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教材活水,润写作田园
—— 阅读教学随文“微写作”探析

2021-12-28 05:30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王礼平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微写作文本教材

●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第三中学 王礼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巧妙地挖掘、提炼、整合教材中的“微写点”,使之成为有价值的“微写作”资源。

这里所谓的“微写点”也即“练笔点”,包括文中精妙的关键词语、优美的语言典范、独特的精彩片段、灵活的表现手法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微写点”,围绕“情感”与“形式”,对文本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微写作”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范本的作用。

一、涵泳句式,识“微”入文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文章,句式特点鲜明,措辞优美,是学生学习凝练语言的关键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语言典范,掌握句式特点;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特殊句式,炼其字、仿其格,“依葫芦画瓢”,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

如七年级上册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第二自然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句,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由总到分,从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多个角度,对百草园中的无限趣味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绘,所写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微写作”训练:请同学们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叙述或描写你所熟悉的一个人 ,要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超过200字。

五分钟后,佳作频现,如陈琢玥同学的微作文:

我的同学桧最是温和。不必说她娇柔的样貌,也不必说她柔和的处事方式,单是她说话的声音,柔得仿佛让人徜徉在春风里一般。听!她与同学交谈时,柔软的声音像细雨;向老师汇报工作时,像只小绵羊,细声道来;就连生气时,也像头撒娇的小狮子,瞬间被她“秒杀”。

在写作中,同学们通过模仿提高了写作技巧,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百草园中无穷的趣味,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收获,在写作中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品鉴结构,仿“微”成章

文章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化。恰当的谋篇布局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文本中典型的行文结构是学生学习、模仿、创作的最佳蓝本,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析语言、把握行文思路,进行谋篇布局的仿写创作,让学生在仿写中感悟作者构思的精妙,实现写作要诀的有效吸纳。

如教学诗歌 《我爱这土地》 (九年级上册)时,在“悟一悟”“背一背”课堂环节之后,笔者设计了“写一写”活动,让学生借鉴这首诗歌的结构,结合自己的体验,选择合适的表现主题,发挥想象,写一首小诗。

学生看到这些依样画瓢的小练笔,兴趣盎然,很快一首首小诗就流淌在笔下,如刘晓旭同学的《我爱这校园》:

假如我是一棵草,

我也应该用柔弱的腰肢舞蹈。

这被霞光所照、装饰的校园,

这永远孕育着年轻的梦想的摇篮,

这活跃着的奔跑着的长长的身影,

和那来自教室里的一缕幽幽的书香……

—— 然后我哭了,

连叶子也腐烂在泥土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挂笑容?

因为我对这校园爱得执着……

这样的练笔活动契合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在仿写创作中,小作者活用课堂所学,选择自己熟悉的校园作为抒情对象,以小草的口吻和诗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的挚爱之情。

三、咀嚼细节,造“微”入妙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挠头搔首,咬破了笔头而文章却仍写不长,句子也不生动,内容欠具体,究其原因,就是作文中缺少生动的细节刻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文本资源意识,并充分地利用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模仿创作训练。

如新闻类文章《“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八年级上册),《光明日报》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吕伟在赛场上的跳水动作,巧妙地分解成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步骤,并逐一进行细致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把跳水姑娘最后一跳,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与完美。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把握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1.分解过程依次写;2.定格画面生动写;3.侧面烘托多样写)后,进行“微仿写”的细节刻画练笔活动:请同学们观看前不久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跳高的精彩视频,然后仿照本文细节刻画的方法,对某一运动员跳高的特写镜头进行描绘。

几分钟后,优美生动的文字便从学生的笔端涓涓流出。如李丽妍同学的精彩片段:

他站在距离跳杆五米左右的地方,微风拂过他的脸庞,在万众瞩目下,他迎来了本次跳高决赛的最后一跳。只见他调整好姿势,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微风在他的发丝间穿梭自如。就在一瞬间,他一跃而起,如同一只雄鹰,展翅飞入云间。紧接着,他的双臂展开,两条腿先后跨过跳杆,而后稳稳地落在墨绿色的软垫上。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在这个片段中,李丽妍能活学活用,把同学的跳高动作分成起跳、腾空、落地三个步骤,用了“一个箭步”“一跃而起”“飞入云间”“双臂展开”“跨过跳杆”“稳稳地落在”等词语分解了动作过程,定格了精彩画面;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同学腾空的轻快。画面极具立体感,并通过描写现场观众的掌声,侧面烘托出了同学跳高的精彩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内化手法,积“微”成著

翻开语文教材,可以看到里面所选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每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写作技法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诸如,托物言志、伏笔铺垫、以小见大、巧设悬念、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对比衬托、前后呼应、借景抒情等等,这些手法的成功运用,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全篇,让文章亮点频闪,异彩纷呈。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最好模板,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仿其形、用其法、炼其意、创其境,融会贯通,活学巧用,适时进行微格仿写训练,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八年级上册中所选的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文章第一部分反复铺陈,层层蓄势,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出现很多刻薄调侃的评价性语句;第二部分则转而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突出其灵魂的深邃与伟大。这种前后悬殊的反差,使他粗陋的外貌与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灵魂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个性特点鲜明而深刻。

教学中,在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和熟悉写作手法后,教师应趁热打铁,巧设练笔,引导学生借鉴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练习写一个片段,描写身边的一个人物。然后小组推举代表在全班作交流展示,其他同学围绕“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对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下面是笔者教学本课后,学生杨钰丹的习作片段:

我的同桌是奇葩,他有个外号叫“小葛朗台”。因为他平时用钱非常节省,一分钱都不会乱花,我们常常笑他是一个视钱如命的小气鬼。他吝啬的程度令我们惊叹不已,有时,买一元的绿豆冰棒还要纠结半天,我们在一旁都急得不行了,当然,他常常还是决定不买。最近,他的表现却令我们大为诧异!学校团委号召全校师生为一位患有尿毒症的同学献爱心捐款,他竟毫不犹豫地第一个上台,把身上的50多元一分不剩地掏了出来!顿时,我们对他刮目相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同桌貌似小气、实为大方的特点写得饶有情趣,尤其是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把“抑”写得活灵活现,而捐款中的一个“掏”字,尽显人物的爱心和大方。通过抑扬的前后对比,很好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的随文仿写,即学即用,日积月累,功效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教材中的“微写点”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只要教师善于借助教材,潜心会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就能找到课文的“微写点”,然后精心设计切合学情的随文“微写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模仿,在感悟中品味,在运用中习得,真正实现文本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无缝对接,引领学生轻松抵达以读促写、写以导读、读写齐飞的语文高地。

猜你喜欢
微写作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