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2022-01-20 02:44韩树堂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危险度免疫组化分级

肖 婷,周 磊,韩树堂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2.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胃 肠 道 间 质 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在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患者中,GIST 患者约占80%[1]。据调查,每年全球每一百万人中有10 ~15 人罹患GIST[2]。GIST 可以发生于人体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有50% ~60%GIST 患者的发病部位在胃部,有30% ~35%GIST 患者的发病部位在小肠,有5%GIST 患者的发病部位在结肠和直肠,有少于1%GIST 患者的发病部位在食道[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111 例GIST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江苏省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及病理报告系统中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确诊为GIST 的111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年龄为31 ~80 岁,平均年龄为(59.0±10.1)岁;其肿瘤的最大径为0.6 ~7.0 cm,肿瘤最大径的平均值为(3.5±0.8)cm。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共识》(2013 年)中关于GIST 的病理诊断标准[4];2)临床资料齐全。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的结果显示为非胃肠道间质瘤;2)合并有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3)临床资料不全。

1.3 研究方法

在江苏省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及病理报告系统中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确诊为GIST 的111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所患疾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

在确诊为GIST 的111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8 例(占43.24%),女性患者63 例(占56.76%);年龄<40 岁的患者有6 例(占5.41%),年龄为41 ~60 岁的患者有51 例(占45.95%),年龄>60 岁的患者有54 例(占48.65%);发病部位为胃部的患者有94 例(占84.68%),为小肠的患者有15 例(占13.51%),为直肠的患者有2例(占1.80%)。详见表1。

表1 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这些患者的病理学特征

在确诊为GIST 的111 例患者中,肿瘤最大径<1 cm 的患者有46 例(占41.44%),肿瘤最大径为1 ~4 cm 的患者有58 例(占52.25%),肿瘤最大径>4 cm 的患者有7 例(占6.31%);核分裂象≤5 个/50 高倍视野(high power field,HPF)的患者有101 例(占90.99%),核分裂象为6 ~10 个/50 HPF 的患者有9 例(占8.11%),核分裂象>10 个/50 HPF 的患者有1 例( 占0.90%);GIST 危险度分级为极低危的患者有71 例(占63.96%),为低危的患者有22 例(占19.82%),为中危的患者有11 例(占9.91%),为高危的患者有7 例(占6.31%)。详见表2。

表2 这些患者的病理学特征

2.3 这些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验的结果

确诊为GIST 的111 例患者的免疫组化检验结果显示,细胞分化因子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CD34)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107 例,CD34 的阳性检出率为96.40% ;细胞分化因子117(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17,CD117)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109例,CD117 的阳性检出率为98.20% ;功能未知蛋白(discovered on GIST-l,DOG1)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109 例,DOG1 的阳性检出率为98.20%。详见表3。

表3 这些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验的结果

3 讨论

GIST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GIST 可能来源于胃肠道Cajal 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5-6]或具有向ICCs 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7]。GIST 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发病部位及肿瘤大小的不同,GIST 患者的临床症状亦有所差异。GIST 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吞咽困难、肠梗阻、排便异常。

本研究对111 例GIST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0±10.1)岁,这与Li 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Miettinen 等[9]调查分析9747 例GIST 患者的发病部位,发现这些患者的发病部位以胃部最为常见(占55.6%),其次依次是小肠(占31.8%)、结直肠(占6.0%)、其他位置(占5.5%)、食道(占0.7%)。这与本研究收治的111 例GIST 患者发病部位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但两个研究中相同部位发病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究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数据来源单一有关。

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验是临床上诊断GIST、评估此病患者的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的主要方法。GIST 的病理诊断必须同时依据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验的结果。GIST 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可分为梭形细胞型GIST(占70%)、上皮样细胞型GIST(占20%)、梭形与上皮样细胞混合型GIST(占10%)三种类型。免疫组化标记物CD34 是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发现的一个相对特异的GIST 标记物。随后在1998 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免疫组化标记物CD117 在诊断GIST 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7]。近年来发现的新型免疫组化标记物DOG1 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度[10-11]。DOG1 是一种氯通道蛋白,功能未知。本研究中的111 例GIST 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验时CD117 与DOG1 的阳性检出率均为98.20%。这与Novelli 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CD34 的阳性检出率为96.4%,这与Agrawal等[13]、Miettinen 等[14]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中国临床肿瘤学会GIST 专家委员会推荐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于2008 年颁布的改良版GIST 危险度分级标准评估原发、可切除的GIST,认为此版本的分级标准可能更适合亚洲人种[15-16]。本研究采用此分级标准,根据GIST 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核分裂象及瘤体是否破裂,将GIST 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四个等级。研究发现,随着GIST患者肿瘤体积的增大,其核分裂象计数越多,肿瘤的危险度分级越高。与胃部GIST 患者相比,非胃部GIST 患者的预后更差,肿瘤的危险度分级更高。本研究中,GIST 危险度分级为极低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高,GIST 危险度分级为高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低,这可能与纳入本研究GIST 患者的肿瘤体积整体偏小,多数患者的核分裂象≤5个/50 HPF 且发病部位以胃部为主有关。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些GIST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发病部位主要为胃部,肿瘤的最大径多为1 ~4 cm 或<1 cm,GIST 危险度分级多为极低危。其中,多数患者的核分裂象≤5 个/50 HPF,经免疫组化检验其CD34、CD117、DOG1 多呈阳性。

猜你喜欢
危险度免疫组化分级
不同危险度分级胃肠道间质瘤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复杂水域船舶智能避碰专家系统设计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解析健康危险度评价在建立环境健康指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