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生海外学习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以“桂工百名学子看世界”项目为例

2022-02-19 00:04全克林
教育观察 2022年13期
关键词:团组双一流世界

全克林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1)

一、引言

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2017年,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自此“双一流”建设真正进入了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国际化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双一流”建设的逻辑原点和重要内核。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对高校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强调要继续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支持中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2]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3]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当与时俱进,明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双一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任务放在首位,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通晓国际事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海外学习项目主要指由各高校组织和安排的学生集体赴国(境)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进行短期的非学历性质的学习项目。[4]近年来,作为推进国际化进程的一部分,我国高校组织和实施了大量此类海外学习项目。这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培养其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海外访学项目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国门,拓展视野,体验其他国家的教育教学理念、异国风情、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海外访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学习国外的教育教学模式,了解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以及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从而形成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新时代大学生。国内外学者通过对海外学习项目进行研究,均认为海外学习项目在高校学生当中的实施和普及,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而且可以扩大国内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

二、项目概况

(一)背景

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搭建国际化学习平台,强化“四个正确认识”,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国门,正确认识世界和我国的发展趋势,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桂林理工大学于2016年推出了“百名学子看世界”访学项目(以下简称“看世界”项目)。

(二)主要内容

“看世界”项目围绕“双一流”学科研修、人文素质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体验等主题,开展专业课程学习、综合能力提升、文化交流体验等活动。“看世界”项目主要开展了学习和体验两方面的活动。

1.课程学习,主要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研修活动

学生参加学术讲座,修读专业课程,了解学科前沿和专业动态,熟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育创新能力。

2.聚焦学科前沿,强化专业学习

例如,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团组学员通过野外观测伏尔加河流域的地质状况、挖掘古生物化石等,不断强化专业技能;波兰罗兹大学团组学员实地学习水库工程运作、考察工厂博物馆,充分体验波兰的“工厂式浪漫”;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团组学员主要学习英国的珠宝设计理念,考察英国宝石协会、宝石检测实验室总部、英式珠宝街等,在中英珠宝设计理念的对比中,进一步开阔专业视野、提升珠宝设计品位;波兰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团组学员深入学习当地主要建筑风格;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团组学员学习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考察黄金海岸及拜伦湾景区,学习其创新的管理方式与服务理念;德国魏玛包豪斯艺术学院团组学员学习黏土动画、模具制作等课程。

3.体验东道国社会与文化

(4) 产生一个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μ∈(0,1),将其与鸟蛋被发现的概率Ra对比,保留Kt中被发现概率较小的鸟巢位置,对被发现概率较大的鸟巢位置进行随机改变,并与上一步Kt中的位置进行对比,保留测试值更好的位置,从而得到一组更佳的鸟巢位置:,,,…,

学生亲身体验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节日风俗和人文景观等,进一步了解国外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参观考察当地知名企业、学府和国际组织,开阔眼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团组学员在互动式课堂中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并通过到华文小学支教、到绿坊农场学习采集橡胶和制作沙琪玛等,深入领略马来西亚多民族融合的文化魅力;泰国兰实大学为团组学员安排了泰语学习、泰式编花环和折荷花艺术、泰国传统食物制作、五彩瓷制作等实践体验,团组学员也向兰实大学的师生展示了中国的书法与民间剪纸工艺,双方在交流中感受了中泰文化交融,深刻体会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泰合作带来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法国阿纳西职业技术学院团组学员在“湖畔课堂”听阿纳西副市长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讲解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及野生动物保护的情况;日本爱媛大学为团组学员精心安排了日本文化研习课程,学员进行了日本语言文化、茶道花道技艺、动漫文化等学习和体验;新西兰IPU国际学院的教师以新西兰的童话故事带领学员展开了英语专项学习之旅,通过文化体验和趣味游戏等形式,让学员在了解新西兰文化的同时提升了语言能力。

(三)实施成效

“看世界”项目的顺利实施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和知名度,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桂林理工大学的“看世界”项目是广西区内高校首次由学校大规模资助学生出国访学的项目,此后其他高校也纷纷出台了类似的项目。该项目从2016年至2019年共派出778名本科生,共计54个团组,前往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21个国家开展学习交流。该项目主要以“双一流”优势特色专业学科建设及创新创业专项项目为依托,开展特色专业课程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项目研发等。

“看世界”项目通过学生的学习、访问、实践等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使中国学生接触和体验世界各国的社会与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良好风貌展现给了各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与到访国家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友好交流,发挥了民间外交渠道的作用。例如,2018年哥斯达黎加第一副总统兼外交部部长巴尔(Epsy Campbell Barr)女士在哥斯达黎加外交部亲切接见该项目赴哥斯达黎加交流学习的全体师生并出席开班剪彩仪式,她指出,桂林理工大学的“看世界”项目促进了两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为两国青年学子彼此了解、相互学习与借鉴、开展学术交流创造了更多机会,也为两国教育交流开创了新模式。

