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的嬗变及展望

2022-03-02 05:16单连春单俊宇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工作

单连春,单俊宇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对外宣传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50,并将对外宣传工作生动地表述为“到国外去做思想政治工作”[1]121。因而,回顾我们党对外宣传工作的历史,对于认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正确把握对外宣传工作的规律,切实加强党对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通过向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断树立和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为理念的对外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为争取国内外对革命斗争的支持,必须把对外宣传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因而,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探索对外宣传路径,运用多种渠道严正驳斥敌对势力的诋毁和污蔑,积极宣传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营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在国内,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在共产国际的援助下建立了中俄通讯社、华俄通讯社、外国语学社等无产阶级通讯社。他们培养宣传人才,向中国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俄国的真实情况,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另外,这些无产阶级通讯社也将中国国内报刊的主要内容翻译或重写后传递给苏俄民众,引起了苏俄民众对中国革命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国际上,早期旅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这些人主要由一批寻求革命真理、立志报效祖国的革命青年组成,比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蔡和森、周恩来、邓小平等。他们在欧洲勤工俭学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团结华工、组织革命团体的重要性,为此他们创办通讯社和报刊向海外同胞介绍国内的革命形势,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呐喊。比如,当时旅欧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办的工学世界社与《少年》《赤光》等杂志,积极宣传报道欧洲工人运动,希望以此唤起青年共同跟强权进行斗争。

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战争的洗礼促使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为了适应当时革命的需要,这一时期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主要是澄清谣言、推动抗战。当时由于我们党的力量比较薄弱,再加上国民党在宣传方面进行全面封锁和控制,党的对外宣传活动只能在有限区域和领域内进行。当时,国民党利用自己的宣传优势,将共产党的形象丑化为“文匪”和“流寇”,营造出共产党都是“留着长胡子”“喝汤的时候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皮包里夹带土制炸弹”的“江洋大盗”形象[2],并且还将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污蔑为“土匪与共产党骚动”,使得国际社会无法了解我们党的真实情况。为此,我们党积极借助外国记者向世界宣传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和新兴的“红色中国”。特别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共产党喊出了“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的口号,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方针主要是“宣传出去,争取进来”。这一时期,我们党对对外宣传工作非常重视,周恩来曾经说过:“笔战是抗战的先驱,也是抗战的后盾。”[4]“笔战”就是指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为了配合抗战的需要,我们党制定了“宣传出去,争取进来”的“笔战”方针。其中,“宣传出去”主要指加强国际宣传。我们党利用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全面抗战路线、报道战争的真实情况,不断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援。这一时期,由于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抗日,国民党在宣传领域的封锁有所放松。利用这一契机,我们党创办外宣刊物、创建专门的宣传机构,并在海外组织抗日宣传团队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创办《新华日报》《先锋报》、创建香港“八办”、组织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就是当时的重要对外宣传工作成果。在积极“宣传出去”的同时,我们党适时提出“争取进来”的对外宣传工作方针。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进行合作,我们党利用外国记者的采访报道将自己的方针政策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抗日事迹宣传出去,粉碎了国民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企图。此时,我们党的对外宣传主要是依靠人际传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出版。埃德加·斯诺利用进入延安后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报道中国红军及其领袖的活动,纠正了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污化的国际形象,让世界了解了延安、认识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进一步贯彻“宣传出去,争取进来”的对外宣传工作方针。不过,此时对外宣传工作主要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澄清中国内战的真相,同时宣传我们党民主建国的理念,争取海外华侨回国建设新中国。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斗争为理念的对外宣传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作为执政党进行对外宣传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主要依据我国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进行布局,表现出以外交斗争为导向,以“一边倒”“反帝反修”“联美抗苏”等为工作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内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局面,要破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封锁,就必须走“联苏抗美”的道路。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呈现出“一边倒”的特征。在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下,我国改善了“一穷二白”的局面,并且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过,我们党认识到当时采取“一边倒”的方针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要突破美国的封锁与苏联的控制,在对外交往中就要在保持苏联阵营成员身份的同时努力争取“中间地带”。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原则。总之,上世纪50年代,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获得苏联的支援,我们党紧紧围绕新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建设部署对外宣传工作,即在注重“一边倒”的同时又团结新兴的亚非民族国家,积极营造了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上世纪60年代,随着苏联出现“联美反华”的征兆并不断触及中国的国家利益底线,我国开始以斗争姿态与美苏两国对抗。具体而言,一方面,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冲突而关系逐步恶化,进行了长达10年的论战。中共中央以《红旗》《人民日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发表了9篇批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抨击了苏联罔顾盟友利益而与美国媾和的不义之举。苏联则将诸如《友好报》这样的中国对外宣传刊物清除,并且为了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而在《真理报》上以公开信的形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名道姓的批评,极力渲染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矛盾和分歧。随着论战的深入,中国最终彻底脱离苏联阵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民族国家的独立身份。另一方面,虽然美国在台湾的军事行动导致中美关系长期紧张,但是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中国希望缓和中美之间的关系。不过,由于当时越南局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变得波诡云谲。为了反对美国的霸道行径,避免出现腹背受敌的局面,中国在对外宣传中抨击美国的战争恶行,以非公开的方式进行援越抗美,号召建立世界范围的反美战线。当时,对外宣传工作主要是以“放空炮”的方式配合军事方面的行动。总之,这一时期由于我国与美苏两国的关系都较为紧张,对外宣传工作继续以争取“中间地带”为主。不过,当时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受极“左”路线影响一度陷入混乱,造成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处境。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在美苏对抗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苏联在亚非拉等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与此同时,美国也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其盟友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却得到了大幅提升,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际霸主地位采取了收缩战略。在此国际背景下,为了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毛泽东适时提出了“一条横线”的对外宣传理念,主张积极同美国及其盟友进行合作以打乱苏联的扩张战略部署。不过,为了避免陷入“非苏即美”的误区,我国始终没有放弃争取“中间地带”的工作。因此,为了寻求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支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对外宣传工作中提出了“第三世界”的概念,主张联合第三世界国家抗击苏联的扩张。总之,这一时期由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再加上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台湾当局重返联合国,正式进入国际舞台。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和合”为理念的对外宣传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形势变化与国内建设的需要,我们党不断调整对外宣传工作战略。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对外宣传的不结盟,抑或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宣传注重建立伙伴关系,都体现了我们党对外宣传工作的“和合”理念。

