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综述

2022-02-14 04:45蒋紫仪
英语教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句法母语

蒋紫仪

引言

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Selinker)在探索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时首次提出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并指出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认知中的必经之路。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和母语之间构建的过渡性语言。中介语不是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是学习者在学习期间的产物,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并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中介语的显著特质之一是石化。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用以描述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的中介语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之前就永久停止了的学习现象。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可能出现在二语习得的任一阶段,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什么方法,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获得进步,面临停滞不前的学习状态。石化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石化的差异性指在同等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下,学习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各不相同;石化的选择性表现为同一个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习得成果不尽相同。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是研究热点和焦点。中介语石化现象具体包括中介语语音石化、词汇石化和句法石化。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制约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过去几十年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探索学习者如何面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并对我国英语教育提供启示。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源于语言迁移、训练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过度概括(Selinker 1972)。

(一)语言迁移(母语迁移)

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交际时往往会受制于语言学习水平而借助母语的语言结构,这就是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语言结构或语言规律与目的语相同或高度一致时发生正迁移,学习者能够借助母语知识更快、更轻易地获取目的语语言知识。当母语的语言结构或规律与目的语存在较大差异时,则发生负迁移,即母语的知识结构阻碍了学习者进一步掌握目的语语言知识。例如,在“一群马”的表述中,汉语中名词“马”表示复数含义,却没有复数的形式,而英语中的horse有单、复数形式之分,学习者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往往忽略horses中的第二个s。

母语迁移中的负迁移还表现为使用母语的语言结构翻译目的语的语言结构,从而出现语言和语法结构混乱的情况。在汉语语法结构中,通常是前置修饰词语,如“美丽的姑娘”“收养的孩子”等,而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后置定语和后置修饰语,如a child adopted中的修饰语adopted则后置。因此,学习者在翻译时首先需要梳理清楚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否则会出现语序颠倒、结构混乱的问题。

(二)训练迁移

训练迁移产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错误理解。训练迁移产生于语言学习的早期,最常见的训练迁移是语音的固化。在我国,英语语言教学早期发展速度缓慢,质量低,且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早期的英语教师受方言影响,很难教授正确、标准的英语语音。例如,闽南方言容易将辅音/e/发成平舌/s/,把元音/æ/发成/e/,且不区分平翘舌音,因此在朗读音标时难以区分。这些语音问题被通过错误的教学传递给学生,如果在后期没有得以纠正,错误的发音习惯将根深蒂固,最终发展为错误语音在二语习得中固化。

学习者的英语语音受到早期学习的深刻影响,很难在学习过程的后期更正。不合理或过时的语言教材也会对学生产生训练迁移,使其无法习得正确、系统、地道的英语表达,产生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情况。

(三)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无法立刻全面地掌握目的语的全部语言规则,在理解并产出目的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错误的语言规则,具体表现为使用错误的词汇或语法。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出现中介语石化。例如,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会使用汉语谐音的方式标注英语单词的发音,如用汉字“冒宁”标注英语单词morning的发音,此类情况在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尤为常见。这种错误的学习策略不仅会影响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和发音,还会影响其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和掌握。当学习者进入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时,错误的学习策略会阻碍语言学习进程,导致中介语石化。

语言的学习既重视输入,又重视输出。当学习者缓慢、简单地学习第二语言时,能够较轻易地理解并掌握;当学习者大量并快速地被“灌输”第二语言时,则无法全面掌握知识,长此以往,易养成死记硬背、盲目记忆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或错误地使用词汇和语法,若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出现中介语石化。此外,学习者自身也会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错过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或不适应在母语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产生心理抗拒等,都会促使中介语石化。

(四)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可分为缩减策略和成就策略(Faerch&Kasper 1983)。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是缩减策略。缩减策略表现为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的第二语言知识后,学习动机减弱,使用已获得的策略交流。学习者在交流中使用简化的语言知识,追求表意即可,且其中存在不足或错误不主动更正,长期如此,便形成语言使用的僵化,最终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交际策略导致的中介语石化通常出现在具备一定语言水平的学习者身上。交际策略与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紧密相关。例如,以实现日常简单对话交流为目的的学习者在掌握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后学习动机减退,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简化的语言,仅追求表意。此过程中的语言错误被有意地忽视,从而形成中介语石化。

(五)过度概括

过度概括指学习者将语言知识和规则笼统化,这通常发生在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优化分析过程中。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很容易混淆或笼统概括类似的语言知识。在英语学习者中最常见的过度概括现象为第三人称单数和名词复数的混用。第三人称单数和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表现为单词以s结尾。此类问题最容易在初学阶段出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有意识地总结归纳既类似又有差异的语言知识,分化语言现象,优化语言结构。

二、中介语石化的具体表征

(一)中介语语音石化

语音石化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口语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学习者口语关键期的研究得到了部分证实,同时也遭到了一部分学者的质疑。语音包括语调、流利度、重音、音高、音长、声调等方面。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受到的影响不同。母语不同的学习者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例如,母语为韩语的儿童英语学习者能够准确区分元音,而成人则常常出现错误。

朗(Long 1990)指出6岁是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他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得出,绝大多数人如果在6岁之前未接触或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之后就无法获得纯正的第二语言语音。这一观点受到同一时期学者帕特科夫斯基(Patkowski 1990)的支持。帕特科夫斯基针对儿童和成人第二语言的语音展开了大量测试,发现并认为儿童学习者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语音的准确程度远胜于成年学习者,“完美口音”大多出现在儿童群体中。

