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常见设问破解

2022-01-19 01:07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6期
关键词:事物知识点材料

广东 康 华

思想政治主观题在高考试题中权重大,难度高。2020 年广东高考年报显示,全省主观题平均得分在19 分左右,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的解答成为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就成为了高三思想政治教师的神圣使命。笔者结合自己常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从理论角度进行总结反思,以期给2022届高三学子予以指导,期望有所裨益。

一、关于开放性设问

所谓开放性设问,就是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比较宽泛,没有要求用具体的知识点来答题的设问。正因为设问的知识要求比较宽泛,所以开放性设问的材料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来限制考生的思维,防止出现天马行空式的答案。这类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高考原题】(2021·全国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为反制有关外国实体危害中国国家利益,2020 年9 月,中国商务部公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为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对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影响,2021 年1 月,中国商务部公布《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

2021 年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

【解题思路】第一,破解设问。设问要求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属于没有具体知识点限制的开放性设问。因此,解答好此题的着力点在于全面准确地提取并解读材料的有效信息,并依据有效信息找出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点来组织答案。

第二,破解材料。解读材料信息,要养成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并在关键信息处标注数字。材料第一段明确立法的背景,其有效信息是国际竞争激烈、国际环境变化;第二段有效信息是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第三段是形成完备的涉外法律体系以反对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涉与长臂管辖,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有效治理。考生组织答案时将政治生活的学科术语融入材料有效信息即可。

【参考答案】

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健全涉外法律制度,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国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反对以强凌弱,维护公平、自由的国际经贸秩序,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二、关于限制性设问

所谓限制性设问,就是设问中明确要求用某一具体的知识点来回答问题,知识限定清楚明了。这种限制性设问,主要考查考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设问中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层次的掌握程度,二是“知识-材料”的演绎推理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

【高考原题】(2021·河北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雪山环抱、风清月朗、满缀黄花,承载着人们对远离现代文明洪流冲刷的世外桃源的深深期盼。然而,川流不息地涌向香格里拉的人潮车流,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

材料二

被喻为“死亡之海”的库布齐沙漠已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一度严重沙化的科尔沁草原重披绿装;曾经的“不毛之地”毛乌素沙地,筑起了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一个个生态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阐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题思路】第一,破解设问。该设问明确要求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分析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典型的限制性设问。解答好该题的着力点在于对联系客观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结构清楚明了。联系客观性的内在逻辑结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若对事物的固有联系视而不见,就会受到惩罚;二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如果考生对联系的内在逻辑结构掌握不了,那么该题就无从下笔了。

第二,破解材料。材料有两则,材料一以香格里拉的人潮车流为情境,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面临被破坏的威胁,寓意着人们不尊重事物的固有联系,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材料二则从另一个方面阐释了人们遵循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遵循从知识到材料的演绎推理过程组织答案,知识与材料的对应分析要准确。

【参考答案】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贯彻新发展理念。②人对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们治沙利用客观联系,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了一个个生态奇迹!

三、关于A 对B 的作用、意义类设问

【高考原题】(2021·湖南卷·17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1.13 万所职业学校、3 088 万在校生,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 300 余个专业和10 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当前,全国技能劳动者约1.65 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 791 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

材料二

技能报国,人人出彩。职业教育书写了许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故事一 小陈毕业于某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在一家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担任项目调试工程师、部门主管。他主持开发的几项新型专利技术,拓展了产品应用空间,带动了公司往航空航天、医疗等机器人应用领域发展故事二 小刘通过在某职业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学习,学会了改装收割机、安装农机卫星导航系统、操作植保无人机等。现在,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能手、种粮大户,并带领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一起走上致富之路故事三 小林毕业于某旅游职校,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让她从一个拘谨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优秀导游。深受游客欢迎的她,现在年薪逾10 万元,家里的小土房也改建成了三层楼的大房子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8 分)

【解题思路】第一,破解设问。该设问从知识范围上看,属于没有具体知识点限制的开放性设问,设问话题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属于A 对B 的作用、意义类设问。这类设问关键在于找出A 与B 内涵或外延的层次,厘清A 与B 各层次的对应关系。A 与B 既可以是书本知识点,也可以是情境材料的内容。A 对B 的意义或作用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最多。

第二,破解材料。找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几个方面,即A1、A2、A3……,分析A1、A2、A3……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即B1、B2、B3……,然后进行分析说明。譬如,材料一中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数千在校学生(A1)有助于为我国制造业输送更多的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B1);材料二的故事一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新型专利技术开发与运用(A2),能提高劳动者创新研发能力,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加快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步伐(B2)。

【参考答案】有助于为我国制造业输送出更多的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能提高劳动者创新研发能力,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加快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步伐,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能够增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有助于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增强劳动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利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四、关于对××观点进行评析、认识类设问

评析类主观题是近几年各省市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通过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要求考生对背景材料中的现象或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在于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将辨别、评价和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基本答题路径是观点哪里对,为什么对;哪里错,为什么错;观点哪里不全面,又如何补充完整。

【高考原题】(2020·江 苏卷·34 节选)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情趣,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以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6 分)

【解题思路】这类试题通常依据情境材料,以“有人认为或有人说”引出一个观点,要求考生对该观点进行评析。依据评析类试题的一般答题路径,应思考以下三个层次问题:第一,该观点有无合理的地方,若有,合理性在哪,为什么合理;第二,该观点有无错误的地方,若有,错误在哪里,为什么错;第三,该观点是否全面完整,若不完整,如何补充。

破解:观点的合理之处是看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作用;观点的不合理之处是把地理环境当作了文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决定性因素应该是经济政治;观点的不全面之处在于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需要补充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江浙一带的地理环境对区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江浙一带优厚的经济基础和人们的政治参与对该区域文化的繁荣起着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江浙独特的区域文化离不开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猜你喜欢
事物知识点材料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