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2022-01-20 02:44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动脉血通气气道

韩 艳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 淮安 223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指由于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导致的一种新生儿疾病。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新生儿NRDS 的发病率越高[1-2]。此病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其死亡[3]。为NRDS 患儿选择一种恰当的通气治疗方式对提高其疗效、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4]。高频震荡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均是临床上治疗NRDS 常用的通气方式[5]。本文主要是探讨对NRDS 患儿进行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出生并发生NRDS 的12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NRDS 的诊断标准;出生时间≤1 d ;其家长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出生时发生重度窒息;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膈疝、先天性唇腭裂等先天性疾病;合并有重症感染或休克;接受通气治疗的时间<24 h;病历资料缺失;中途退出本研究或放弃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33 例,女27 例;其平均胎龄为(32.2±2.2)周,平均体重为(1.9±0.4)kg ;其中,顺产出生的患儿有25 例,经剖宫产手术出生的患儿有35 例;出生时发生窒息的患儿有4 例。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31 例,女29 例;其平均胎龄为(32.4±2.1)周,平均体重为(1.8±0.3)kg ;其中,顺产出生的患儿有23 例,经剖宫产手术出生的患儿有37 例;出生时发生窒息的患儿有3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营养支持、保温、补液、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使用的器械为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将呼吸频率设为40 ~60 次/min,将气道峰压设为15 ~25 cmH2O,将呼气终末正压设为3 ~5 cmH2O,将吸入氧浓度设为40% ~80%,将吸气时间设为0.3 ~0.5 s。当患儿肺部症状消失、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后撤机。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方法是:用无创高频呼吸机对其进行治疗,在患儿的两个鼻孔中插入双孔鼻塞通气管,将吸入氧浓度设为40% ~60%,将平均气道压设为10 ~20 cmH2O,将吸气时间设为0.3 ~0.5 s,将振荡频率设为8 ~12 Hz。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吸入氧浓度和振荡频率,使其动脉血氧分压达到50 ~8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处于40 ~50 cmH2O 之间。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将其吸入氧浓度调至30%,将其平均气道压调至8 ~9 cmH2O,并将通气模式改为间歇指令通气。当患儿肺部症状消失、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后撤机。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如气管痰栓、气胸、肺炎、败血症、新生儿硬肿症等)的发生率。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其血气分析指标和自主呼吸功能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血气分析指标和自主呼吸功能均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不明显,其血气分析指标和自主呼吸功能无改善。(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3 d 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观察组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显效的患儿分别有5 例、13 例、42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55/60)。在对照组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显效的患儿分别有14 例、14 例、32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46/60)。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 后,观察组患儿的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其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 s)

组别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治疗前治疗3 d 后治疗前治疗3 d 后治疗前治疗3 d 后对照组(n=60)54.6±6.547.6±4.9295.1±25.6419.5±22.347.7±6.239.5±5.4观察组(n=60)54.2±6.135.6±4.6290.8±26.2450.2±30.247.5±5.834.7±4.9 P 值0.8960.0060.7260.0140.8160.023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3%,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NRDS 的发生主要与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关。此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6]。NRDS 发病后的24 ~48 h 是其高危期,这一期间患儿的病死率较高[7]。另外,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NRDS 患儿病死率越高。临床上治疗NRDS 的关键是促进患儿肺复张、改善其通气功能[8]。对此病患儿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虽然能维持其呼吸功能,但其气道压力不易控制,临床疗效不够理想,且其易出现肺部损伤、气胸等并发症[9]。对NRDS 患儿进行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可在不增加其肺部气压伤的前提下通过高频率、低潮气量、低压力的通气方式促进其肺组织内气体的对流和扩散,使其肺内的气体处于均匀分布状态,进而可提高其氧合指数,维持其最佳的肺容量,保护及改善其肺功能[10]。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NRDS 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缓解其病情,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动脉血通气气道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勘误声明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不通气的鼻孔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