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2022-02-19 00:04赵苡硕谢舒晔
教育观察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留学生

赵苡硕,何 毅,谢舒晔

(浙江警察学院国际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关系的不断加深,创建安定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贸易发展成为很多沿线国家的迫切需求。同时,全球犯罪形势日趋复杂的现状也对各国加强国际执法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警务执法能力、迎接未来新的安全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接收警务留学生就读公安类本科及更高学历专业的公安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相较于医学、工科、经济管理等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较早、培养留学生数量较多的专业,公安院校的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起步较晚、经验较少。本文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分析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索适合公安院校的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提升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实效。

一、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浙江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2013年起招收警务专业本科学历留学生,2016年成为全国首家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公安院校,2018年开始接收中国政府国际执法人才奖学金成建制警务留学生。截至2021年6月,我校共招收警务留学生66名,主要为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和公安部外警培训项目奖学金生,生源地包括老挝、刚果(金)、莫桑比克、肯尼亚、安哥拉等国家。

我校对警务留学生本科人才培养采取“1年预科+4年本科”模式,制订了不同专业类别的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以通识平台、专业平台、拓展平台、实践平台为载体建构起包含汉语能力、国情概况、警务基础、警察技能、法律实务、专业核心等模块在内的课程体系,以提升警务留学生语言水平与警务知识技能;在日常管理中贯彻趋同化理念,参照国内学生警务化管理要求,强化对警务留学生的统一着装、集队行进、内务卫生、请销假、自我管理要求,逐步培养警务留学生遵章守纪、令行禁止的规范和纪律意识。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我校现已有两届共二十余名警务留学生顺利毕业、学成回国,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由于开展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年限不长,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匹配度不够。现有的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参照国内学生人才培养范本制订,虽然能够贯彻教育部关于“来华留学生在学科专业上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致,符合相应教育层次、专业的教育教学标准或相关规范”[1]的规定要求,但与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要及生源国警务需求并未完全贴合,这影响了后续的学科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二是警务留学生专业课程设置差异度、体系化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未能综合考虑警务留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国情文化背景;课程门类较为单一、特色亮点不够突出,未能较好地结合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研发特色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关联度不够高,部分课程的学期分配不够合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且未能形成体系,不利于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关联衔接。

三是警务留学生课堂教学模式现代化、创新性程度不高。由于现阶段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尚未完全纳入我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课程库统一管理,对比面向国内学生开设的各门类课程中热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警务留学生课程改革步伐滞后、创新成果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是警务留学生课程授课教师团队建设推进乏力。大部分授课教师以教授国内本科学生教学任务为主,在“兼职”讲授警务留学生课程时,对国内外学生不同学情、特点把握不够到位;从不同系部抽调的授课教师间交流较少,集体备课缺乏,未形成教学团队;师资来源相对单一,对实践类课程缺乏经验。

五是警务留学生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精准度需加强。我校针对警务留学生管理制订出台了《浙江警察学院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浙江警察学院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但只涵盖了警务留学生管理的几个方面,未能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对警务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存在过严过松、不到位等情况,影响了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二、公安院校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现有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公安院校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施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保障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改进措施,构建符合公安院校实际的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一)结合生源国实际,设定“共性+个性”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

公安院校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但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使得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足。以我校为例,对在读及已毕业警务留学生的问卷及访谈调查显示,不同生源国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国内主要犯罪类型呈现区域性特点,相应的,生源国对警务人才所需素质能力有着个性化的需求。以同属非洲的刚果(金)、莫桑比克和安哥拉为例,刚果(金)由于邻国众多、民族构成复杂,边境管控、跨国犯罪打击及不同民族纷争导致的恶性事件处置在日常警务工作中占比较重。宗教极端主义思想近年来在莫桑比克等国的传播渗透严重,导致相关国家所面临的恐怖主义犯罪威胁增长明显,此外,毒品相关犯罪、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这些国家也呈上升趋势。随着公路网建设的扩展升级,肯尼亚警务部门对道路交通管理、事故预防与处置相关警务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由此看出,各警务留学生生源国对输送来华就读警务专业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既有让其掌握警务基本理论和知识、警务专业技能等共性需求,也因为本国所面临的警务制度改革、特种犯罪类型打击、服务本国主要经济支柱及行业发展等实际问题存在差别化需求。

