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生活主观题分析的结构化情境解读
——以2021 年全国乙卷思想政治第39 题为例

2021-12-24 12:18安徽张永坤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6期
关键词:时政结构化考查

安徽 张永坤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2021 年高考文综思想政治试卷继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选拔人才,引导教学的功能。结构化情境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要载体,高考考什么、怎样考,直接决定着高中教学任务和教学备考策略。研究高考真题,感悟命题特点,明确高考考查方向、考查要求,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笔者以2021 年文综全国乙卷第39 题为例,谈谈高考政治类主观题的结构化情境特点及备考应对策略。

一、试题再现

(2021·全国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为反制有关外国实体危害中国国家利益,2020 年9 月,中国商务部公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为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对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影响,2021 年1 月,中国商务部公布《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

2021 年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

【参考答案】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健全涉外法律制度,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国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反对以强凌弱,维护公平、自由的国际经贸秩序,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二、试题分析

本题以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诸多矛盾、挑战增多,国际格局在发生深刻调整为情境背景,设问考查学生对国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利益,推动维护公平、自由的国际经贸秩序的情境材料的理解和认同,考查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理解情境信息、综合分析阐释情境问题的能力。本题情境背景来源于时政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焦点,全面理解和把握国家法律和政策出台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并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情境成为高考试题考核学生素养的重要载体。结构化情境是指情境设置结构化,通过对真实生活情境进行适当的改编,剔除细枝末节的次要信息,保留核心和关键的有效线索,围绕学科任务,创设解题信息充分的情境。高考主观题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构化情境基本可分为结构良好情境和结构不良情境两大类。结构良好情境指材料情境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情境材料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取、解读,情境材料提供的条件与学科任务的完成之间对应性比较明显。本题属于结构良好情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选材反映时代热点话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美之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频向中国施压,严重损坏中国国家利益。面对西方国家的种种霸权行为,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八十年前的中国,中国政府同中国人民共同采用法治手段有力回击西方挑衅举动,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本题以此为背景,设问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通过本题考查,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担当的自觉性。

其次,情境材料分三段呈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三段材料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第一段描述时代大背景,语言简洁明了,材料中包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生活化的语言,也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学科术语。此段为解决设问中的学科任务提供现实必要性的依据。第二、三两段按时间顺序,阐释我国采取积极手段去应对不公正的国际霸权主义行为,维护国家利益。二、三两段为解答设问要求提供不同视角的理论支撑。

再次,设问中呈现的学科任务依托于情境材料。情境是解题的关键线索,只有把握情境材料,才能快速准确完成设问中指向的学科任务。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回答此类问题一般可以从知识理论逻辑和事实逻辑结合来回答:现实必要性+目的+意义。材料第一段中国际环境不稳定是推动我国涉外立法的现实必要性;材料第二段中反制有关外国实体危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行为,维护国家和相关企业、公民的合法利益是推动我国涉外立法的目的;材料第三段中完善法律体系、反对霸权行为是推动涉外立法的积极意义。

最后,答案体现以学科任务为中心,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推理能力,其构成主要有三部分:材料归纳+教材理论+时政术语。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来自材料的归纳;健全涉外法律制度,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来自对材料的归纳和教材理论整合;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国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来自对材料的归纳和教材理论;反对以强凌弱,维护公平、自由的国际经贸秩序,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来自时代背景的时政术语,把材料信息放置宏观背景中自然容易得到相应的答案。

三、优化思想政治备考策略

1.活用思维导图,整合知识体系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结构化情境离不开知识的综合运用。思维导图具有形象生动的网状特点,突破不同知识的籓篱,建构整合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建构既可以进行模块内的知识进行整合,也可以进行跨模块知识的整合,打通知识经脉,提纲挈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复习中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建构,梳理知识体系。建构思维导图以同一主体或者概念为核心,突破单元限制或者模块限制进行知识的整合。笔者在复习中以人民作为主体,在《经济生活》不同单元中,把人民转化为消费者、生产者、投资者、劳动者等不同角色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在《文化生活》中,横跨四个单元进行建构人民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从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人民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是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在《生活与哲学》中,从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到人民的立场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进行知识梳理。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建构,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2.精选时政热点,拓宽知识外延

情境的素材大部分来自时政热点,它是学科知识的延伸,学生只有在社会大背景中再次准确理解知识,才能深入解读结构化情境的意图和要义。精准解读时政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才能更好地阐释试题的时代价值。教师在选取热点话题时应集中于民生福祉、科技创新、经济政策和规划、依法治国、文化自信和传承等方面,这些热点话题彰显国家意志,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复习中精选时政热点会降低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助力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解读题干材料的相关信息。高考从不回避热点,但要避免出现对时政热点的复习停留在只关注表面现象这一问题,应该全面把握时政热点的来龙去脉以及挖掘其所蕴含的学科素养。

3.强化阅读能力,夯实思维过程

结构化情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考查学生四层四翼能力。在解答问题时,学生能否审题清晰、调用知识准确、阐述问题明白、论证问题透彻,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结构化情境主要遵循事实逻辑,掌握阅读技巧是破除解题瓶颈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需做到四步:首先,从设问入手,寻找情境主题,领悟中心思想;其次,利用标点符号(大多材料以句号、分号、逗号为分层的标志)、核心动词进行分层,回归教材,并标出对应的学科术语;第三,对材料中出现的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后续作答;最后,注意从逻辑的结构上进行总结,可以表现为从微观到宏观、从个别到一般、从眼前到长远等。

阅读技巧的掌握必须通过实践来训练。笔者在讲评试卷前经常布置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解题的思维过程,在此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可以学习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便于学生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解题思维过程的课堂分享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地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地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分享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和素养。

政治类主观题结构化情境素材来自时政热点,价值指向立德树人,承载四层四翼的考查。全面把握其特点,对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复习备考的质量有一定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时政结构化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时政要闻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