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高考真题 突破教学难点

2022-01-19 01:07安徽刘志勋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6期
关键词:外币外汇汇率

安徽 刘志勋

在思想政治学科复习中,需要探究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科学有效备考。而经济生活中外汇和汇率相关知识一直是一个难点,下面笔者通过分析全国卷部分高考真题,来突破这一难点的复习。

一、高考真题回顾

【例1】(2021·全国乙卷·12)甲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高,其进出口贸易以美元结算。在开放市场条件下,当甲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会下降。关于这一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汇率的相关知识。甲国通货膨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国商品的价格则相对便宜,购买外国商品的数量会增加,进口商品增加,对美元需求增加;甲国通货膨胀,不考虑其他因素,意味着甲国商品价格上涨,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购买成本增加,所以出口会减少,出口减少则意味着挣得的外汇(美元)减少;①④结合起来,导致美元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美元升值,本币贬值,甲国货币汇率下降。故选B。本题也可以这样理解:甲国市场上商品价格上涨,意味着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要解决这一矛盾,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一方面要从国外市场进口更多商品,另一方面,本国商品出口要减少;进口增加则美元需求增加,出口减少则挣取美元能力减弱;美元一方面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供给减少,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故美元升值,本币贬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陷入“甲国通胀→甲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出口增加→美元供给增加”或“甲国通胀→甲币贬值→不利于进口→进口减少→美元需求减少”的误区呢?问题在于命题者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甲国通胀为什么会导致甲国货币贬值,而不是甲国货币贬值带来的影响,很多学生陷入了惯性思维,导致误选C。

【例2】(2019·全国Ⅲ卷·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 ( )

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

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

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以及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意味着用美元标价的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继而导致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故选A。

【例3】(2017·全国Ⅱ卷·13)2016 年4 月 至2017 年4 月,人 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 美元)由645.79 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答案】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振荡走高,实际上指的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排除B 和C;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元升值,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排除A;由人民币贬值,可以推出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则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故选D。

二、把握考点内容

1.夯实基础

对于这一考点,笔者认为夯实基础就是让学生掌握两个概念,一个关系。两个概念就是外汇和汇率;一个关系就是汇率变化与币值变化的关系。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讲解这一概念时,教师要指出“外汇”和“外币”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也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一种外币要成为外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自由兑换性;其二,普遍接受性;其三,可偿性。此外教师还要讲清,我们持有外汇,意味着对外汇发行国拥有债权;持有外汇过多,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强并有可能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意味着大量该由本国享受的资源,被借给外国利用并要承担外汇贬值的风险。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其实就是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所以汇率又称汇价。在这里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汇率的“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法,这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的外币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又称“应付标价法”,它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的标价法。这样讲解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为讲解汇率变化与币值变化的关系做了铺垫。

对于汇率变化与币值变化的关系,教师首先指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的观点——如果用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完成课本的探究,巩固对课本观点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完成下表,加深对汇率变化与货币币值之间关系的理解。

外币 本币 外币汇率 本币汇率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不变 更多 升高 跌落 升值 贬值不变 更少 跌落 升高 贬值 升值更多 不变 跌落 升高 贬值 升值更少 不变 升高 跌落 升值 贬值

2.拓展知识

在高考考试说明中这一考点只有5 个字的表述,课本内容也不过就几行字,但从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来看,其对考生的要求却很高。由此可见,针对这一考点,教师需做如下拓展:

(1)国家层面——汇率变动对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以人民币升值为例)

①贸易结构转变:人民币升值,由于我国出口贸易受限,反而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民币升值,促进国内科技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促进“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对外投资,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企业层面——汇率变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以人民币升值为例)

①出口贸易型企业: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商品出口减少,出口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等形式,实施“走出去”战略。

②进口型企业: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购买力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降低,促进进口。

③对外投资型企业:人民币升值,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有利于降低对外投资成本;企业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扩大对外投资;在研发、生产等方面开展全球化经营;提升防范对外投资风险能力。

(3)个人层面——汇率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人民币升值为例)

①国内消费:汇率的变化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影响居民消费。A.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增加→满足本国居民消费需求;B.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进入股票等投资市场→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居民财富增加→消费需求增加;C.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供给增加→本国总体价格水平下降→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的实际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

②国外消费: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国际购买力提高→出国消费成本降低。

(4)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影响

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衡量标准①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②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③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现状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直接兑换。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流通扩大的过程,虽然说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积极影响①采取人民币直接结算,可以减少汇价波动的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投资和金融的进一步发展;②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扩大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和话语权;③缓解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压力,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消极影响①可能会增加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②加大了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通过以上知识的拓展归纳,学生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热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会提高做题成功率。

三、易错易混辨析

1.人民币与美元、日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

分析:人民币与美元、日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没有直接关系。

11月7日11版《它的尴尬在于隔了35年》,文末“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科幻专业在读博士生”,用“……大学科幻专业博士生”为准;博士生与博士不同,前者是学生,当然在读。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经济发展,我国应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力度。

分析: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必须坚持渐进可控的原则,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急剧变化会危害我国的经济安全,也会影响世界金融的稳定,所以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3.外汇储备越多越好。

分析: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但不是越多越好,要把握好度。

4.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扩大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因此越快越好。

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所以,人民币国际化要从我国经济的实际出发,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是越快越好。

四、理论联系实际

1.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 年8 月25 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28,较前一交易日上调77 个基点;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80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汇率走势对我国经济影响推导正确的有( )

①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进口美国商品成本降低→有利于进口美国商品

②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出口美国的商品增加→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④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企业赴美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促进对外投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不断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形成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人民币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币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这有助于 ( )

A.强化人民币支付职能,弱化贮藏职能

B.减少国内货币的供给,降低物价水平

C.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市场购买力,加快“走出去”

D.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有利于扩大进口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第三季度,全球各经济体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升至2.01%,创IMF 自2016 年10 月报告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最高水平。这说明 ( )

①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大幅提高

②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信心增强

④央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缩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1.【答案】B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依据材料可以看出,1 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少,这说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元对人民币贬值,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本国企业赴美投资,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蓄货币,这会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在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增强人民币的购买力,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口,D 项正确;A 中“强化”“弱化”说法错误;人民币国际化与“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降低物价水平”没有直接关系,B 项排除;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不一定会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市场购买力,C 项排除。故选D。

3.【答案】B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与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提高无必然关系,①不符合题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增加央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④说法错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信心增强,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猜你喜欢
外币外汇汇率
《中国外汇》广告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困局与应对
外币清算困境与未来发展
外币清算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