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的理论解读

2021-12-24 12:18黑龙江仉玉翠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民族团结本题

黑龙江 仉玉翠 李 海

【背景材料】

2021 年8 月19 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汪洋向西藏自治区、西藏军区、武警西藏总队、西藏自治区政法系统、中国佛协西藏分会分别赠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题词的“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贺匾和贺幛。古城拉萨彩旗招展、花团锦簇,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雄伟的布达拉宫下,搭建起藏式风格的大会主席台。主席台上方,庄严的国徽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大会”横幅分外醒目,背景墙上悬挂着大庆会徽和“1951”“2021”字样,10 面红旗分列两侧。主席台对面的布达拉宫广场上,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早早汇聚到这里,挥舞着手中的国旗、花束,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上午10 时,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齐扎拉宣布大会开始。全场起立,奏唱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布达拉宫广场冉冉升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尤权宣读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关于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的贺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汪洋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中央代表团副团长白玛赤林、张庆黎、苗华和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西藏自治区党政军负责人等出席了大会。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将无法实现。

2.就业是民生之本。改善民生首要是抓好就业,要发展一些符合当地实际、吸纳劳动力多的产业。当前,区党委、政府一贯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切实做好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

3.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随着国家财政的不断投入,西藏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卫生服务中心、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县乡医疗机构全部配备救护车、流动服务车,每个行政村大多有两名医生,使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能就地治疗。

4.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多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中央和发达地区对西藏自治区的帮助和支持,缩小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自治区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5.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自治区逐步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做到了病有所医和老有所养,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每个公民都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为推动各民族和谐发展而努力。

2.我国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家不断完善和落实民族政策,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需要,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开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受分裂势力的影响较大。做好西藏工作,关键是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多年来,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坚持打击各种犯罪行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西藏实际,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西藏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6.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西藏解放,实现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藏文化。西藏和平解放70 年来,在尊重、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当今西藏,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藏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3.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形势下,要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要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祖国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牢固树立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多年来,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稳步扩大内地西藏班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民族分裂势力的策划煽动下,国内还有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活动。在部分干部和群众中,还存在着一些民族偏见。因此,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西藏当地实际,加强对民族大区的管理。

2.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3.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迈上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征程。

4.善于抓重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也是西藏工作的总目标。这是党中央根据西藏形势和全国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统领西藏各项工作的总纲。西藏稳定也是做好西藏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抓手。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70 年来,西藏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奋进,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建设美好家园,要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巩固训练】

1.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表明 ( )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转移支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西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对西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 )

①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可以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③有利于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④是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汪洋指出,70 年来,西藏民族团结呈现历史性进步。我们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消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民族隔阂,挫败达赖集团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西藏民族团结呈现历史性进步是 ( )

①社会稳定的前提

②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立国安邦的基石

④公民意识的核心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4.西藏曾经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62.8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 万人从山高地远的苦寒之地搬迁到河谷城镇安居乐业,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列与材料反映哲理一致的有 ( )

①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③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④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庆祝活动徽标整体呈正圆造型,体现西藏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共筑中国梦,画出中华民族最美同心圆。徽标由“长城”“五星”“哈达”“祥云”“布达拉宫”等组成,突出了在祖国大家庭中,社会主义新西藏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之意。在“布达拉宫”上方,“祥云”托起了红色的“哈达”献给金光灿烂的“五星”,象征着西藏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伟大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感激,象征着西藏各族儿女永远心向党、跟党走的信心决心。

材料二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重大胜利,是西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从此,西藏走上了由黑暗到光明、由落后到进步、由贫穷到富裕、由专制到民主、由封闭到开放的康庄大道,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70 年来,西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旧西藏实行反动野蛮的封建农奴制,人分三等九级,下等农奴毫无人权和尊严。我们彻底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掀起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结束政教合一、神权控制政权的历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翻身作主的百万农奴欢呼:“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上来了。”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目前,西藏各级人大代表超过3.5 万名、政协委员超过8000 名,90%是少数民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维护西藏和谐稳定。

(2)结合材料二,根据西藏的发展情况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1.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的相关知识。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排除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表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C。

2.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国家对西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3.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西藏民族团结呈现历史性进步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国家统一的基础,①②符合题意;国家安全是立国安邦的基石,排除③;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C。

4.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62.8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 万人从山高地远的苦寒之地搬迁到河谷城镇安居乐业,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体现了整体与部分关系;②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③强调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体现的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据此,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5.【参考答案】(1)①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维护西藏和谐稳定提供制度保障。③要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维护西藏和谐稳定提供融洽的社会氛围。

(2)①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③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④有利于调动各民族积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解题分析】本题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大会为背景,以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和民族区域自治为素材,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切入,主要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等。其中,第(1)问主要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宗教信仰自由等,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时,应着重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时,应着重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西藏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民族团结本题
民族团结之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完善
历史的抉择: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建与发展
我们盼望已久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