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乐体操”理念的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实践研究

2022-01-12 15:57周脉清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6期
关键词:学时体操实验组

周脉清

(泰山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泰安 271021)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泰山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调整了技术课和理论课的学时比例,增加了大纲选修内容和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将体操普修课的学时量压缩至54 学时,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所建议的90 学时相差甚远,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学时量更加无法满足较为全面、系统的体操学习。又因体操项目的特点是要求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带有一定难度和艺术性的动作,尤其是器械体操的动作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普遍认为学习体操“苦、难、险”,且枯燥无味[1],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体操教师往往也会因学时问题不得不对教学内容“避重就轻”,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陷于“两难”境地。

快乐体操是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于2014年提出的,其理念是让孩子能快乐地进行体操锻炼与学习,不像竞技体操那样追求竞技性;其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其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其教学结果因人而异,量力而行[2]。快乐体操一经提出,就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并在全国73 所试点中、小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而体操又是必修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师资队伍的培养质量,把快乐体操教学理念引入到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中,能否有效解决当前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困境,能否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能否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圆满完成体操学习任务,快乐体操教学理念进高校体操课堂亟待尝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快乐体操教学理念引进高校体操普修课中的具体应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实验法

以2019 级体育教育专业男生班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体教3班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引入快乐体操教学模式,体教2班1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体操教学模式,并对实验前后各测试指标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快乐体操教学理念,设计相关问卷,实验结束后对两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得到学生对于体操普修课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1.2.3 案例分析法

通过体操普修课教学实例,阐释快乐体操教学理念在体操课中的实施。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对比后进行逻辑分析,以探讨其内在的因果关系。

2 教学实验方案设计

2.1 实验内容

泰山学院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模式

实验组将快乐体操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照组仍采用传统体操教学模式(见表1、表2)。

表1 对照组传统体操教学模式

表2 实验组快乐体操教学模式

2.3 实验步骤

2.3.1 实验前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街头无偿献血过程中,通过加强对献血者的健康宣教,加大对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能够有效防范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充分满足临床的用血需求。

了解各组学生的身体水平是否相近,进行体操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并对学生的体操经历进行调查访问。

2.3.2 实验期间

让被试通过2 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掌握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内容。

2.3.3 实验后

对大纲规定动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试评分,测试内容包括单杠、双杠、技巧、跳跃四项技能,以及队列队形与口令、徒手操自编动作两项综合能力测试。

2.4 实验时间及地点

2.4.1 时间

2020 年9 月—2021 年1 月,每周3 学时,18 周共计54学时,除去前测和后测各一周,实验共16周。

2.4.2 地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两组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从表3 可以得出,实验前两组学生各项体操专项素质测试指标结果经独立样本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证明两组学生的身体条件具有一致性,经询问各组均有体操学习经历的学生2 名而无需剔除,表明教学实验具有可比性。

表3 实验前两组学生体操专项素质指标测试成绩统计表

3.2 实验后两组学生期末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技能测试,但没有根据各个测试项目成绩分别进行显著性比对分析,而是将测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进行比较,是因为该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体操学习中,体验体操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体操兴趣[3],教学结果强调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从表4 可以看出,实验组优秀率是35%,近乎对照组17%的两倍。实验组学生成绩大都集中在良好等级,占比60%,中等级别占5%,而对照组学生成绩分布却相对比较分散,其中良好等级为44%,占据较多人数,中等比率占22%,及格等级占17%。从总体来看,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成绩,且学生成绩相对集中,大都集中在中、上游等级。两组均无不及格学生,说明实验组和传统组学生,经过教师课上指导与自身努力学习后,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表4 实验后两组学生体操技能测试成绩统计表

3.3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体操课的态度与观点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过48 学时的体操普修课的学习后,对两组学生就体操普修课的态度和观点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从表5 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测试指标有5 个,即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在实验组学生认为学习体操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体操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动作不再有畏惧心理,认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互动也较多,能体验到体操学习的乐趣,有相当部分学生希望未来选择体操专选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体操技能;相反,对照组很多学生对体操课仍有畏难情绪,认为体操课程难度较大,学习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此外,课上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体操课的乐趣所在,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打算下一步进行体操专选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表5 实验后两组学生对体操普修课的态度与观点的调查统计表

而其他两项测试指标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一个指标是对完成动作具有成就感,卡方值为0.006,则P>0.05,另一个测试指标是通过降低动作难度能促进学习,卡方值为0.120,则P>0.05,两组学生一致认为通过降低体操动作的难度能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自己独立完成规范的体操动作时,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在班级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说明如果课堂中的教法组织处置恰当,学生还是愿意学习体操课程的,还是期望能感受到体操带来的愉悦感。

4 讨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两组学生学习效果有所不同,对于体操普修课的态度和观点也有很大的差别,实验组成绩总体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实验组把快乐体操教学理念贯穿到了课的各个环节中,以下就其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分析。

4.1 快乐体操采用新颖、多样、科学的准备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

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减少肌肉韧带的黏滞性,提高机体活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能使机体较快地进入注意力集中的觉醒状态。快乐体操教学模式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一些专门性的准备活动,穿插多元化的体育游戏,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课的准备部分,通过专项游戏“推车接力”——前者在前俯卧用两手撑地,后者抬前者双腿做“推车”状,分组进行接力比赛,既能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素质,又能创设学生感知自我、心情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度,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4]。

4.2 快乐体操充分挖掘体操的娱乐健身价值,丰富辅助性练习手段,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

在快乐体操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体操教学大纲编排和设计教学内容,将体操动作设计成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的单个或组合动作,运用同心圆练习模式,“降低起点,慢上台阶”,通过改变动作的幅度、路线、节奏或方向等因素,降低动作难度,增加外心圆的辅助练习,层层递进,最后到达核心圆即规范动作练习。例如,在学习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动作时,可以先从垫子上的辅助练习做起,先从有人扶持的头手倒立开始,再到靠墙的正面、反面的倒立,最后到双排垫子中间(宽度等同于双杠)的肩倒立,让学生体会不同“身体倒立”形式,形成运动表象,建立“倒立”的动作概念,最后上杠练习,遇到困难后再折回起点,由技巧(双杠辅助练习)—双杠—技巧(双杠辅助练习)—双杠,循环往复直至达到熟练、规范掌握动作,使学生体验“尝试—学习—创新”不同层次的乐趣,技术动作学习也更加轻松、愉快,较好地实现了动作之间的运动技能迁移,促进了动作技能的掌握。

4.3 快乐体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结果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快乐体操改变了传统的以竞技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看,学生练习教师转”,摒弃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课中运用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对体操教学内容进行机构性变革、重组,并融娱乐性、趣味性于教学中,丰富练习手段,降低动作难度,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课程设计的弹性[5],共同营造师生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评价注重教学质量与效果,但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表现、团队精神以及进步程度等[6],强调全员参与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结果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5 结语

快乐体操的真正内涵与竞技体操并非异路相歧,是通过降低动作难度、淡化竞技性、增加趣味性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操学习中,体验体操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快乐体操教学理念引入高校体操普修课中,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验效果。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不能一味地只追求快乐,而失去体操项目本质的特性,应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破坏体操动作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多样、有趣、安全性系数较高的辅助练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于去学、敢于去学,并学有所成。

猜你喜欢
学时体操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学习不是“刷学时”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头脑体操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