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德育的渗透

2021-12-21 00:41桑次珍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德育

桑次珍

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到关键时期,应给予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足够的重视,尤其要注重德育的渗透,结合有效的创新路径,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德育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德育完善孩子的人格,提升孩子的文化气质。

一、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要点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很多内容容易让年纪尚小的小学生感到陌生和无趣,较多的文字及理论也很难让小学生快速地接受。所以在德育中,教师要融入符合小朋友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把一些枯燥的理论概念变成生动的事物和事例,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课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形成优秀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规划德育课程时要融入一些新颖的设计,选取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作为德育的素材,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学创设模式不应局限于课堂传授,可以发挥学生喜欢的游戏或者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利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自发地去探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有显著的提高。鼓励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德育内容,比老师讲给学生听会有更好的效果。现代教育应当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用积极的情绪接受知识,也能进行一定的自我拓展。

(二)提升学生思想品质

优质教育的评判标准不仅是学生文化水平的高低或者专业技能的强弱,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也要进行检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德育教学的体系建设,要注重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进行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优质的德育氛围。教师还需以身作则地为学生做出指导,让学生通过良好的德育,以及教师的一言一行的指导,获得思想品质的成长。德育的渗透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并逐渐形成分辨日常生活中正确与错误行为的能力。这对学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并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学生考试成绩有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不但有教育水平、学习方法等因素,还有学生自身是否拥有对学习的正确态度等因素。德育的工作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从容地面对,并以正确的方式去克服难题。当前的很多小学生因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在家里娇生惯养,不愿意被教师管教,造成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都不够稳定。一些教师心里也缺少足够的德育渗透的意识,使学生无法改善叛逆的情绪,这种错误的教学和工作理念,造成很多孩子更加骄纵,也更加排斥课堂学习,造成学习成绩无法提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德育的渗透和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价值,以及服从教师管理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互动课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有兴趣的事情就是“好”事情。所以,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概念较多,一开始很难让学生快速地接受教学内容,学习热情无法提高。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想要真正地完成德育渗透的目标,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就必须适当地引入日常生活经验开展互动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想一想平常都遇见的现象,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与知识结合,去学会分析和判断,发挥活动教学的主要优势。举例来说,在《面对成长的新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策划一场以“我的生活”为主题的讨论类活动。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给予学习小组核心议题,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例如:你们是如何看待课堂学习的?如果我做的事情不符合老师要求,我应该怎么办?如果在生活中与同学有了矛盾,应该怎样处理?通过这类讨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与他人相处的意识,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学生对教学的情境非常熟悉,也能带入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开展辩论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论点论据的思考。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考试是否有利于选拔人才”为主题来进行思考和辩论。这一主题内容能够让学生对实际的学习过程产生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使其逐渐产生正确的学习意识,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使其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活跃性,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更加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不断发散学习思维,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学习认知和思辨能力。

(二)加强实践活动设计

当代教学课程设计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多元化中寻找可行性措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要敢于实践和创新,做出更多尝试,积极设计一些新鲜的、有活力的教学活动。举例来说,在《多样的交通和通信》的教学中,教师合理地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大家进行一次生动的德育实践学习,首先让孩子根据地图和导航设计路线,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选择学校周边人流较少的道路、郊区马路或者学生经常走的道路等路线,在途中教师既是学生的领队,也是学生的指导员,通过对交通规则的介绍,比如红灯停、绿灯行等,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融合,学生的规则意识被逐渐激发。不同道路的各项规则和制度都在行走过程中向同学们一一地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做出教学引导,遵守与不遵守交通规则进行对比,如:不遵守红绿灯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道路上没有车辆来往,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看红绿灯直接冲过去呢?这种对比式的问题可以在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学生就会明白交通规则的内容以及不守规则的后果,提升学生守规则的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对比的方式可以在学生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结合信息技术教学

现代信息化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创新的要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把现代的高科技设备融入课堂中,学生对先进的设备会感到兴奋并找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教学素材和教学情境的带入,给学生更多交流的机会,也能让他们互相督促,更好地完成德育的渗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学优势,带来新颖的教学素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影像来促使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学习体验,实现德育的目标。举例来说,在学习《家人的爱》这节课时,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父母为子女默默付出的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无尽的爱意。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素材,例如《孟母三迁》《孝感动天》《百里负米》等一些与孝道和父母之爱有关的故事。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今后应该如何孝敬父母,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最后给学生留下课后作业,就是回到家里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爸爸做饭,帮妈妈给花浇水,或者给奶奶打一盆洗脚水……用课后延展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愉快且高效地学会本节课的知识并付诸实践,成为一名敬爱父母的好學生。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用内心去感受学习的过程,顺利地完成德育的渗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推行德育的渗透,是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的。结合新颖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状态,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价值,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德育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