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和MRI 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12-16 09:40汤婷婷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胸膜腹部纤维

汤婷婷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CT 室 江苏 盐城 22400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梭形细胞肿瘤,多见于胸膜、腹部等部位,但临床发病率比较低,且多是良性肿瘤[1]。尽管如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因为生长快速,非常容易压迫脏器,特别是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会对肾脏、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临床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多采用手术方法切除,肿瘤性质可通过术后病理学诊断与免疫组化检验确诊,术前可给予CT、MRI 诊断,以此为手术操作提供参考依据[2]。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 年5 月—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53 例进行研究,比较分析CT 与MRI 诊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53 例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 ~70 岁,平均年龄(50.16±3.86)岁;女性33 例,男性20 例;肿瘤位置:胸部28 例,腹部25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有关诊断标准;②均进行CT、MRI 诊断;③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④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碍;②易过敏体质;③诊断为富血供或者富纤维肿瘤,如巨淋巴结增生、胃肠道间质肿瘤等;④肿瘤位置较为隐蔽,成像质量不佳;⑤肿瘤远处转移;⑥依从性差;⑦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I 诊断,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CT 诊断:采用多层螺旋CT 扫描仪(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进行检查,先予以胸腹部冠状面扫描,确定兴趣区域,之后根据肿瘤最大径,设定扫描视野,予以常规平扫,参数设定如下:管电压设定为120 kV,管电流设定为120 ~140 mAs,螺距设定为1.0,层厚设定为5 mm。增强扫描:注射碘海醇80 ~100 mL,速度3 mL/s,注射后20 s 平扫1 min。

MRI 诊断:采用3.0T MRI 扫描仪(西门子3.0T Skyra)进行检查,利用体部线圈给予横断面常规扫描,根据具体规模,确定MRI 扫描范围,层厚设定为8 mm,层间距设定为0.8 mm,矩阵设定为256×256,并合理设定序列及参数,如T1 加权成像(T1WI):重复时间(TR)设定为200 ~300 ms,回波时间(TE)设定为4.6 ~4.9 ms;T2 加权成像(T2WI):TR 设定为2 500 ~4 000 ms, TE 设定为90 ms。在增强扫描中,注射钆喷普酸葡胺0.1 mmol/kg,推注速度3 mL/s。

1.3 观察指标

以2 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为观察指标,并统计对比观察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2 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

在病灶边界、形态、密度、囊变、钙化、出血、带蒂表现、周围组织浸润、周围组织受压方面,CT 与MRI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表现比较[n(%)]

表1(续)

2.2 2 种诊断方式增强扫描分析

在CT 增强扫描中,CT 值呈现“快增慢减”的趋势,病灶边界清晰;在MRI 增强扫描中,信号呈现持续强化趋势,血管影十分显著。

3.讨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多见于树突状间充质细胞的病变,此种细胞为人体结缔组织中的常见细胞,可分化成肌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3]。一般来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瘤体大小差异很大,直径由几厘米到数十厘米,多数患者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形态较为规则,多属于良性病变[4]。

CT 扫描速度较快,覆盖面较广,能够无间隙采集容积数据,多角度、多平面呈现组织状况,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中应用CT 时,可对肿瘤周围入侵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同时还可以显示肿瘤是否出现钙化,钙化的方式和形态。当病灶极大时,比磁共振显示病灶更全面,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常用的检查方式。MRI 诊断中,通过信号差异,能够充分体现肿瘤组织成分差异[5-6]。针对T1WI 序列,纤维组织、成熟肿瘤细胞、血管聚集区一般呈现稍低信号或者等信号,坏死区呈现低信号;针对T2WI 序列,信号变化多样,当瘤体内胶原纤维含量比较高时,一般呈现低信号,而当肿瘤细胞比较密集的时候,一般呈现高信号[7]。本文结果显示:在病灶边界、形态、密度、囊变、钙化、出血、周围组织浸润、周围组织受压、带蒂表现方面,CT与MRI 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增强扫描中,CT 值呈现“快增慢减”的趋势,病灶边界清晰;在MRI 增强扫描中,信号呈现持续强化趋势,血管影十分显著。此结果与有关文献[8-9]的报道十分接近,由此说明,CT 与MRI 诊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价值非常高,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

除此之外,对于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来说,应和胸膜间皮瘤进行鉴别诊断,后者存在石棉接触史,且病灶多发,经常累及肋骨,造成骨质破坏,如果同时可见胸膜斑,即可确诊为胸膜间皮瘤。针对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而言,应和神经源性肿瘤、间叶源性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当肿瘤密度比较均匀,T2WI 呈等低信号,考虑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当然,本次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研究对象选取数量比较少、研究时段选定范围比较短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完全阐述CT 与MRI 诊断的临床价值,所以,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可适当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研究时段范围,以此为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提供指导依据。

综上所述,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中,CT与MRI 诊断的临床价值都比较高,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胸膜腹部纤维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