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境思维”赋能识字教学的探索

2022-02-09 03:06陈树民
江苏教育 2022年89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新课标

陈树民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具体做法描述为:“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教育生态学研究也指出:“研究任何教育学问题,都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汉字的生态环境,了解汉字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识字实践的机会,即用“字境思维”赋能识字教学。

一、关注汉字生态环境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字源学的角度讲,汉字的产生源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汉字的演变历史来看,最初是象形文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衍生、创造出形声字、指事字、会意字、转注字等。所以,追本溯源,汉字源于自然生态环境。

中国字作为文化传承的标志,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平日的生活(包括学习)环境中,都离不开汉字这个“标志”。所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当今汉字扎根于群众的生活环境之中。

识字教学和汉字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研究识字教学,必须关注汉字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儿童识字有重要帮助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1.社会是儿童识字的“大课堂”

陶行知先生指出:“社会即学校。”走出家门,举目四望,汉字资源无处不在:从小区到街巷两旁,再到工作单位;从公交站、地铁站到商店,再到各个公园;包括我们手上拿着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处、每一件都有汉字标志的名字、标牌,而且这些汉字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特别抓人眼球。汉字与任何拼音文字都不同,它自身就是美丽的、有趣的。教师和家长随机指一指、逗一逗,引导儿童认一认,当今社会就是儿童识字的“大课堂”。

2.生活是儿童识字的“好老师”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儿童的识字教学。我们不妨俯下身子仔细观察一下儿童的日常生活:他们每天要吃的食物,要喝的饮料,要玩的玩具,要用的日常用品,喜欢看的图书,爱看的电子产品,经常去的园林、影院……都有宝贵的汉字的标志——汉字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引导儿童随机看一看,即兴说一说,充分享受汉字的“财富”,生活就是儿童识字的“好老师”。

二、“字境思维”赋能识字教学意旨应运而生

1.新课标为识字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情境”即“情景、境地”。从识字教学的角度看,中国的汉字,其生态的具体“情景”和“境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新课标“课程理念”部分提出的“情境性”非常合理,也非常可行。

如“学习内容”方面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汉字情境中,也就是在汉字的生态环境中识字,享受汉字资源的财富之福,这就很好地发挥了汉字资源的能量。

又如,“学业质量”方面的“学业质量的描述”部分针对第一学段提出:“留心公共场所等真实场景中的文字,尝试认识标牌、图示、简单的说明性文字中的常用汉字……遇到不认识的字,主动向他人请教。”这就说明识字教学的效果(学业质量)还是要在汉字的具体情境中,也就是在汉字的生态环境中观察、检测。

总而言之,生态本身就是价值。新课标“课程理念”中的“情境性”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新课标启示识字教学变革方法

新课标提出的“情境性”正是源于汉字的生态环境及其价值,它启示当下的识字教学应改变方式方法。由此,“字境思维”赋能识字教学的意旨应运而生。遵循新课标理念,字境思维赋能识字教学,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当今社会汉字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汉字的生态资源和财富。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中国汉字特有的魅力和特殊的育人功能;探求学生识字科学、易行,而且高效、长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识字的负担。

第二,开设开放的、面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式识字活动课程,创设丰富多样的识字情境,有效开发、利用汉字生态资源,充分发挥汉字资源和财富的能量,为学生提早实现自主阅读,为母语教学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字的情感,提升学生自主识字和运用汉字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潜能,为学生健康成长、享受文字之福谋福祉。

三、字境思维赋能识字教学的策略

1.开设“情境式”识字活动课程

多少年来,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个困境——识字拖住了阅读的后腿。汉字也因此被扣上了“难学”的帽子。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改善,学习汉字的社会资源无处不在。面对字境的新学情,我们的识字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变革学习方式,在用好现行统编教材、完成现行统编教材规定的识字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安排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开放的、情境式的识字活动课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式的主题,如“我爱吃的食物”等,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充分利用汉字生态资源,发挥其财富能量。

新课标提出:“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因此,我们开设开放的“情境式”识字活动课程,应遵循“三化”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活动化: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环扣一环进行展开,这就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参与性,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游戏化:除了一般的交流、互动过程中的游戏活动之外,“猜字谜”“汉字开花”等游戏活动应走进识字教学的课堂。因为这样的游戏活动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易于发挥汉字特有的育人功能。

生活化:这一点强调识字的资源应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又服务、应用于日常生活。这样的识字过程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2.坚持问题导向,彰显“四力”

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问题导向,即应重点解决学生识字的“抓手”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汉字资源非常丰富,触手可及。但具体引导学生识字时,教师应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汉字资源呢?具体地说,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在生活中碰到那些具有汉字标志资源的资料时,如食品的包装等,引导学生动手剪下来,认一认,读一读,而后贴在小本子上,甚至还可以用彩色画笔将其美化。这样,儿童就完成了自己创造的“识字剪贴本”了。

中国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标志和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核心所在。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之外,还应弘扬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力和文化自信力;日常生活中的识字资源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是很好的突破方式,教师应力求识字教学的教和学都充满活力;汉字与任何拼音文字都不同,它是表意的文字,有特殊的育人功能,识字教学可以通过游戏、联想等方式,彰显汉字特有的魅力;学生在识字过关后便能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过程又能反过来促进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开发其创造潜力。

社会发展欣欣向荣,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日益丰富,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为识字教学谱写新华章!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