上世纪80年代,美苏冷战的态势发生了改变。由于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以及长期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苏联经济迅速下滑并爆发经济危机,导致其社会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无力与美国抗衡,冷战态势因而走向缓和。为此,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战略不再是联美抗苏,而是与美苏保持等距,即既与美国保持合作又与苏联缓和关系。这一时期,我们党汲取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教训,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国策。在此背景下,当时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战略调整为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强调全面开放,突出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争取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为我国经济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总之,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突破了“非苏即美”的结盟与对抗思维,由宣传战争转向宣传和平。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联解体,冷战格局宣告终结。“一超独大”的美国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并不断发起挑衅。因而,这一阶段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仍然肩负一定的斗争使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我国恢复了对外宣传小组的建制以继续发挥其斗争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体系,进一步推动不结盟战略,即与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广泛建立伙伴关系成为我国外交活动的重点。为此,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和合”理念开展对外宣传工作,通过介绍中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理念的对外宣传工作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风云突变。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元气大伤而至今未能恢复元气。以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的推特政治为代表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世界正进入后西方秩序时代,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秩序正趋于崩溃。与此相对应,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党的十八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为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为此,在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下,为进一步打破西方的话语权垄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1]339-340由此,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由服务现代化建设、向世界介绍中国转向在全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这一时期,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理念,对外宣传工作在宣传范围、对象、内容和平台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宣传范围方面,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由对外宣传转向全球传播,即不同于以往单向灌输、忽略信息的新闻价值和传播互动性的传播方式,转向适应中国历史方位的转变和构建新型国际传播秩序的需要进行无国界、多主体、多元化、多维度的全球传播。在宣传对象方面,由对外宣传的大传播转变为精准传播,即改变配合扩大宣传范围的需要、对宣传对象不作细分的大传播方式,更加突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因国施策,以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宣传对象,力求做到精准传播。在宣传内容上,由对政策方针的解读转变为讲述中国文化和故事,即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不仅讲清中国的施政方针,而且借助生动的故事和独特的文化引导世界各国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在宣传平台方面,由国家平台发展为“四全”媒体。经过不断发展,我国构建了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主体的“一社、两台、两报”的对外宣传媒介体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科技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提出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概念,强调要更加立体化、智能化、多层次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示当代中国的大国形象。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理念,努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以展示良好的大国形象。

五、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的未来展望

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的历史,可以发现其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而展开。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通过更新对外宣传工作理念,创新对外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对外宣传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奏响新时代对外宣传的交响乐,塑造良好的东方大国形象,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

(一)更新对外宣传工作理念

在对外宣传工作的实践中,从“革命”“斗争”“和合”到“讲好中国故事”的工作理念的变化,表明我们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始终根据时代需要而适时进行调整,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对外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既要对外宣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历史成就,又要面向未来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着重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讲清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以及发展道路,批驳各种无端的质疑和不实攻击;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的需要,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及时介绍世界各国的新情况,在加强传播互动性的过程中推动各国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新时代的对外宣传工作要迎合我国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对外宣传工作理念,创新对外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对外宣传工作体制机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声音。

(二)创新对外宣传工作方式方法

毛泽东在谈到工作方法时曾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5]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同样需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从我们党对外宣传工作的历史看,对外宣传工作方法历来受到重视。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利用人际传播方式进行对外宣传工作,很好地完成了澄清谣言、塑造党的良好形象的工作任务。当前,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历史起点上,对外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特别要利用互联网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加快国家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构建新型对外宣传话语体系。比如,不顾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新冠病毒对中国污名化,在国际网络舆论中掀起攻击中国、丑化中国形象的浪潮。作为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加强新闻媒体海外传播能力建设,科学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做好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坚决维护我国不断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发展大局,坚持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统一,着力构建新型传播体系。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如今,为了维护经济发展稳定大局、营造和谐友好的国际环境,对外宣传工作要注重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协调统一,即既要注重引导国际社会客观真实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消除“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全输论”等国际政治谣言的不利影响,也要积极引导国民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际新形势、新格局,培养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总之,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要统筹协调、谋划全局,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对外宣传工作大格局。

(三)完善对外宣传工作体制机制

为了发挥对外宣传工作凝聚力量、形成共识的作用,我们党依据不同时期对外宣传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其工作体制机制。当前,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面临着更多不确定因素,必须通过深化工作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使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工作一体化发展,形成对外宣传工作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具体而言,对外宣传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工作,尽管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其管理体制建设,但是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机构不健全、多头管理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对外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为此,必须建立规范、畅通、协调的“大外宣”体制,实现组织管理和思想引导二者相互结合,为对外宣传工作提供更多动力和活力。对外宣传机制指对外宣传工作启动、运转以至终端效果监测等相互衔接、联动的运行过程,它反映了我们党对外宣传工作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动的具体过程。为了建立运转更加协调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应该注重建立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对外信息发布制度,建立舆论引导机制以及对外宣传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断增强对外宣传工作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