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的“体验场”

2021-12-28 05:30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一实验小学胡小芳
内蒙古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育人

●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一实验小学 胡小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庭是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关键,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是学生道德品质涵养、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亦会在悄无声息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因此,只有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的“体验场”,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以多种形式拓宽教育渠道,凝聚教育合力,才能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从而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结对子,打造家校协同育人“情感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家长和教师作为两个教育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无法预估的,两者只有同心同德,同频同向,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会出现意见相左的不和谐现象,甚至双方有时会出现冲突。究其根本,是家长和教师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

因此,家庭和学校作为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基于他们对孩子的共同教育情感的前提,家长和教师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的“情感场”。

一是主动沟通。家长由于受自身、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有其相对固有的价值观念和理念,所以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参差不齐。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家长结对,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长的客观需求,切不可凭经验办事,更不可“一刀切”“一言堂”,要更多地与家长联系,常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策略,在交往中获得家长的心理认同。

二是善于引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改变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QQ群、微信群、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推送“教育经”“育儿经”等,让家长在耳濡目染中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学习吸收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家长群体,教师要换位思考,给家长的建议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动、因事而变,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让家长切实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真情、真心和真意,在情感认同的驱使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 压担子,打造家校协同育人“重力场”

美国作家门肯说:“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教育是一种责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责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个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动力系统,两者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的良性发展,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

因此,基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增强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压实协同育人的“担子”,打造协同育人的“重力场”。

重力即压力。首先,站在教师的角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对他们的成长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指导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家长读懂自身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重要责任,以及对孩子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帮助家长知晓不同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及学会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容需求,做好“参谋”,并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要求。

其次,站在家长的角度。一方面,家长要明晰自身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不可推卸的教育监管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生命中最亲近、最依赖、最重要的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可缺位,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用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变化,家长要切实履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责、眼中有人。另一方面,家长与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对于教师反馈的问题,家长要予以高度重视,主动解决,积极配合,做好教育服务与教育管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 开方子,打造家校协同育人“学习场”

学然后知不足。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孩子成长的烦恼也在不断变化。家庭和学校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的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生态,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然而,现实中的不少家长和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不善于学习,不爱学习,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凭经验办事,其结果不言而喻。

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教育中,要开出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子”,家长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的“学习场”,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问症把脉,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首先,加强自我学习。学习使人进步。家长和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其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是否适应孩子的身心特点,是否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否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等,都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修炼。

其次,加强合作学习。家长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要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一方面,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成长中的重要陪伴者,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内心世界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在长期的教育中,部分家长还形成了相对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经验。这些经验对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通过与教师分享交流,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成长中的“引路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再加上相对系统完善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些都对家长教育子女起着定标定向的作用。教师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地与家长探讨学习,深入交流有关孩子的教育心得,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学校,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家长与教师开拓教育视野,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 搭台子,打造家校协同育人“展示场”

俗话说:“众人搭台,好戏连台。” 教育是一项复杂、细致、琐碎的系统工程,单一、枯燥、简单的家校合作方式与平台,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会降低协同育人的效能。因此,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效优良的家校协同育人平台,不仅有利于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推动家校合作的深度开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有利于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的“展示场”,为家校合作提供经验借鉴,让家长和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成长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互惠共赢。

首先,搭建家校协同育人网络平台。树立“互联网+家校协同”理念,以“家校协同育人微课堂”为载体,聘请专家教育团队和以本校教师、家长为骨干的校内教育团队,定期通过学校公众号、家校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为家长推送微课或微视频,内容既可以是高屋建瓴的家庭教育专家团队的专业引领,又可以是贴地而行的学校家长和教师的现身说法,让家长与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映证,渐次提升。

其次,搭建家校协同育人活动平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家校共育:一是校园开放日活动。家长步入校园、走进课堂,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孩子的在校表现,更进一步感受教师的辛勤付出,让家长与教师的心靠得更近,让家长、教师的配合更加有的放矢。二是家教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家长和孩子间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家长、学生为活动主体,学校可以开展“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展示主题活动,提高家长家教实践能力。三是亲子系列活动。学校可以以运动会、艺术节、家长会等为抓手,精心设计展示活动,让家长、教师、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展示契机。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家访等传统方式,走进学生的家庭,与家长共话家常,共谋孩子成长。

孩子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在各种协调配合力量中,学校、家庭的配合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家庭与学校作为一对相辅相成的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教育中结对子、压担子、开方子、搭台子,打造协同育人的“体验场”。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