2.助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看世界”项目聚焦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拓展,旨在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参与海外高校或企业的学习和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运用能力、用外语进行沟通协调和交际能力、适应多元化的跨文化生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素养。

在“行走”的课堂里,学生不仅提升了外语交际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国际视野;不仅研修了现代工业技术,还提升了综合素养;不仅体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还提升了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在第十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上,“看世界”项目学员与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的师生代表齐聚吉隆坡,围绕“国际互助”“时代发展”等多个议题开展分组讨论。“看世界”项目学员积极交流,以中国情境为对话出发点,展现中国青年、桂工学子的独特视角,共同探讨全球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看世界”项目学员在学习结束后普遍表示:“看世界”的学习经历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而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牢记新时代赋予新青年的使命,以青春之力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从“看世界”项目的实施运行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看世界”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体验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角,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使学生为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做出合理的、有远见的规划。参加过“看世界”项目的本科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硕、博)的比例高于桂林理工大学平均水平。

(四)存在的不足

“看世界”项目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项目开发与设计

目前,“看世界”项目中一般性的文化体验团组数量和参团人数均占大多数,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团组比例偏低。此外,现有本科生海外访学项目多数为利用假期实施的1—2周的短期游学项目,专业学习项目时长多在2周左右,3个月以上的长期项目很少。因此,学生很难在专业学习上取得真正的突破。此外,出于多方面原因,学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的访学项目偏少,合作项目层次参差不齐,合作大学的教学和学术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也存在较大差别。

2.工作机制、过程服务和管理以及绩效评价工作还有待改进

在“看世界”项目中,学校国际交流处主要负责以下工作:项目的开发,与境外高校或机构开展联络和项目设计;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要求确定项目相关课程设计、行程安排、费用洽谈等事宜,并负责项目规划及预算的上报;开展行前外事安全教育,行程中与外方沟通处理突发事件,项目后期追踪及总结。学校团委负责以下工作:项目实施前的项目宣传、报名遴选、行前教育、安全教育、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党建、团建工作;项目后期追踪及宣传工作。教务处负责学生在境外高校所学课程的学分认可和置换工作。各相关学院配合开展学生的选拔、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党团建及学分认可和置换工作。

海外访学项目是学校的统筹项目,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积极沟通,但其实施过程的工作机制尚未理顺,对学生的服务和管理仍然有许多不足。一是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缺乏对学生的海外访学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情况反馈以及海外访学成效的评估。二是关于课程的替换和学分的转化缺乏统一执行标准。三是学校和学院奖学金政策制订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

综上所述,当前,桂林理工大学的“看世界”项目存在以短期项目为主、工作机制尚未完全理顺、过程服务和管理不到位,以及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看世界”项目对学生专业学习贡献度低,未能完全满足学科建设及学生成才成长等方面的现实需求。这些也是当前地方高校海外访学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对当前的海外访学项目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系统改革。

三、关于优化地方高校学生海外访学项目的思考

(一)切实服务“双一流”建设

地方高校在推动海外学习项目工作时,要兼顾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接受程度。[6]地方高校应改革现有项目体系文化体验项目多、服务专业学习的项目少,以及短期项目多、长期项目少的现状,构建新的项目体系。在新体系下,海外访学项目应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要求,转变核心目标,由以文化体验和通识教育为主转向以服务专业学习为主,提高项目内容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匹配度,着力提高学分项目的比重,以及3个月及以上长期项目的比重,让学生能够通过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海外交换留学、实习实训和游学等活动,了解专业前沿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二)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

地方高校应改革此前海外访学项目工作机制不顺畅的状况,构建各相关主体通力协作的海外访学项目新机制,推动成立学校一级的国际合作育人协调议事机构,由分管外事或教学的校领导牵头,外事、教务、研究生、学工等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制订相关工作的流程和规范。新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海外访学项目课程安排与对接、学分认定、学生遴选与资助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并有效实施质量监控是优化海外访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以成果为导向,通过实证研究、实际考察和经验总结,对项目进行量化评估,并设定学生海外学习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力图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海外绩效评估方案。[7]因此,地方高校应通过实际调研,对历届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从不同角度分析海外访学项目的利弊因素;建立质量考核制度,包括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实习实践成效、组织纪律情况、成果展示情况等,完成海外访学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团组双一流世界
东风汽车股份:海外出口大跨步前进,赶超 2021 年全年
习总书记“下团组”
习近平下团组的6 个重大关切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提升科研团组情报分析能力的学科化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