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推磨牙向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2-01-20 02:44胡龙鑫王如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矫治器磨牙牙周

汪 丽,胡龙鑫,王如艳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 临沧 677000)

正畸治疗是口腔医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牙齿矫治方式。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可采用矫正装置调节患者颜面骨、牙齿及颌面神经肌肉间的平衡,以此来纠正错颌畸形,达到改善口腔功能及保持牙齿健康美观的目的[1]。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固定矫治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可通过调节弓丝的强度对患者牙列不齐的情况进行快速纠正,可取得理想的矫正效果。但佩戴固定矫治器会大大降低患者牙齿的美观度,且不利于牙周的清洁,易导致菌斑堆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2]。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近年来临床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矫治设备,可有效避免传统固定矫治器的弊端,在美观度、舒适性及保持牙周健康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3]。为了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40 例进行口腔正畸推磨牙向后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2017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推磨牙向后治疗的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牙列完整,不存在明显的牙齿错位、拥挤等情况;首次接受正畸治疗;知悉本研究方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全身系统性疾病或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牙齿存在龋齿、白垩斑或充填体;同时接受其他正畸治疗;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无法按时复查。按照治疗时所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8 例,女性12 例;其年龄为18 ~30 岁,平均年龄为(24.65±4.27)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9 例,女性11 例;其年龄为18 ~30 岁,平均年龄为(24.48±4.30)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传统的固定矫治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矫治,方法是:在治疗前1 周,对患者进行龈上洁治术,确保其牙齿的菌斑指数≤2。在治疗时,将上下牙列托槽按顺序粘结在牙面上,随后于磨牙处安装颊面管,进行直丝弓矫治。根据患者牙列的具体情况调整弓丝的强度和矫正方向,并定时更换弓丝。嘱患者按时复诊,治疗完成后拆除弓丝与托槽,并制作保持器,嘱患者坚持佩戴保持器。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矫治,方法是:在治疗前1 周,对患者进行龈上洁治术,确保其牙齿的菌斑指数≤2。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口腔X线扫描,结合其病历、面像、口内像、牙齿石膏模型、硅橡胶印模及头颅侧位定位片等资料,并依据其牙列及咬合情况,通过计算机专业软件对矫正过程进行三维成像与设计,制作相应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为患者佩戴该矫治器,嘱其按时复诊,根据其矫治效果定期更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完成后制作保持器,嘱患者坚持佩戴保持器。

1.3 观察指标

佩戴矫治器前及佩戴矫治器24 h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及咬合速率。通过咀嚼花生的方式对患者的咀嚼效率进行测量,要求患者用左侧、右侧牙齿各咀嚼花生20 次,收集其咀嚼后的吐出物及漱口后牙面窝沟内的残留物,取残渣进行烘干并过滤。咀嚼效率=(咀嚼前花生的重量- 咀嚼后花生残渣的重量)/ 咀嚼前花生的重量×100%[4]。采用咬合分析仪对患者的最大咬合力、最大合力时间进行测量,并以此计算其咬合速率。咬合速率= 最大咬合力/ 最大合力时间×100%。矫治6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标,包括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探诊深度(sulcular probing depth,S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比较两组患者在矫治期间发生不良事件(如牙周炎、口腔黏膜溃疡、牙釉质脱矿、牙根吸收等)的情况。矫治结束后,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矫治效果的满意度。该问卷包括矫正效果、牙齿美观度、矫治器佩戴的舒适性、矫治器佩戴的方便性共四项指标,各项指标的满分均为1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矫治效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佩戴矫治器前后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及咬合速率的比较

佩戴矫治器前,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及咬合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矫治器24 h 后,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和咬合速率均低于佩戴矫治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矫治器24 h 后,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和咬合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佩戴矫治器前后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及咬合速率的比较(± s)

表1 佩戴矫治器前后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及咬合速率的比较(± s)

组别咀嚼效率(%)咬合速率(raw/s)佩戴矫治器前佩戴矫治器24 h 后佩戴矫治器前佩戴矫治器24 h 后对照组(n=20)87.35±6.1770.37±4.681425.17±258.30209.37±31.26观察组(n=20)87.41±6.0976.54±5.231437.22±260.25241.56±36.19 t 值0.0313.9320.1473.010 P 值0.9760.0010.8840.005

2.2 矫治6 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的比较

矫治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GI、SPD、SBI和PLI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矫治6 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的比较(± s)

表2 矫治6 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的比较(± s)

GISPD(mm)SBI组别PLI对照组(n=20)0.87±0.142.70±0.310.79±0.191.24±0.43观察组(n=20)0.62±0.122.15±0.270.64±0.210.86±0.25 t 值6.0635.9832.3693.417 P 值<0.001<0.0010.0230.002

2.3 矫治期间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矫治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矫治期间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牙齿美观度、矫治器佩戴舒适性和方便性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矫正效果满意度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s)

表4 两组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矫正效果牙齿美观度矫治器佩戴的舒适性矫治器佩戴的方便性对照组(n=20)9.24±0.535.19±1.245.41±1.364.58±1.39观察组(n=20)9.28±0.528.63±0.857.92±1.058.75±1.13 t 值0.24110.2336.53310.410 P 值0.811<0.001<0.001<0.001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多存在牙齿拥挤或前凸等情况。针对此类患者的正畸治疗多以拓展牙间隙、改正牙齿拥挤、排齐牙列、调节牙齿突度等为主[5]。推磨牙向后作为拓展牙间隙的常用方式,可在不拔牙的前提下促使上颌磨牙整体远移,为后续的正畸治疗提供相应的空间,是进行正畸治疗的关键环节[6]。采用传统的固定矫正器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推磨牙向后治疗虽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矫正效果,但对患者牙齿的美观度、佩戴的舒适性、口腔功能及牙周健康等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应用弊端[7]。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基于Kesling 牙齿正位器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正畸方案,可通过现代化的三维诊断、设计及制造系统,为患者制作相应的透明高分子热压膜矫治器,利用该矫治器的回弹力即可对牙序进行相应的矫正。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不仅可取得显著的矫治效果,且其易于摘戴,不影响患者牙齿的正常清洁,在舒适性、美观度、口腔健康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优势[8-9]。通常情况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多存在明显的咀嚼功能障碍[10]。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应用可显著减轻患者的咀嚼功能障碍。

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矫治器具有良好的转矩控制作用,对错牙以外的其他牙齿影响较小,可大大减轻因牙齿移动而导致的咀嚼功能障碍和咬合功能障碍[11]。研究指出,患者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会影响其正常的口腔清洁,可有效避免固定矫治器存在的不易清洁的弊端,更有利于维护牙周健康[12]。此外,与佩戴固定矫治器相比,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会对口腔黏膜及周围的软组织造成刺激,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传统的固定矫治器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推磨牙向后治疗相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其进行口腔正畸推磨牙向后治疗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改善其牙周指数,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对其口腔功能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更小。

猜你喜欢
矫治器磨牙牙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的研究进展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正畸患者如何刷牙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磨牙
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