增多,阻滞Ca2+内流,从而降低细胞内钙水平,并且可促使舒张血管平滑肌功能增强和肺动脉压力下降,发挥局部微循环改善的效果,减少大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的危险因素,从而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促进心肺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小剂量西地那非联合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可有效纠正机体缺氧状态,改善肺动脉局部微循环,进而最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西地那非持续性肺动脉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保健酒中非法添加一种西地那非类化合物的确证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自拟解郁启阳汤合西地那非治疗阳痿38例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