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2021-12-21 00:41黄盼盼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整体知识点教学内容

黄盼盼

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整体教学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是以一节课为基础进行备课的,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分散、片面,无法全面地向学生讲述知识点,也没有从整体角度入手,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问题的处理。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打破传统模式下一课一备的教学局限性,使教师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教学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在课堂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一个特定单元的整体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备课和教学,是一种整体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数学学科来说,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单元主题为载体,以模块化数学教材为基础,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及课后评价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把握,实现统一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主要有整体性、主体性、联系性和计划性这四个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表现为整体性和联系性。整体性也就是指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这并不是代表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叠加,而是要求数学教师能够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和思考。主体性是指教师在实施单元总体教学时,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主体,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规划,否则教师既把握不住教学重点,学生也分不清学习主次。联系性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需要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加强,引导学生能够从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计划性则要求小学数学教師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必须对教材全局进行把握,从整体角度对学期教材甚至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的教学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课时,完善教学设计。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的意义

一方面,实践单元整体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对各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这都是一个比较系统且复杂的过程,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对比较基础,并且将知识点分散到了各个单元之中,但是其中存在着无法割断的内在联系。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储备上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属于初级阶段,所以其缺乏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数学教师通过有计划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架构,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也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知识点,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塑造,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课程学习,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搭建完整的数学结构体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是需要建立在完整的知识结构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完善,最终形成完善的数学逻辑体系。

三、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现状

首先,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教材的设计上,基本上是以有侧重点的单元形式进行课程划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大多采取按课时进行备课的形式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也就是说,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教学体系。

其次,对小学数学学习来说,学习重点是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和数学学习方法,这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数学知识的掌握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支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大多数根据数学教学工具书的指导,按部就班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对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划分,不能突出教学重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最后,小学生所进行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数学学科的根本特点是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单个知识点的讲解,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缺乏足够认识,若学生只是依靠自身认知水平,则很难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会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

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一)对小学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基于教材,从整体角度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落实和实施。教学单元的划分并不存在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主要是根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同时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基于小学整体教材体系的设计,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加强联系,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某一个单元或某一个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都可以成为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学习单元,教师需要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提炼。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将数的运算作为一个大单元,其中又可以划分成加、减、乘、除四个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帮助学生构建起基础的框架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对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进行丰富,逐个击破各个知识点,同时实现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严格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对课程资源和教学流程的整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导向。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基于前期的教学规划和教学设计,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实现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局限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始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分清学习主次。

(三)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流程的优化

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后,对于教学的实施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已经划分的单元进行教学思路的梳理,跳出教材,实现教学流程的优化和重新构建。对具体的教学安排来说,教师可以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也可以合并有联系的单元内容,将特殊的单元内容进行单独安排,实现课程教学的全面优化。在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下,学生能够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建立起知识结构体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学生也能够逐渐寻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构建起一个比较大的基础框架,将“分数”这一章节内容划分成真分数和假分数。在此基础上,逐渐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细化,可以划分成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性质、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对比及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运算等。随着教学的进行,在教学最后,教师可以将各个基础知识点串联起来,回归到原本的知识框架中,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这样“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必须借助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严格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搭建起知识框架,有目的地实现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整体知识点教学内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知识点自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