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洪涝灾害 彰显中国力量
——对抗洪措施的理论解读

2021-12-24 12:18广西吕迅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6期
关键词:救灾防汛精神

广西 吕迅喜

【热点背景】

2021 年7 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大到暴雨,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7 月2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加大交通疏导力度,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在洪涝灾害面前,虽有个别不良商家哄抬价格受到处罚,有少数人哄抢被洪水冲散的物资让人唾弃,但更多的是广大民众积极开展自救互助,公安、消防、武警、军队冲在最前线,无数党员干部奋战在第一线,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财政部动支中央预备费,先拨付河南省财力补助资金30 亿元,支持河南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人们深刻感悟到了中国人的精神就是骨子里的团结,是面对困难的守望相助。面对一次次灾难,中国人展现出的是团结一致、不畏牺牲、奋勇向前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财政的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国家财政给灾区拨款,发挥了财政合理配置资源流向灾区,改善灾区人民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平稳运行,保障灾区生产生活,稳定当地社会秩序,保障国家政权的作用。

2.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它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市场经济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在洪涝灾害中,有个别不良商家哄抬价格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需要国家运用宏观调控,加强监管。

3.市场秩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个别不良商家哄抬物价破坏了市场秩序,需要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竞争、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保证灾区的经济生活平稳运行。

4.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2020 年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防止因灾返贫,体现了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积极开展抗洪救灾,努力保障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反映了我国“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积极开展防汛救灾,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服务型政府,是在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经济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

3.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开展防汛救灾,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广大党员冲在防汛救灾的第一线,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制度优越性。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于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统一协调调配各方物资,举全国之力抗击洪涝灾害,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洪涝灾害面前,广大民众不畏困难、不惧艰险、互帮互助、生产自救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优秀文化作用于人的具体体现。

2.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广大民众抗击洪涝灾害,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和伟大的团结精神。

3.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抗击洪涝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广大民众身上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凝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必将能带动国家和民族战胜各种困难。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我们要弘扬防汛救灾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正能量,对哄抬价格、哄抢物资的行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洪涝灾害是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党和人民必将取得抗击洪涝灾害的胜利。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暴雨洪水是自然规律的表现,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规律、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抗击洪涝灾害。

3.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是客观的,是多种多样的。面对洪涝灾害,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注意分析和把握暴雨洪灾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看到暴雨产生和造成影响的多种联系,科学调度,统筹规划,有效开展抗洪抗涝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抗击洪涝灾害,各部门要着眼于整体,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统筹协调来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防汛救灾,需要保持堤岸的稳定,要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把危险因素的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量变引发质变的隐患。

6.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抗击洪涝灾害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关键时刻,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严防次生灾害。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抗击洪涝灾害,关键是要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齐心协力抵御灾害,动员群众开展努力生产自救,互帮互助,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创新训练】

1.2021 年7 月20 日,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当天,郑州某酒店高铁站店借机涨价,对入驻顾客按1500 元/间、1688 元/间、2888 元/间等价格结算,超过平时价格的3-5 倍。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有关规定,给予该酒店高铁站店50 万元的处罚。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酒店的处罚表明( )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酒店不能自行更改房间住宿价格

③政府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市场监管

④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郑州管城区金岱街道姚庄、郎庄、金岱李老年房被三环出水口大量洪水倒灌。大量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被困,水已没至老人胸口。金岱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队队员齐心协力拉起人墙,接力背起老人,7 小时冒险救出近200 名被困老人。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汛救灾第一线,这体现了 ( )

①中国共产党是全体中国公民的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

③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涝灾难面前,广大河南民众虽素昧平生却拼死相救、守望相助的举动让人感动泪目。一个个感人细节被媒体分享后,无数网友深受触动,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表示“感谢中国精神,在大灾面前,展露的都是大爱”。广大民众的互帮互助精神说明( )

①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民族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 年7 月,河南突遭洪涝灾害,全国多地齐心协力前来驰援,各地的人民子弟兵、武警部队、应急抢险队伍纷纷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共赴抗洪一线。还有我国各地的企业、人民群众踊跃捐款捐物,全国人民与河南同胞永远在一起,共同努力保障河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后恢复重建。这些都证明了,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祖国和人民都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中华儿女有着砥砺前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一定能战胜洪涝灾害,重建美好生活。

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远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题分析】该酒店追逐利益却违反了法律是自发性的表现,国家机关依照法律对其进行罚款,是运用了法律手段,①③正确;酒店可以自己制定修改价格,但是要符合法律规定,②错误;市场调节有缺陷,不应再强调市场调节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题分析】中国共产党不是全体公民的政党,中国还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①错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不是指导思想,②错误;广大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③④正确。

3.【答案】D

【解题分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错误;③强调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与题意无关;广大民族互帮互助是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作用的表现,②④正确。

4.【参考答案】①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一个地方出现了洪涝灾害,应该共同帮助它度过难关,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整体共同发展。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国各地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是命运共同体。一个地方出现洪涝灾害会影响全国各地的发展和稳定,所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抗击,争取早日恢复生产生活。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一个地方出现洪涝灾害,我们应当勇于面对、积极应对,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战胜灾害。④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一个地方出现洪涝灾害我们应当共同帮助它战胜困难,重新前进和发展。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解答此题时考生应围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结合材料,组织语言作答。要注意运用原理和方法论联系材料,用精炼语言作答。

猜你喜欢
救灾防汛精神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夏季防洪防汛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防汛当前莫添乱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