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依据类题型,备考文化生活

2021-12-24 12:18山东王玉武刘文朝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6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敦煌中华文化

山东 王玉武 刘文朝

近年来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其中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情境,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广博及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增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从文化生活依据类角度出发,挖掘文化生活依据类的答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一、典型题目:

1.【高考真题】(2021·全国乙卷·40 节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 年3 月23 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两个务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10 分)

【参考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坚持“两个务必”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经验总结,在新时代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经验总结,继续坚持“两个务必”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接续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两个务必”的精神,有利于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

【试题分析】

1.设问逻辑:本题设问为说明“两个务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属于原因类主观题。

(1)明确知识范围: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

(2)问题指向:设问可以改为平时较为常见的方式,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两个务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2.情境逻辑:首先全面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主旨与核心思想,其次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两个务必”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经验总结,在新时代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有利于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

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接续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3.思考逻辑:

文化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情境材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高考真题】(2020·山东卷·18)读懂中国,从根本上说,必须读懂中国人的价值观。

有人来不及道别,留给孩子一个背影;有人顾不得疲惫,收拾包裹奔赴一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形成这种一呼百应的协同力,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就在于中国人骨子里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孕育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贯穿东西,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中国人同风共雨、守望相助,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驯服江河,耕耘收获,生生不息。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而每一次前进都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练和升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人骨子里有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8 分)

【参考答案】集体主义价值观源于中华民族的长期实践,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形成;在传承和发展中各族人民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它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不断攻坚克难。

【试题分析】

1.设问逻辑:本题设问为说明为什么中国人骨子里有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属于原因类主观题。

(1)明确知识范围:文化生活。

(2)问题指向:中国人骨子里,为什么会有、为什么能有集体主义价值观。本题不是对教材原理知识的直接考查,因此需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运用。

2.情境逻辑:首先全面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主旨与核心思想,其次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疫情面前,无数“战士”舍小顾大,体现了骨子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形成这种一呼百应的协同力,在于中国人骨子里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总体上概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作用,为下文集体主义的由来做铺垫。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孕育了集体主义价值观。——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由中华各民族共同铸造。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驯服江河,耕耘收获,生生不息。——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

一部中国历史——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印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每一次前进都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练和升华——意味着集体主义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发展。

3.思考逻辑:

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3.【山东高考模考】“敦,大也,煌,盛也。”历史上的敦煌,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战略基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中心。敦煌的“桥头堡”地位,让这里成为中西文化的荟萃之地,以石窟壁画、敦煌遗书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石窟以汉晋中原文化为基础,大胆吸收了中亚、西亚佛教艺术思想内容并将其传入了内地。同时,敦煌石窟又不断将中原佛教艺术在思想内容上的新成果传播到中亚等地,完成了中外文化互鉴交流的千年延续。敦煌存有始于晋止于宋初的3 万余卷古写本和一些古刻本,其内容以佛教经典为最多,还有道教经典,经、史、子、集四部书等。敦煌遗书除汉文文献居多外,还有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粟特文和梵文等非汉文文献。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敦煌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心血和付出。樊锦诗,自1963 年大学毕业后,扎根风沙之中的敦煌,五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被誉为“敦煌女儿”。她说:“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时代价值。(8 分)

【参考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既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④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民族凝聚力、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⑤有利于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

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试题分析】

1.设问逻辑:本题设问为说明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时代价值,属于意义类主观题。

(1)明确知识范围:文化生活。

(2)问题指向:设问可以分为从保护与传承两个角度分别阐述时代价值。需要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阐述保护传统文化与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

2.情境逻辑:首先全面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主旨与核心思想,其次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历史上的敦煌,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战略基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中心。敦煌的“桥头堡”地位,让这里成为中西文化的荟萃之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阐述敦煌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上的地位。敦煌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进行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传承敦煌文化可以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敦煌石窟以汉晋中原文化为基础,大胆吸收了中亚、西亚佛教艺术思想内容并将其传入了内地。——敦煌文化的形成,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同时,敦煌石窟又不断将中原佛教艺术在思想内容上的新成果传播到中亚等地,完成了中外文化互鉴交流的千年延续。——敦煌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敦煌存有始于晋止于宋初的3 万余卷古写本和一些古刻本——敦煌文化展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3.思考逻辑:

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二、近几年,文化生活依据类题型考查的设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我省实施“十项行动”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濠江中学“国旗传承”的当代价值。

5.考古成果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6.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珠算申遗的文化价值。

三、备考启示:

由文化生活典型题目及其常见设问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化生活依据类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基本、常用的答题术语。

(一)共性:

1.具体文化形态:

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传统思想/传统节日/传统文艺的地位、作用

2.从文化的作用角度出发:

①对社会: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②对人:满足文化需求;有利于塑造优秀人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

①传播: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②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创新: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进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从中华文化的角度:

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从民族精神的角度:

民族精神深深地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6.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角度:

①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

(二)个性:从材料中来,从课本中来,从时政中来。

如进校园、课堂传承传统文化: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②教育;③大众传媒的功能

无论共性还是个性,都需要学生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有神。

高考题目的考查设问千变万化,教师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对类似的题目进行归类总结,加深学生对文化生活依据类问题的题型特点、解题思路、答案模式的分析和掌握,在经过系统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不断的滚动应用和丰富补充,让学生面对这一类题型时了然于胸,从容应对。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敦煌中华文化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论中国语境下集体主义的教育意蕴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