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校园足球以宣传与推广为抓手的推进策略研究

2022-01-12 15:57覃良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广东省足球

覃良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303)

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抓手和工作重点。为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我国校园足球快速发展明确了政策要求。为此,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相应出台了《广东省关于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有了政策的支持和指引,但是很多地区、学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把握政策方向不够准确、理解文件精神不够深刻、落实具体要求不够到位等问题。例如,一些教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对校园足球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校园足球工作出现了只是建一支足球队、打一场比赛、搞一次活动等现象;对校园足球实质与内涵、意义与价值、作用与地位、规律与特点等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肤浅性,校园足球教学未能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足球教育教学规律以及足球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存在着教学科学性和目的性差、随意性强等问题,影响了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未能发挥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抓手、突破口的作用。

为夯实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基础,深入推进校园足球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广东省采取了宣传与推广——开展校园足球宣讲及送教下基层活动;课堂普及教学——足球进课堂、保证每周一节足球课;训练与竞赛——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足球联赛;科学研究——开展校园足球专项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提出以全面宣传与推广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和研究广东省校园足球的推进策略,对促进广东省校园足球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国家足球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该研究出发点和价值所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广东省校园足球以宣传与推广为抓手的推进策略研究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深入了解该省校园足球当前发展现状和推进策略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校园足球科学发展的因素,剖析推进策略与校园足球发展存在主要问题的关系,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与建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新华书店等途径,查阅、收集、整理并分析了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广东省推进校园足球的最新进程和最新研究成果,为该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和可供参考的资料,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通过走访和电话访谈等形式,对该省教育部门领导、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访谈,了解当前该省校园足球发展及推进现状,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听取其建议。

1.2.3 实地考察法

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成员奔赴教育局、学校、联赛现场等实地进行相关调研、考察。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比较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该省足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校园足球的开展,给广东足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首批44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城市”名单中,广东省的广州、深圳和梅州名列其中,2012 年3 月,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局、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开展省、自治区内校园足球活动及申报全国布局城市有关事宜的通知》,广东省体育局、教育厅确定佛山市、中山市、湛江市、江门市、顺德区为广东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城市[1]。截至2019 年底,广东省已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1540所,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 个、“满天星”训练营3个、试点县(区)6 个;布局建设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县(区)41个、校园足球推广校2696所[2]。

该研究通过对粤东西北地区部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后,从内在发展及外部保障两方面来展示广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1 内在发展现状

校园足球内在发展包括课堂教学、课余训练及足球竞赛三方面。足球竞赛是推进足球运动发展的杠杆之一,同时也是检验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水平的主要途径和直接手段[3]。通过对粤东西北地区25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学及37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小学发放问卷及实地调查发现(见表1):(1)在调查的城区中小学中,有35所学校在教学方面每周开设了2节足球课,有5所学校每周开设了3节足球课;在调查的乡镇中小学中,有7所学校每周开设了2节足球课,其余学校为每周一节,在调查的乡镇中小学中,没有学校每周开设3节足球课。(2)在调查的城区中小学中,有9所中学每周的课余训练在1次及以下,有4所中学每周训练在5次及以上。有13所小学每周的课余训练在2~4次,有8所小学的每周课余训练在5 次及以上;在调查的乡镇中小学中,仅有2所中学的每周课余训练次数在2~4次,每周5次及以上训练次数的中学为0所,小学为1所。(3)在调查的城区中小学中,有4所中学,9所小学,每年参加比赛的场次在8 场及以上,有6 所中学,11 所小学每年参赛场次在4~7 场;在调查的乡镇中小学中,仅有1 所小学每年参加比赛的场次为8场及以上,而在调查的中学中,此项数据为0。其中,有2所中学,6所小学每年参赛场次为4~7场,其余学校的每年参赛场次为1~3场。

表1 粤东西北地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内在发展情况

2.1.2 外部保障现状

校园足球发展的外部保障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场地器材设施及经费投入。如表2所示,在调查的8名教师中,没有硕士学历的足球教师从业者,持有中国足协教练员等级证书的教师共有24人,占总数的30%,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更多的教师并非专门的足球专业教师,而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如图1所示,在调查的教师中,仅有7.5%的教师认为其学校的场地设施能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开展,有60%的教师认为其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系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开展。如表3所示,在调查的62所学校中,有90%的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经费来自专项经费,79%来自行政拨款,仅有14.5%来自社会赞助。

图1 教师对学校场地设施态度图(n=80)

表2 粤东西北地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n=80)

表3 足球活动经费主要来源表(n=62)

2.1.3 存在问题

通过对以上图表分析后得出,目前广东省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城乡教学发展不平衡。尽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学足球课每周开设不得少于2节,小学足球课每周开设不得少于3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按照此标准来开设课程,尤其是乡镇中小学在课时的安排占比上更是比不上城区中小学。第二,课余训练及竞赛场次不匹配。以赛事带动校园足球发展在此体现得并不明显。从表1 可得,在调查的62所学校中,有19所学校每周的训练次数在1次及以下,仅有14所学校每年的竞赛场次在8场及以上,不完备的训练周期及次数不足的竞赛场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足球的发展。第三,不完备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表2 及实地考察中发现,多数学校的足球教师并非专门的足球教师,而是由学校的其他专业教师担任,其中持有中国足协教练员证书的教师也仅是占总人数的30%。第四,场地设施配套不完善。从图1可以得出,在调查的80 名教师中,仅有7.5%的教师认为其学校的场地设施能够完全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学校足球活动的正常开展。如表3所示,在所调查的62所学校中,有90%的学校经费来源于专项经费,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这部分专项经费对于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杯水车薪,所起到的支持作用并不明显。

