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2022-01-10 01:21王倪莎
山西农经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管理工作农业

□王倪莎

(乌鲁木齐绿秀园艺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温饱需求的满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就需要关注农业的发展情况。现如今,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农村和农业的建设已经提出了一些更新的要求和规划,使农业管理模式更加完善,也为人们提供了更新的生存方式,使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关键的一部分,农业经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需要关注农村的发展,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环境,加强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

1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

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因素体现出多样性,包括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农业生产力落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以及顺利落实都会造成影响,使农业产业结构的运作和农村人民需求无法充分融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建设的发展。

1.1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成效及进度的原因体现出多样性,首当其冲的就是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具有的客观认识。现如今农村的建设本来就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主动参与到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但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其并没有受到领导人员的重视,同时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来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宣传及推进,使负责相关工作的其他人员也难以真正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另外,农民本身的思想意识,文化、技术水平都不高,没有体现出主人翁的作用,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1]。

1.2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的缺失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的展开受到限制,使新农村建设工作面对更多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合理性进行创新,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在实际中,农业经济管理环境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工作人员也没有认识和了解到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的重要价值,这就会导致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经济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样也受到影响。另外,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即便已经建立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制度体系,但是制度内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在应用的过程中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也不是十分匹配,导致制度的落实效果并不是很理想[2]。

1.3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数量较少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组织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活动需要依靠专业的人员来进行,但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使用的专业人才数量较少,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较缺乏,当前在岗位中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普遍较低,导致他们在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时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理,也无法为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出一些有参考意见,还有可能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甚至由于不正确的操作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效性[3]。

1.4 农业产业结构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组织开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尤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突出。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本身较复杂,涉及众多的内容和比较系统的流程,在具体管理时,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适当调整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使其和农业发展形势更加匹配。但在实际中,负责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更加关注的是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并没有特别关注产业结构的重要价值,这也是使农业产业结构始终无法得到优化及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业生产工作只能一味地按照原定结构基础来发展,因此体现出单一性的特点,导致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除此之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设置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利益基础,如果在产品结构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也会导致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在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对此需要正确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和占据的重要地位,使经济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让一些新的组织产业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顺利运行和发展,推进各种新科技的合理应用,使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后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组织和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1 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认识

工作人员具有正确认识是各部门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基础保障,能更好地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自身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使自身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在工作过程保证具有积极性和动力,为后续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组织和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寻找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方法,避免使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导致实际管理工作的成效不理想。也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必须要关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新农村建设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针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成效。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主动参与到农业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争取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4]。

2.2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基于当前新农村环境下组织开展,使所有制度得以实现更加全面的落实和贯彻执行,防止制度表面化,同时还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建立,是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顺利稳定开展的基础。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使整体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另外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严格执行制度体系中的要求和标准,明确相关的内容,充分发挥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作用,为后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组织和开展创造相应的基础条件。同时应结合当前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寻找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5]。

2.3 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结构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就要努力培养一批更加专业和优秀的人才,将其作为工作开展的主要推动力和重要的基础,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效果更加理想。对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一支专业技术水平更高、能力更强的人才队伍。通过对内部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水平。

同时领导工作人员要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农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效果。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使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和其岗位要求更加匹配,尽量选择综合素质水平更高的人员,使其负责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针对在岗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针对经济管理所制定出的一些新法律条文,并根据经验分析这些内容和实际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结合方法,使其得到完美应用。与此同时,应积极鼓励高等教育人才回乡发展,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加丰厚的岗位待遇以及薪资,提高他们参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6]。

2.4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调整,主要是为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体现出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实践应用价值高的解决方案,使产业结构系统化、规范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的依据,让农民过上丰裕富足的生活。与此同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了解农作物的生产情况,结合农村的地域环境及气候因素,调整以往的单一化产业结构,使农业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尽量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是要关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生产加工获得收益的农副产品,保证农产品供应链(如图1)更加完善,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7]。

3 结束语

现如今,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组织开展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体现出一些问题,导致农村的实际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一些重点优化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农业产业结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应共同配合,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管理工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