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1-12-16 09:40张锐锋通讯作者杨焕丹袁婷婷朱冰冰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泼尼松肝素肾病

邱 闪,张锐锋(通讯作者),杨焕丹,袁婷婷,朱冰冰

(徐州市儿童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肾病综合征作为常见肾脏疾病一种,于儿童多发,其表现集中于水肿、少尿[1]。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获得广泛运用,以将患儿病情改善,但此种疾病表现出较强反复性,长时间应用会使患儿呈现出消化系统损害现象,导致血压、血脂呈现出异常升高现象,对患儿健康发育造成严重影响[2]。低分子肝素作为肝素衍生药物一种,抗凝作用较好,持久发挥药效[3]。本研究旨在探讨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采用低分子肝素+醋酸泼尼松药物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为达到促进患儿总体用药水平提升目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4 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2 例。单一用药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3 ~11 岁,平均年龄(6.29±1.22)岁,病程2 ~13 个月,平均(5.66±1.26)个月;联合用药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3 ~12 岁,平均年龄(6.33±1.23)岁,病程2 ~14 个月,平均(5.67±1.2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肾病综合征获得明确诊断;②患儿蛋白尿出血时间在2 周以上;③患儿血浆胆固醇在5.7 mmol/L 以上;④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狼疮肾炎疾病;②自身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单一用药组对所有患儿合理展开利尿、降压、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等。此外添加醋酸泼尼松片展开治疗,依据患儿体重,控制1.5 ~2.0 mg/kg 首次口服剂量,3 次/d;观察患儿尿蛋白转阴后,每间隔1 d,采用2 ~3 mg/kg 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共进行4 周治疗。

联合用药组在上述基础上,添加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治疗,控制皮下注射剂量为120 ~150 U/kg,1 次/d,共进行4 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ALB、BUN、Ccr、Scr;(2)比较两组凝血指标:PT、APTT;(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皮疹、瘀斑)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ALB、BUN、Ccr、S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ALB、Ccr均高于单一用药组,BUN、Scr 均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儿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BUN/(mmol·L-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用药组32 18.13±3.29 32.29±6.09 8.92±0.62 7.02±0.43单一用药组32 18.22±5.32 25.25±5.77 8.89±0.89 8.03±0.45 t 0.07744.51900.14898.7385 P 0.93850.00000.88210.0000组别 例数ALB/(g·L-1)

表1(续)

2.2 两组患儿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好转,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凝血指标比较(± s, s)

表2 两组患儿凝血指标比较(± s, s)

APTT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用药组32 11.42±1.69 14.83±2.03 29.02±5.49 31.29±5.65单一用药组32 11.40±1.59 14.35±1.99 29.11±5.72 30.38±5.15 t 0.04870.95510.06420.6733 P 0.96130.34320.94900.5032组别 例数PT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13%与同单一用药组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肾病综合征作为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一种,其表现集中于肾小球呈现出选择性滤过功能障碍现象,使患儿体内诸多蛋白通过尿液于体外流失,长时间蛋白质缺失会使患儿表现出营养不良现象,对其发育产生严重影响[4-6]。对此确定有效方式展开对应治疗,意义显著。

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一种,生物利用度较高,能够将血浆以及血小板亲和力降低,于肾病综合征治疗中获得一定程度应用。醋酸泼尼松作为白色粉末状药物一种,其能够将血管通透性降低,并且可以充分抑制患儿体内毒性物质,将胃液分泌加快,使食欲增强[7]。于人体进入后,醋酸泼尼松可以迅速将病灶处药物浓度提高,充分抑制醛固酮,将抗利尿激素分泌降低,有效改善患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从而获得确切治疗效果。2 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协同,对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加以抑制,将血凝状态改善,对于蛋白质分子流失加以阻止,使血浆白蛋白水平提高[8]。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用药组ALB、Ccr 均高于单一用药组,BUN、Scr 均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PT、APTT 同单一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皮疹、瘀斑)总发生率3.13%同单一用药组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低分子肝素+醋酸泼尼松药物运用于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低分子肝素+醋酸泼尼松药物治疗可使患儿肾功能指标、凝血指标,获得明显改善,促进肾病综合征患儿康复。

猜你喜欢
泼尼松肝素肾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重女轻男”的肾病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