当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错过语音发展关键期时,往往会出现语音石化现象。国内外学者针对语音石化研究出很多高质量的成果。张雪梅(2000)对比分析了汉、英不同语言的语言系统,从音位音段和超音位音段两个层面详细阐述了中介语语音石化的具体表现。杨文秀(2000)兼顾学习者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从目标、任务和评估三个角度阐述了语音教学的发展方向。赵萱(2006)从社会发展层面解读了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语音石化,指出在启蒙期缺少富有资质的英语教师,加上汉语的发音部位、发音规则和音素等不同于英语,导致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以汉语拼读方式学习英语,这种现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得以缓解。陈文存(2010)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总结并概括了语音石化现象语音替换、语音添加、语音省略和句子节奏错误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出母语的语音对整合第二语言语音的重要影响。

(二)中介语词汇石化

词汇可被区分为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Nation 1990)。接受性词汇指学习者在听和读等活动中理解的词汇,主要以被动或主动接受的形式理解和习得。产出性词汇要求学习者在口语和写作等活动中使用,即要求其主动输出。内申(Nation)指出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量和产出性词汇量往往不对等,通常具备更多的接受性词汇。这一现象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一致。学生虽然背诵了大量单词,但是无法准确使用。

词汇石化现象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吕文澎(2000)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较高阶段,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的发展能力并不与接受性词汇能力同步发展,而在某一水平上石化。董燕萍(2001)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分析、研究了不同范畴和不同等级学习者的词汇石化现象,并指出通过构建英语词汇学习动态模型推动词汇石化的瓦解。牛强(2000)从词汇心理表征、词汇网络建设策略和情感等内在心理认知机制层面给出了破解词汇石化现象的重要方法。李爱琴(2013)强调母语对中介语词汇石化现象的重要影响,词汇石化或多或少依赖母语,重视词汇的输入和输出,打破原有的词汇系统重新构建词汇网络是减少母语负迁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中介语句法石化

句法学习作为语言学习的较高层面,一般在语音和词汇等基础内容后学习。因此,在语言水平较低的学习者中,由于所学句法大多为简单的语句,且所学内容与母语联系较紧密,学习者的句法石化表现并不明显。但是,在语言内容较深、较难层面的学习者中,句法石化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句法石化一般主要受到母语的影响,如母语句法结构为“主+谓+宾”的学习者容易在“主+宾+谓”的二语句法结构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石化现象。

中介语句法石化的研究数量相对语音石化和词汇石化较少。柏桦、靳炎(2003)在分析学生作文后指出不同的学习者表现出的句法石化完全不同,在教学中既要找出句法的共性问题,又要找出句法的个性问题,且句法石化并不会长期存在,能够通过适当的教学弥补。常欣、王沛(2014)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计算了复杂语义条件对二语句法加工过程的影响,表明二语学习者在面对复杂、高深的句法时无法利用母语自动加工,影响句法的深入学习而呈现出中介语句法的石化现象。邱君(2018)指出中介语句法的石化现象往往直接折射出学习者较薄弱的对比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教师不够重视句法原型的讲授和培养学生对母语与二语差异的敏感性。

三、中介语石化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塞林克(1972)指出石化可被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我国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攻破英语学习的暂时性石化。采用巧妙、适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英语的语音石化受到语音习得关键期的影响。因此,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习得水平受到年龄和环境的影响。学习者要想习得标准的英语语音,需要尽早接触标准的英语语音,在良好的英语语音环境中学习。扎实的语音基础是学习者后续语言学习高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早期的英语学习材料应尽可能选择既贴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又真实、标准的语音材料。学习者还需要避免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产生冲突,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学习者的语音习得关键期通常在儿童时期。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儿童学习者的心理特点,选取简易、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给予正面的情感反馈,鼓励其纠错和调整。

英语的词汇石化消解既依赖学生的努力,又依赖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改变。英语词汇的石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记忆单词的目的是应付考试,以机械、重复的方式学习词汇,易造成词汇的石化。学生需要调整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掌握词汇的内涵而不是表面的汉语解释,运用所学词汇并构建英语词汇体系。教师构建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语境教学中输入并输出词汇,完成由输入到输出的闭环。借用文化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从书本走向生活运用,促进其英语语言知识的完整构建。

相对语音和词汇,句法的学习难度更高,要求学生具备对比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教师通过开展句法规则教学在学生句法系统中构建正确、标准的句法,引导其对比分析并总结概括汉语和英语在句法上的不同,从而突破英语句法的石化。句法石化的消解依赖学习者的产出性训练。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练习和训练,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灵活自如地使用词汇和语句。产出性训练以锻炼学生掌握句法意义为中心,以句法意义为基准点归纳句法规则和结构,从而培养其对语言规则和语言意义的区分与匹配能力,借助一定量的产出性训练最终打破其句法石化现象,推动其语言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第二语言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不仅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指导,还为我国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打破学习瓶颈的启示。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中介语语音石化、中介语词汇石化和中介语句法石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证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并总结概括了不同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表现特征。结合我国的实际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英语学习中语音、词汇和句法的暂时性石化都有规律可循、有法可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期学习英语语音,掌握词汇内涵,构建英语词汇体系,遵从句法原型创建语言体系。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句法母语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母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母语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