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研究

2021-12-29 18:05何晓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

何晓宇,高 磊

(1.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2000;2.巴彦淖尔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反映出历史文明的思想文化形态,传承着强烈的中国历史感和归属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社会经济、时代信息和外来文化等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革故鼎新,从而开辟出新的发展思路,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深入的传承和发展。

1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优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颠覆性的革新和影响,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视频链接等传播形式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发展提供了依托。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生活,贴合大众视角,尤其是新媒体中“微元素”方式的盛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更具直观性、互动性和联通性,通过视频、图像和公众号推文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例如:微信公众号《千年客韵》会对客家文化社会风俗、生活习惯和文化信息等进行推文,内容极具文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广受大众好评;“儒风大家”等公众号也颇受关注;抖音新媒体平台还举办了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活动,通过话题挑战的方式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活动内容包含了国画、诗词、京剧、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微博、微信、哔哩哔哩、抖音、直播等平台发布相关资讯和食品,观看者可以随时进行评论和分享,互动性、传播性和便捷性较强,在有效的沟通中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受众环境。多元化的互动平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使得传统文化的交流更加深入,在潜移默化的碎片式交流中感知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创新和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例如诸多中国传统文物和作品实物展示的实际操作受诸多因素应限制,只能以静态的形式展示,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可以为人们提供三维动态的视角展示,数字化展厅的建立为人们提供了多空间、多层级的观赏视角,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创新性,网络媒介技术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数字影像、虚拟现实技术、投影动画等技术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设计和升华。例如:通过数字绘画技术对《写生珍禽图》进行高清影像设计,观赏者可以仔细观察笔触技巧,使静态的飞禽昆虫动起来,结合鸟类动作和声音,呈现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数字多宝阁”项目通过数字技术精选了几十件文物,可通过触摸屏幕进行三维模型展示,可多角度欣赏,为人们带来新型的文化体验感。

2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发展策略

2.1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汇集了我国历史文明的优良传统,例如:书法、年画和手工艺品等,需要各大新媒体平台和社会群体、个人的积极弘扬和传承,善于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职责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通过传统文化内容传播向大众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风貌,传承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例如自媒体人李子柒,通过制作中国美食、蜀绣、蓝印花布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短视频,充分体现了我国自然恬静的中国式田园生活,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淳朴热情的美好形象,得到了外国民众的喜爱,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国际性的输出。

2.2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形式

传统文化的发展应紧密结合新媒体技术,丰富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积极性。在大数据、AI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可通过结合现代网络流行用语、视频和图片等趣味性的形式加以创新,也可以结合Htm15技术和VR全景技术来提高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例如:2018年腾讯和敦煌研究院合力打造的公益作品《王者·现敦煌》,通过游戏互动、网页技术等手段使受众群体体验敦煌壁画色彩褪落的细节和过程;首都博物馆利用VR全景技术使人们亲身体验殷墟考古墓室,从动画全景模式来了解墓室结构和布局,大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深入传播,广受国内外群体的喜爱,可见,先进的数据技术进一步助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3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安全高效的新媒体管理与保障机制,才能实现传统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和传承的目标,因此,新媒体时代应在技术、组织、政策、资源和载体等多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体现科学健全的管理机制,从而建立明确的价值导向,在社会参与的权利基础上充分调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积极性。①个人、企业和组织等社会参与群体应自觉遵守国家文明上网公约,坚决抵制黑产信息,提高个人素养。②国家相关部门以及新媒体平台的管理部门是新媒体与传统文化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应针对新媒体网络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事件进行监管和约束,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体系。③新媒体平台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相辅相成,针对平台虚假信息、有违法律底线的恶劣行为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建立健康、有序、高校的监管和保障体制,为新媒体用户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环境,鼓励群众参与区域、特色性的传统文化项目,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

3 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坚实根基,与时俱进是传统文化的动态特性,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二者的结合可取得双赢的发展趋势,新媒体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平台。在二者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制定健康的监管体系,制定高效的发展策略,全方面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丰富新媒体发展的文化根基。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