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背景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新思路

2022-01-01 07:38段晓璇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考五年制大纲

段晓璇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吉林吉林132013)

“国考”,即国家统一考试的简称。为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自《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除了新疆、内蒙古、西藏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范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出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分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等七大项内容,“学前儿童发展”这一板块内容主要由“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来承担,历年来一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五年制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为初中毕业,文化基础知识欠缺,理论基础较差,思维方式不够成熟,分析与综合能力不强,理解能力较弱,专业课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有待提高,相对于高中起点三年制和本科的同专业学生来说,处于较弱势地位。而“幼儿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在新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国考”的背景下,如何使五年制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好“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提高“国考”通过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据考试大纲,调整教学目标

在《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的考试大纲中,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作了具体考试内容及要求的规定。主要包括幼儿心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及年龄阶段特点,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等。

分析大纲中的10条要求,发现有8次出现了“应用”“运用”字眼,突显了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对照考试大纲,结合五年制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调整,由“知识为重”向“知识为基,能力为重,情感态度为魂”转变。[2]

知识目标是基础,是前提。只有理论知识掌握了、学扎实了,才能逐步形成观察、研究、教育引导幼儿的能力,以及分析幼儿心理现象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并没有在以上考试要求中明确提出,但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尤其对于初中起点的幼师生来说,他们大多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自己就是个孩子,心智相对还不成熟,专业认同感不高。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情感目标的渗透与落实,既是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教学目标突破的重难点。

二、依据考试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一)对照考试大纲,增减教学内容

对原有教材上没有涉及的内容——婴幼儿发展概述,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等进行相应的增加;同时对考试大纲上没有涉及的章节内容——心理的实质,幼儿的学习与游戏,幼儿智力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删减,并适当删减应学章节内容中过于冗杂的知识点,突出与幼儿实际结合密切的知识点。如“儿童记忆”一节中,删减“记忆过程的分析”,增加“儿童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儿童的思维”一章中,增加“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二)把握考试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与以往考试内容相比,新“国考”的内容更加多元、范围更广。笔试的内容增加,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科的某个知识点,而更注重不同科目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因此难度提高。

“幼儿心理学”作为《保教知识与能力》中的一部分,所占分值大,涉及题型多,在七大板块内容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这些特点,结合五年制学生基础较差、知识水平较低等实际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在吃透本教材的基础上,熟悉、深研“国考”内容、规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将考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深入浅出,突出重难点。其次,通过讲练结合的形式,逐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应考点每一章节都设计选定随堂练习题,加大练习的力度,巩固每一章节所学知识点;甄选历年真题中的经典题目,对识记类题目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对应用类题目,以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形成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针对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式

(一)讲授+X

讲授法虽有其弊端,但对于理论性课程来说,这一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解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基础、前提。新“国考”的出题形式更加灵活、考点更隐蔽,只靠死记硬背概念、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重点是理解。只有通过精讲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中的概念、原理,才能更好地应对灵活多变的题型。研究表明,基于理解基础上的意义识记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这里的X可以是举例子、图片呈现、问题探究、启发思考、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直观演示、经典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X可以有不同的“变身”。

(二)加大教育见实习力度

“实践出真知”。分析考试大纲发现,对实践运用能力要求很高。目前我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为期4周;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的下学期,为期8周。从力度上来看,不够大;从时间上来看,不够长。应根据教学课程安排和内容,适当调整教育见习与实习。第二、三学年的每个学期各安排一次教育见习,每次应不少于2周,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了解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身体特点与行为特征,了解教师保育、教育的内容。同时,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观摩一节活动课,不同年龄班幼儿注意力的特点”“观察区角游戏中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性行为发展”“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教师如何教育、引导”等。第四学年的下学期安排教育实习,时长应不少于10周,把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汇报成果纳入毕业考核的内容中。

四、改革考核形式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0.7)。平时成绩(30分)包含三项内容: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各10分。期末成绩(满分100分)即笔答形式的闭卷理论考试。期末考试试题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分别为70%、30%或60%、40%。从这一考核形式来看,考核较单一,更注重知识层面,情感态度层面和教育教学能力层面的考核并未体现。基础知识考查所占比重大,综合分析、实践运用类题目所占比重小。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转变以往的结果性评价,改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考核学生的课堂专业课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教育见习中的态度、表现纳入平时成绩中。期末考试试题中,由倾向知识向知识与能力并重转变,增加案例分析题、材料应用题的分值和比重,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国考五年制大纲
“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农业农村部公布31项新制定修订农机推广鉴定大纲
病案突进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应试良方
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2015年第二批)目录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