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究

2022-01-20 02:44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经颅量表评分

何 丹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脑卒中患者700 万例,近年来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00 万例。据统计,约有80% 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疗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TMS 是指重复利用时变磁场对大脑皮质进行作用,以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对脑内代谢和神经元电活动产生影响的一种新型神经电生理技术。rTMS 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现已成为临床上改善脑卒中后肢体障碍的常用疗法[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0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对进行rTMS 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及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选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检查或MRI 检查被确诊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3)神志清楚,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或仅存在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4)无全身性疾病。5)无抑郁症状。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2)合并有恶性肿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 例患者中有男20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52 ~75 岁,平均年龄(62.5±3.5)岁;其病程为1 ~4 周。对照组35 例患者中有男22 例,女13 例;其年龄为53 ~75 岁,平均年龄(63.4±3.6)岁;其病程为1 ~4 周。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rTMS 治疗,方法是:采用CCY-1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频率为0 ~80 Hz,治疗强度为1.4 ~5.0 Tesla。在治疗过程中,需保持治疗室内的安静与舒适。避免在治疗过程中移动患者的头部,将电极固定在线圈相交的中点位置。每次治疗25 min,每天治疗1 次。持续治疗5 d 为一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应间隔2 d)。在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护理等。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方法是: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压、尿量的变化、24 h 液体出入量,并注意监测其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留意其是否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情况)。2)饮食指导。对于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应告知其尽量摄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饮食,多摄入新鲜的蔬果,严禁摄入辛辣饮食,不要喝咖啡和茶,并督促其戒烟戒酒。对于存在轻度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协助其进食半流质食物。对于存在中重度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为其留置胃管,并遵医嘱对其进行鼻饲。3)生活起居护理。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2 ~4 周。在此期间,应每2 h 协助其翻身1 次,并抬高其患肢,以加快其患肢的血液回流,避免其发生患肢肿胀。尽可能地不要搬动患者。若必须要搬动患者,应先轻轻地抬起其头部,使其头部保持水平,并注意避免震动其头部。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等。4)康复训练指导。对于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在其病情不再发展48 h 后即可指导其开展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在绝对卧床2 周后逐渐开始开展上述康复训练。5)rTMS 治疗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rTMS 治疗前,询问其既往病史,确认其是否存在进行rTMS 治疗的禁忌证(如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的疾病、有脑部手术史或癫痫病史等)。协助患者进行头颅CT 检查、脑电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辅助检查。在进行治疗的前一天,协助患者洗头。在确认患者的8 字型磁刺激线圈中心切入点后,做好标记。在开始治疗前,严格执行患者的信息查对,告知其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配合治疗,避免乱动或做出抗拒行为。协助患者仰卧在治疗台上,告知其微微闭合双目,放松全身,并为其带好耳机,以避免磁刺激线圈产生的高频噪音损伤其听力。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癫痫、耳鸣、听力障碍等不良反应。对于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治疗结束后,撤除磁刺激线圈与耳机,嘱咐患者在治疗室的躺椅上休息,并继续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必要时可测量其脉搏、血压或协助其进行心电图检查。30 min 后护送患者返回病房。6)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进行rTMS 治疗可诱发癫痫,此不良反应的产生与经颅磁刺激的强度、频率和刺激部位等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进行高频率、高强度经颅磁刺激诱发癫痫的风险远高于进行低频率、低强度经颅磁刺激。在患者接受rTMS 治疗后,应密切观察其是否发生癫痫。在患者出现抽搐症状时,应及时对其进行保护性处理。协助其保持平卧位,使其头偏向一侧,为其取下假牙,松开领口和裤带,并在其上下臼齿间放置开口器或压舌板。及时为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必要时可对其进行负压吸引处理。协助其进行吸氧,氧流量为2 ~4 L/min。头痛和头部不适是接受rTMS 治疗后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或中度的头颈部疼痛。在患者接受rTMS 治疗后,应密切观察其是否存在头颈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并安排其在光线柔和、空气清新的病室内休息,必要时可遵医嘱为其使用止痛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癫痫、肢体抽动和头痛)的发生情况。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该量表的评价维度包括身体反射活动、伸肌协同运动功能和屈肌协同运动功能,总分为66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的评价项目包括吃饭、上厕所、梳洗、洗澡、穿衣、走路等,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根据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将患者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分为完全依赖、严重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依赖。完全依赖: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不足20 分。严重依赖: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为20 ~60 分。中度依赖: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为61 ~90 分。轻度依赖: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为91 ~99 分。无依赖: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为100 分。(总例数- 无依赖例数)/ 总例数×100%= 对他人的依赖率。采用自拟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躯体功能、自我感觉、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四个评分项,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护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对比

治护前,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评分相比,P>0.05。治护10 d后和治护20 d 后,观察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表1 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治护前治护10 d 后 治护20 d 后观察组(n=35) 25.55±4.56 42.25±5.3765.36±6.25对照组(n=35) 26.65±4.68 32.55±5.2749.55±5.56 t 值0.9967.62711.181 P 值0.3230.0000.000

2.2 治护后两组患者对他人依赖程度的对比

治护后,观察组患者对他人的依赖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护后两组患者对他人依赖程度的对比

2.3 治护后两组患者各项自拟生存质量评价量表评分的对比

治护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自我感觉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护后两组患者各项自拟生存质量评价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治护后两组患者各项自拟生存质量评价量表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躯体功能评分自我感觉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观察组(n=35)92.55±3.2587.33±3.3990.22±3.2591.50±3.05对照组(n=35)75.55±3.3274.33±2.6570.17±2.5073.15±2.25 t 值21.64817.87428.92928.643 P 值0.0000.0000.0000.000

2.4 治护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护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1.43%),P <0.05。详见表4。

表4 治护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据统计,约有80% 的脑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恢复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进行rTMS 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3]。但有研究指出,接受rTMS 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常因对该疗法缺乏了解而出现对治疗配合度不高的情况。因此,对于接受rTMS 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应积极地对其进行相关护理。笔者认为,在对接受rTMS 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地向患者讲解进行rTMS 治疗的方法、目的、效果、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的措施,以避免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抗拒行为,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2)在治疗前,应确认患者是否存在进行rTMS 治疗的禁忌证,并协助其进行头颅CT 检查、心电图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等辅助检查[4]。3)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陪伴在患者的身边,并实时为其讲解进行各项治疗操作的目的,以防止其抗拒治疗。治疗后,应尽快为其撤除耳机和磁刺激线圈,并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4)癫痫和头颈部疼痛是接受rTMS 治疗后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头痛、头晕、肢体抽动等症状。在患者出现肢体抽动症状时,应及时对其进行保护性处理。告知患者在接受rTMS 治疗后出现轻度的头颈部疼痛症状属于正常现象。对于疼痛症状剧烈的患者,应遵医嘱为其使用止痛药[5-6]。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进行rTMS 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经颅量表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