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统编教材初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2022-03-04 23:25王芳庭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习作微课作文

王芳庭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统编初中作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利用微课导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灵感;以读促写,为学生作文升格提供支架;搭建平台,优化作文评改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盘活写作资源、拓展作文教学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统编教材作文

2017年9月开始,统编语文教科书在全国开始使用,其中作文教学内容的调整力度非常大,也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极大关注。研究统编语文教科书作文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和编排意图,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探索信息化背景下部编版初中作文教学的模式和策略,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根据平时的写作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见解。

一、微课导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灵感

(一)借助微课,激发写作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微课能将图片、文字、声音各种素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设与写作有关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如在执教七年级上册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多角度观察》时,微课依次播放水墨山水画、油画以及山水视频。学生思考:哪一个更加生动?更能打动人心呢?学生会发现第一张照片呈现的只有画面,第二张照片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色彩,而视频呢?它不仅增添了色彩,又增添了听觉和时空的转化。所以,山水视频更加生动,更加能打动我们。微课的播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景物描写要学会多角度观察,一举两得。

(二)借助微课,激发写作灵感

有一句话叫:“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现在的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眉头一皱,两眼发呆,痛苦万分。究其原因是没有写作的灵感,不知道些什么。借助微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例如在执教八年级上册写作《景物描写抓住特征》时,微课播放学生在“发现校园之美”观察活动中拍摄的小视频——“校园一景”,作为课内训练“描写景物”的素材展示,同时展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关百草园中动植物的描写,学习通过定点观景、动点定景、移步换景、按照一定顺序等方法来抓住特点景物。视频素材中的鸟语花香不仅让学生发出来赞叹,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灵感,原来写作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名家段落的赏析让学生掌握的写作的方法,消除了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以读促写,为学生作文升格提供支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阅读是输入,作文是输出,教师要善于挖掘新教材当中的优秀范本,细细品读,以读促写,为学生作文的升格提供支架。新教材在八年级下册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写作单元《学习仿写》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如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场面描写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安塞腰鼓》详细描写跳舞的文字,然后引导学生从用词、句式、修辞、结构、写法等各方面进行细致评点,最后归纳出“排阵布局总分总,喻前本后形象美”的场面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观看老师上课前发到语文学习QQ群里的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跳绳的场面,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学生有了仿写的范本,掌握了方法,又有视频的回放,場面描写练习也就有了抓手。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可见,模仿不是目的,在模仿的基础上提升、发展、再提升才是目的。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是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写景散文,用昆明雨季中的特有景物菌子、杨梅、缅桂花将昆明的雨季写得形象具体,立体可感。这种写法也可以借鉴,咱们徽州的景物、食物也非常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那能不能写一篇《徽州的雨》呢?学生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其中有一个学生的作品《我爱徽州的雨》,以其清新的文字、浓郁的情思感染了编辑,发表在《安徽青年报》上,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先写后教,切实提升写作质量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常用先教后写的模式。教师的课堂预设非常充分,选材、立意、结构、写法,教得面面俱到,这种模式在帮助孩子比较顺利地完成习作固然有一定益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教师不知道学生在写作中最需要指导的地方,往往出现该教的内容没有教,如同盲人摸象。实践证明,习作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不管写得如何,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即在需要教的地方教,使存在的共性问题得以真正解决,从而提升习作质量。“先写后教”作文教学课堂流程往往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是微课提供素材、审题要求和写作思路,为学生的初次写作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个“写”并不是学生放任自流的“写”,而是教师利用课件或微课指导下的“写”。第二步是“教”。教师在广泛阅读了学生的习作之后,发现、筛选习作的问题,确定教的内容。解决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具体操作时,可以将这些问题通过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展示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评价、讨论,提出修改方案,最后教师总结相应的写作方法。这样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第三步是“改”。在学生的充分讨论和教师的归纳总结之后,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教师也可选择修改之后,进步较大的习作和原习作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说说效果以及修改的理由,再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让学生明白:原来,我也可以把作文写好。

信息化背景下统编教材初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四、搭建平台,优化作文评改方式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改、教师评,工作量大,劳神费力不说,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作文的评改方式理应得到创新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课内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习作展评不必多说,广大语文教师都已经采用。其实,作文评改还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利用QQ或是微信建立学习群,建群前首先要分组,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人数以6人为宜,分组应依据自愿原则和互补原则。选出1至2名认真负责的、写作水平比较高的组长,主要负责收发作文(电子稿或是作文照片)、安排批改、组织小组评议和推荐佳作等工作,每个小组要取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组名并阐释理由(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学习群平台搭建好之后,就可以将习作发在群中,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看到组内其他同学的作文,这样既可以发现、学习别人的优点,也可以找出别人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这种学生互评的模式能够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一方面,评改者在批改他人作文的同时,实际上也是自我审视、自我提高的过程,他们能见贤思齐,从同学这面“镜子”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短板,实际上也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习作作者也因评改者的肯定而备受鼓舞,因评改者指出的问题而有了改正的方向,力求写得更好。在评改过程中,从修改文字,到给出评语,到小组讨论,全都是学生全程参与,整个互评互改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学生为主体。在这里,学生是作文训练的主人,既是写作者,又是评改者,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点赞、质疑,各种看法在这里聚集,各种观点在这里展示、辩论。这就可以使学生的内驱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得到最充分的培养和展示,同时还改善了师生关系,形成师生平等对话的民主氛围,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场面。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统编初中作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盘活写作资源、创设愉悦的写作环境、拓展作文教学的途径。通过写作训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本荣.问题与改进:“部编本”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學\[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9(26):1921.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习作微课作文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