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研究

2022-01-20 02:44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蛋白酶生长因子内皮

李 静

(山西省晋城市晋城大医院肿瘤一病区,山西 晋城 048000)

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肺癌患者的数量有所增加。早期肺癌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故其病情的早期确诊率较低。肺癌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热、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主要是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已发生转移,无法进行手术,只能对其进行保守治疗。阿帕替尼是一种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1]。本文主要是探讨用阿帕替尼联合常规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50 例纳入本研究。其病情符合晚期肺癌的诊断标准且自愿参与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25 例患者。在化疗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1 例、14 例;其年龄为62 ~78 岁,平均年龄为(65.71±2.55)岁;其中,肺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有11 例,肺腺癌患者有14 例;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 期的患者有5 例,为Ⅳ期的患者有20 例。在联合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3 例、12 例;其年龄为63 ~77 岁,平均年龄为(65.21±2.67)岁;其中,肺鳞癌患者有10 例,肺腺癌患者有15 例;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 期的患者有5 例,为Ⅳ期的患者有2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常规的化疗方案对化疗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的化疗药物为紫杉醇和卡铂。每21 d 为一个化疗周期,在一个化疗周期的第1 天,为患者静脉滴注135 mg/m2的紫杉醇(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719) 和适宜剂量的卡铂( 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180 )。卡铂的剂量按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肌酐清除率来计算。卡铂的剂量= 所设定的AUC×〔肌酐清除率+25〕。AUC 取值为5 ~7,常取5。共对患者进行2 个周期的化疗。用阿帕替尼联合常规的化疗方案(用药方法同上)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阿帕替尼(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3)的用法是:口服,250 mg/ 次,1 次/d,连续用药21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的时间、病情的客观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评估患者病情缓解的情况。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该疗效持续的时间≥4 周。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的靶病灶减小≥30%,无新病灶出现,且该疗效持续的时间≥4 周。稳定:治疗后患者的靶病灶减小<30% 或增大<20%,无新病灶出现,且该疗效持续的时间≥4 周。进展:治疗后患者的靶病灶增大≥20% 或出现新病灶。(完全缓解例数+ 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病情的客观缓解率[2]。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D3+T 淋巴细胞及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用t、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存活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存活的时间长于化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存活时间的比较(月,± s )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存活时间的比较(月,± s )

组别存活时间化疗组(n=25)18.21±2.01联合组(n=25)24.56±1.45 t 值7.101 P 值<0.00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客观缓解率的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病情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化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客观缓解率的比较

2.3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生化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D3+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D3+T 淋巴细胞的水平均低于化疗组患者,其血清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高于化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生化指标的比较(± s)

注:#与化疗组治疗后相比,P <0.05。

血清CD4+T 淋巴细胞(%)联合组(n=25)组别时间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ng/m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ng/L)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μg/L)血清CD3T 淋巴细胞(%)治疗前593.21±53.44636.21±76.91196.01±26.6157.24±3.4432.12±2.17治疗后433.21±15.05#378.21±33.21#82.12±10.21#46.21±2.45#38.01±2.32#化疗组(n=25)治疗前593.25±53.21636.45±76.12196.45±26.1257.14±3.4632.15±2.12治疗后476.12±26.45518.24±46.56162.56±13.0152.21±2.0534.45±2.02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50 年来,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明显增高。目前,临床上对早期肺癌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等。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已发生扩散和转移,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晚期肺癌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中医药疗法、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化疗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实践证实,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化疗可在短期内阻止肿瘤细胞的进一步扩散和转移,延长其生存期。但部分患者单纯接受化疗获益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晚期肺癌患者的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的状态,其体内的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免疫监控,进而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3]。分子靶向疗法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手段。近年来,对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研究热点。阿帕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诱导肿瘤细胞生长的过程,并能有效地缩短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进而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4-5]。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表皮生长因子超家族中的新成员,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机体组织中,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的作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7]。表皮生长因子是单抗靶向治疗肺癌的一个重要研究靶点[8-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它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能激活下游的信号途径,从而完成新血管生成的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是肿瘤组织中能降解细胞外基质蛋白最主要的物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 是与肿瘤组织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能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阿帕替尼能高选择性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细胞内竞争三磷酸腺苷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的传导,抑制肿瘤组织内新血管的生成,进而可起到抗肿瘤的作用[10-12]。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阿帕替尼联合常规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显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及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的水平,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蛋白酶生长因子内皮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蛋白酶酶解制备鸡肉小肽的工艺条件研究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关于麦芽中蛋白酶的分解研究
思乡与蛋白酶
勒布朗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