在设定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时,公安院校应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安部的支持,提前介入警务留学生招生工作[2],通过广泛调研掌握生源国对警务留学生人才的需求状况,形成包含语言运用层级目标、专业警务知识技能层级目标和国际合作交流层级目标在内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回应现实需求。

(二)结合区域性特点,构建“通用+特色”并重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过程是对专业知识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某个特定学科的操作规则进行的问题处理,另一种是围绕一项特定的应用而组织的问题处理。[3]对应升级版人才培养目标,公安院校对警务留学生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突出通用性和区域特色:搭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四大课程平台,形成包含警务基础知识、警察职业素养、法律知识、警务技能、警察通识课、专业主干课、语言文化课在内的课程模块[4],保障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在进行课程学期安排时,注重相关课程前后衔接的科学性、合理性,遵循“打牢基础更进一步”的循序渐进原则,将中国概况及文化类课程、法律知识课程安排在初始阶段,警务基础知识、警察通识课紧随其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专业主干课和警务技能课分插在中间学期,语言课重点分布在前两学年的同时贯穿于学习阶段始终。

同时,要注重分析本区域优势和特色,研发警务实践特色课程。以浙江省为例,省域内存在智慧警务杭州模式、新时代枫桥警务模式、义乌社会治理“浙江经验”、“最多跑一次”改革、“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战略、“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等丰富素材,将其凝炼成相应的课程或课程组成部分。 这样既能丰富课程门类,又有利于展现区位优势、传播中国声音,更好适应警务留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三)结合“互联网+”背景,实施“传统+现代”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讨论有很多,对警务留学生而言,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水平的限制,其对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法不适应。而在当前疫情常态化、人员往来受限的背景下,不少警务留学生滞留本国无法参与课堂学习,单纯讲授式的线上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创新教学形态、完善学业考核评价等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此,高校应制订政策措施鼓励警务留学生课程授课教师用好互联网资源,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在优化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在线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广泛开展“翻转课堂”及基于问题、项目、现象和案例的启发式、讨论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样态,为警务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指导与帮助,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课堂问答、随堂测试、作业测评等环节,了解学生学情、即时掌握学习状态;通过改进过程性评价方式,增强平时成绩赋分的科学性,在优化课程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反推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四)结合实战需要,打造“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师资团队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采用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6]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和教学样态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教师各方面素养的提高始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要素。

在开展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公安院校应当结合本校特色,打造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具备处置警务案事件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目前的警务留学生课程授课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校内专业课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存在以课程为界单打独斗的问题,教师也未能较好地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中,导致所开设课程与相关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融合度不够。而在具体课程讲授中,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涉及实务内容时也多以口头讲授的方式进行,警务留学生囿于语言水平,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有限。部分教师对公安实务接触不多,存在教学内容与实务脱节等现象。

对此,可以借鉴国内学生教学师资团队的组建形式,广泛吸纳人才。国内学生教学中实施的导师制,包含校内、校外多位指导教师。校内导师包括学生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校外导师包括校局合作单位和海外警务见习基地的资深教官等。[7]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形成团队,有利于互通有无,将专任教师长于理论和校外教官精于实务的优势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相对而言,对于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仍是重点。学校可以依托校局合作平台,拓展专任教师实践锻炼渠道,对专任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实战技能培训,在强化教学技能与方法提升的同时做好公安实务技能提升,不断提升校内师资的公安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五)结合留学生实际,制订“严管+温情”并重的管理和服务措施

“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在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中同样需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警务留学生人才培养离不开公安院校包括教师、学管干部、各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在内的全体教职工育人意识和责任担当的提升,育人的环节也不限于课堂上的数小时,而应覆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时间、全过程。

“严管+温情”并重的管理和服务措施需要学校做到:将警务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融入公安院校发展目标统一部署,一体推进,理顺警务留学生管理体系,由留学生归口管理部门牵头、校内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2];在现有制度规定基础上针对性出台警务留学生警务化管理规范及实施细则等专项制度,细化过程评价指标,突显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继续提升警务留学生管理服务的实效性、亲和力,在对警务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提升相关人员的政治敏感度、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沟通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在严管的同时融入关心关爱的温度,增强警务留学生在学校的融入感、归属感,为后续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留学生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环球警务专访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