2.2 对广东省校园足球推进策略的分析研究

2.2.1 推进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

该省校园足球推进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如下。第一,宣讲与推广——开展校园足球宣讲及送教下基层活动,通过宣讲落实各地区学校领导对于该省发展校园足球顶层设计的精确把握,保持一致的大方向。通过送教下基层促进当地教师足球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二,课堂普及教学——足球进课堂、保证每周一节足球课。其中特色足球学校小学一周不得少于3 节足球课,初中不得少于2 节足球课,高中不得少于1 节足球课,通过课堂教学在学生群体中普及推广足球运动。第三,训练与竞赛——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足球联赛。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范围内举行班级足球联赛,以校为单位在区县市举行校际联赛,以区县市为单位在全省内举行校园足球联赛,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体系。第四,科学研究——开展校园足球专项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第五,专项经费投入——用于特色足球学校发展校园足球活动及完善场地设施等。

2.2.2 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该省校园足球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下。第一,部分地区学校领导对于国家及省的校园足球发展顶层设计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政策无法落到实处,对于地区校园足球的发展缺乏正确的引导。第二,各地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粤东西北地区的足球专业师资力量明显较弱,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粤东西北地区大部分学校的足球教学及训练都是由没有足球背景的教师来担任,导致这样的局面有两种原因,一是该校领导不重视足球项目的发展,随即让其他体育教师兼任;二是该校没有多的编制名额再找招专门的足球教师。第三,通过调查及实地考察发现,除特色足球学校外,只有少数学校能够保证一周至少1 节足球课,大大降低了足球运动在校园中的普及推广。第四,四级足球联赛初步构成,但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地区发展不均衡、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4],以粤北地区为例,清远市的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发展较为成熟,而同属清远市的连山地区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仅举行了两届,联赛发展不成熟之外,学校参与的热情也不高,球队训练水平一般,最后导致县冠军球队参加市的比赛也缺乏竞争力,难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第五,专项经费投入有限,粤西北大部分地区学校足球场地设施不配套。

2.2.3 推进策略与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该省校园足球推进策略存在的问题也是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有: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对于该省校园足球顶层设计内涵的理解程度;足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学校足球课程建设及竞赛情况;足球专项经费投入;学校场地设施建设及配套情况[5]。推进策略出现的问题就是该省校园足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推进策略的研究改进,即是对该省校园足球发展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3 推进策略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6]。通过对该省校园足球推进策略的研究,提出的改进措施及建议如下。第一,加大校园足球政策在粤东西北地区的宣讲力度,加大对校园足球运动及比赛方面的报道和宣传力度[7],将顶层设计内涵落到实处。让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8],让校园足球的发展覆盖城市及农村,缩小因经济发展差异而导致的校园足球发展差异性。第二,加强足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足球专业教师招聘力度[9]。学校的足球教学及足球代表队的竞技水平均取决于教师及教练的教学及带队水平,通过调查研究发展,粤东西北地区足球专业师资缺乏,政府需重视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加大招聘力度,并辅以一定的条件将招得的优秀人才留在粤东西北地区,为当地的校园足球发展添砖加瓦。第三,完善完备各市区县竞赛体系,以赛事带动足球发展。多年以来,中国竞技足球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从根本上来看,是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培育足球竞技人才的土壤和环境[10]。现今,全国整体范围下已经搭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竞赛体系。全国大的整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广东省各市区县可以足球特色学校为基础,完善市区县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以赛促练,以练促赛,形成良性循环。保证竞赛的数量和质量,更有利于通过校园足球发现有天赋的足球后备人才。第四,打通足球人才输送的通道,畅通的人才通道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足球特长生升学渠道,让踢球好的学生也能通过踢球一直上好的学校,而无需在作出重要升学选择时放弃踢球。第五,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加强足球运动配套设施建设。足球场地和器材等硬件资源不仅是学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场所,也是顺利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和提高足球竞技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广东省场地设施等配套情况分布不均衡,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形成鲜明差异,粤东西北地区大部分学校足球场地设施不配套,还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否则没有场地的基本支持,再好的方案也无法施行。

3 结语

校园足球是我国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为全面促进广东省校园足球的发展,该省采取了宣传与推广——开展校园足球宣讲及送教下基层活动;课堂普及教学——足球进课堂、保证每周一节足球课;训练与竞赛——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足球联赛;科学研究——开展校园足球专项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研究表明,广东省校园足球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此该研究提出:加大校园足球政策在粤东西北地区的宣讲力度,将顶层设计内涵落到实处;加强足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足球专业教师招聘力度;完善完备各市区县竞赛体系,以赛事带动足球发展;打通足球人才输送的通道;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加强足球运动配套设施建设,为该省校园足球更快、更好地发展建言献策,希望实现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突破,拓宽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空间,打通人才衔接发展渠道,教会学生踢足球,熟练掌握新的足球运动技能,减轻学习负担,实现教育立德树人,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磨炼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同时为发展和振兴我国足球事业储备和发现人才。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广东省足球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气排球选项教学模式归纳与分析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利用与开放问题的研究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