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书院文化场域 妙塑学生文化自信
——在新课标与旧教材之间探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021-12-24 12:18江西胡志芳黄从活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6期
关键词:博大精深书院中华文化

江西 胡志芳 黄从活

江西省将于2021 年秋季学期启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实践,无论是否使用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尚在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应做好新旧教材高考衔接,使学生顺利适应高考新趋势,培育好学科核心素养。遵循新课程标准,为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笔者在反思以往讲授《文化生活》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的不足后,再次讲授时注重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主动选择合适的场域,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利用适度的学生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

一、分析课标明不足

讲述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主要通过“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即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来阐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学生要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中感知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在学习此课时,从知识层面来讲,学生要区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表达各有侧重,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从核心素养来看,通过此课的学习,在政治认同上,学生应该树立文化自信,从情感上认同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与生命力;在科学精神上,学会分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文化包容性的逻辑关系,能够有条理有逻辑地分析问题;在公共参与上,学生能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欣赏中华文化,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能够主动参与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以往笔者讲授此课时,往往利用多媒体,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如衣食住行或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等给学生带来生动的展示;然后从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中延伸拓展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通过在课堂中展示视频、图片,或者让学生参与某项手工制作,都可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出于培育理论素养、有效授课的目的,上述设计是常规方法,也是可接受和被提倡的方法。通过设计,学生在给定的情境之中思考课堂呈现出来的问题,往往也会生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触动其思考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问题在于,学生在给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作为被给予的对象,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给定的视频、图片等或早为学生所知,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当然,这涉及教师如何设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毫无疑问,作为知识内容不多、感受性和参与性亟待加强的一堂课,如何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融入度和思考深刻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值得反思探究。由于思想政治课是综合性与活动型的课程,而上述常规做法易使学生倾向于“静观”式地参与。在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时能否有更贴切、更能展现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设计与活动;能否让学生有更“沉浸”式的体验,从而由内而外自发自觉地生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是教师应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二、在场体验促生成

近来,学界在探讨落实我国现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高考改革与培育核心素养时会谈及古代书院教育。笔者曾带领学生前往上饶市信江书院开展寻访古代书院文化魅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书院的亭台楼榭、建筑布局和楹联书画等展现的育人理念十分向往。这触动笔者思考能否借用信江书院,发挥场域的隐性教育作用,激发学生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为有效开展综合性与活动型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衔接好教材与实践活动是实地参观调研的必要准备。笔者先通过之前带领学生在信江书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频和图片展示信江书院,有熟悉的同学参与其中的视频和图片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简要介绍信江书院的历史,提供可进行探究的大方向,引导学生按兴趣分组。学生在参观前有一定的兴趣,在实地调查、感受探究及后期整理拓展资料时也会有比较明晰的方向。

第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提示学生可从信江书院的整体构建领略建筑的美妙与独到之处,探索古代中国建筑的艺术与技术水平;在感受建筑之美时,学生也可从书院内部的画、书法、楹联、琴室等了解琴棋书画的艺术之美。通过书院的建筑和书画之美,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第二个方向,学生可对中华优秀思想观念进行拓展研究。从楹联的内容、建筑布局的旨趣入手探索古代文人学子的精神追求和育人理念。学生可以从建筑布局的整体理念感受传统的价值追求,也可以将信江书院的风格与其他参观游览过的建筑进行特色对比,如此也能进一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第三个可供参考的方向是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探究书院的文物保护与修复过程的艰辛,了解书院与上饶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傩舞傩戏的合作。学生由此可以探究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在参观时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推动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个方向涵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既包含书院文化在古代的魅力,也包含如何传承与创新书院文化的实践探索,层次递进又兼顾理论与实践。在学生实地参观调研的过程中,笔者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如今书院的文化魅力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与推崇,你是否相信书院能与现代教育互补,再次彰显文化魅力?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是否与书院文化的命运息息相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前往信江书院实地参观调研。当学生踏进书院时,他们均被书院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古色古香的建筑形成的静谧氛围所触动。接着,学生便开始进行探索:

1.信江书院建筑艺术与技术探索小组:书院内部共有钟灵台、春风亭、一榻轩、夕秀亭等十几栋古建筑。整体布局颇有江南风味,山水相映成趣,高眺低观、花草树木相互映衬,飞檐、蓄水池、排水沟等井然有序。琴室棋室错落布置,内室的诗书画更是彰显了书院在文人心中的位置。学生在书院里可登高阁眺望信江,吟诗作赋陶冶情操,使书院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自身。通过直观体会信江书院建筑整体布局兼具实用性和美学性,学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和技术的精妙,也就能进一步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游览过后,学生结合拍摄的照片,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拓展对信江书院的建筑布局的了解,了解江南园林的风格特色,明白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2.书院教育思想与价值追求探究小组:书院建筑布局利于读书人怡养性情,内设的琴棋书画体现了文人“诗书礼乐”的追求。大堂“止于至善”的题字、“朱文公白鹿洞书院揭示”条规和“致广大极高明温故而敦厚书精微道中庸知新而崇礼”对联彰显了书院教育追求至善、追求道德上的独立人格与经世思想。“地阅蒙泉占养正川读信水悟成章”“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与学论道”“近思”“乐育”和“惜阴”则体现了古人于山水乐趣和人与自然和谐中孜孜求学、培育人才的思想。学生查阅书院的楹联和了解了学者们对书院生命力的探讨后发现,书院具有重视生命意义、以人为本、立德为先、重视人格养成的人文精神和担当天下、传道济民、教化社会的经世精神,还有鼓励争辩、鼓励探究的开放创新自主精神。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重新焕发书院的文化生命力有利于落实现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书院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衔接相洽对传承发展书院文化有利,再次向教师和学生展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3.书院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创新初探小组:信江书院能保持如今的面貌,得益于整体全面的修复保护工作。经学生采访得知,信江书院在20 世纪80 年代曾面临修复危机,后资金与技术得到保障,修复工作才顺利开展。目前,信江书院也会通过举办画展、书法展或是联合上饶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傩戏来增强书院在市民生活中的活跃度。中小学近来多选择书院作为研学基地,进一步激发书院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魅力。书院在古时是文化传授地也是民风民俗导向标,承担着社会教化的功能,而今时今日它的社会教化功能急剧减弱。但将它的环境精心设计改造后,其教育理念、价值追求和文化魅力又可为当代教育借鉴。所以学生查阅资料后提议,能否推动中小学与当地古书院合作,中小学可定期在书院举办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课本剧、二十四节气观测、古代名著讲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已成的文化环境将给大众带来更愉悦且更沉浸的文化体验。

三、更新理念育素养

学生分小组实地参观调研并展示,能够有效推动其将课本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大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知识变成切身的甚至是沉浸式、延展式的文化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查阅资料所获得的书院的深邃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再一次看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对书院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探索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的兴趣,增强了对学生担当感和责任感的培育。

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索和积极思考的兴趣,能够有效发挥文化场域的隐性教育作用,可较大程度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发自觉内生知识的能力,在过程当中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结合课本知识的特点,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的定义和期待,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关注学生学习内驱动力,紧跟新课程标准,勇于开拓教学新方式、探索教学实践新形式。

猜你喜欢
博大精深书院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朵云书院黄岩店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江南书院
哪里哪里?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博大精深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