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中等职业教育“双业一体”校本课程改革的思路
——以南京市盲人学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为例

2021-12-29 11:03华建英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校本课程体系

华建英

(南京市盲人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6)

一、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

我校视障职业教育萌芽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84年在全国率先开设推拿高职班,成为全国最早开设视障中等职业教育的盲校。多年的课程实施实践,经过不断调整,总体来说,目前,无论从课程规划、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来看,都在逐渐向专业、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深入挖掘剖析,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国家统编教材的学科设置和具体内容存在缺憾

当前,学校所使用的是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第四版)。从课程体系看,本套教材涵盖了中西医基础理论、按摩学基础和常见内科、伤科及妇科及儿科临床按摩的主要内容,学科体系较为完整。但仔细分析,该套教材还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从教材内容看,部分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性,如《西医学基础》中有关腹部、头颈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与《触诊诊断学》中有关内容有重复,腹部检查中的触诊的相关内容也在《触诊诊断学》中有所体现,课程整合度不够;二是从学科设置看,重传统的临床常见病按摩的具体内容,即“医疗按摩”成分较多,而在保健按摩方面的学科除“保健按摩学”外,目前与保健服务市场息息相关的刮痧、艾灸、芳香疗法等养生康复内容没有设置学科,很明显已与市场需求不能接轨;三是从教学大纲看,大纲所规定的学科学时、课程目标与专业设置的实际课程规划相矛盾,一些课程设置的教学容量与视障学生特殊的认知规律不相匹配,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完全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一定困难。[1]

(二)教学要求与实际学生学习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盲校按摩中等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培养高质量按摩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教学。近年来,伴随着残疾学生接受高中以上教育入学率、普及率的提高和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的具体落实,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视障学生在残障程度、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等方面较往年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理解和全面掌握医学理论知识较困难,而技能操作没问题;二是学生因身体疾病等主客观原因动作协调性差,技能习得有困难,但理论知识学习无障碍,却不能很好就业;三是部分低视学生完全具备学习按摩以外的其他保健技能的能力和条件,如拔罐、针灸、刮痧、芳香疗法等,以拓宽知识面和就业渠道。如何解决国家课程教学要求与实际学生学习能力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成为近年盲校按摩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校本课程改革的思路

视障中等职业教育历经三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职业教育以就业和实践为导向的特点和中医康复保健按摩行业本身的发展,以及学生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在遵循传统学科课程教学规律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主要研发途径

1.国家课程校本化

依托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结合教学大纲深入研究具体教学内容。一是重新整合学科分类,将相近或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如将触诊与人体学和西医学基础相关相近内容分类整合;二是对内、伤、妇、儿等临床按摩学科,结合地方特色和临床运用等实际情况,对“按摩治疗”部分内容适当修订,有选择性地提出具体病症的讲解内容;三是全面整合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以案例或临床常见病为体系,整合各学科相关知识,编写校本课程,强化学生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辨症施治能力。

2.地方课程本土化

对一些地方课程,进行本土化研发。结合地域特色、专业地方流派和市场需求编制校本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本土风格。如“足疗”课程可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方法和规范;“练功”课程可在传统易筋经、少林内功等功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践,增加器械练功、手腕功等技巧型和力量型练功方法;“养生康复学”可在全面了解养生、美容、家政、保健、康复等服务行业以及营养学、食疗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紧扣市场需求和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丰富课程内容。[2]

3.校本课程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以及有关视障产品的开发利用,大大丰富了视障学生的学习手段,提高了学习效率。校本课程可以以此为重要媒介,开发微课等音视频产品,开发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便学生学习。如将基本手法、足疗、病症治疗等具体操作录制成视频资料,可大大方便低视生自学;将有关课程的知识点归类成电子书,便于盲生利用读屏软件听读等。

当然,视障中职教育“双业一体”校本课程,应不仅仅局限于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系列课程,还应包含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关的课程。如涉及心理学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涉及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解读、微商运作、营销策略等,这些都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

(二)校本课程的主要实施方法

1.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专业拓展类课程

调整课程计划,建立必修与选修共存的校本课程体系。规定每学期学生在完成必修科目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学习兴趣选择选修科目,按规定完成每学期选修课时。

2.以兴趣班、团辅等形式推进校本课程实施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兴趣班形式开展部分校本课程教学;对部分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学科,则以团辅形式开展和落实;个别如医家经典诵读等内容则通过活动或比赛的形式进行。

3.以分类教学、个别化指导等形式开展差异教学

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残障程度的学生,在评估和考核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如在进行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差异,同一年级的平行班学生分成A班和B班开展跑班教学,以确保所有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就业的同时,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向更高目标奋进。[3]

三、对视障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整体思考

基于对盲校职教课程问题现状与校本课程改革的思路,结合我校三十多年视障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历,笔者认为,视障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立足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及时开展适应性改革调整。具体应做到:

1.专业课程开足开齐。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社会对视障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非常多样的。为了确保视障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和学生需要,学校必须开足开齐课程,配备足够的专业师资,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置可以以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为主要教材,在此基础上适当开发校本课程。

2.课程评价规范有效。课程的实施质量,最直接体现在评价环节上。因此,评价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质量。盲校职业教育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不同学科根据学科性质实施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

3.课程设置紧贴就业与市场需求。职教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能力素养。因此,视障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开展,以实现学业与就业的融通,学业就业的一体化,提高就业质量。

视障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充分总结反思现有课程体系、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配备,才能使校本课程焕发勃勃生机,实现学业就业一体化,切实提升视障学生就业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校本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