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开展德育渗透工作的重要性

2022-03-06 23:56黑龙江省嫩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李洪雷
黑河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任德育工作德育

黑龙江省嫩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李洪雷

我国高中育人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素养。”新时期高中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这个时期又是最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侵蚀的一个阶段,学生会出现一个特殊的心理期。随着当今新课程改革项目的不断推进,教师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指导作用。

一、高中科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素养薄弱

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科任教师不仅教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目前的教学中,科任教师的工作素养仍然相对薄弱。教师和学生每天接触最多,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可以从教师身上学习很多的知识,尤其是教师的人品,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十分重要。有些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政治教师的事情,自己负责教好本学科内容就可以了;有的教师懂得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可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没有很好形成,用自己错误的价值判断,教会学生错误的价值选择,反而适得其反,这些现象无疑对当前德育教学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德育工作方法相对过时

一些科任教师掌握的德育工作方法相对过时,沉迷于老式的说教,缺乏一定的创新性,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如果这样下去,学生会对德育产生消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的高中生很难投入到德育学习中,导致德育教学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二、提高高中教师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德育工作内容

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教育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科任教师采用一系列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后,需要立即考虑德育工作中的内容更新,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当然,科任教师仍需遵守德育课程提纲,在实现德育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更新当前高中生德育的内容,以便更好地确保德育的顺利发展。

科任教师应注意日常班级教学秩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细微的方式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如教师可以关注社会上关于好人好事的新闻,收集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或者制作印刷材料分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其中包含的道德价值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随着高中班级德育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学生的文明生活习惯将得到平稳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好学生并遵守学校纪律,做遵守法律的好公民。

(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德育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课程改革完全推翻了历史传承的传统教学机制,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群体身上,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学习活动。科任教师的热情可以鼓励学生有意识和积极地学习,达到热爱学习的程度,建立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在高中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条件,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注重学生的潜能,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高中生正处于冻结框架式生活和智力素养建设时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错误。学生犯错之后,教师不应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应找出犯错的原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获得积极的转变。使学生了解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当意识到自己做错时,应立即纠正自己的错误和行为。营造和谐宜人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心情轻松愉快,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增加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接受上,还要指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突破传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学习道德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分配一个小任务,并让学生对父母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产生尊重父母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也会很有成效。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知识、理论和生活彼此结合起来,完全参与到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立足教学内容,拓宽教育资源

教学中要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挖掘课程资源,提升知识点立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爱的是什么样的国,国是如何发展的,国的未来在哪,对学生进行国情、国史和党史教育。国情、国史和党史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在课本现有资源不足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矛盾中,一定要统筹兼顾,适时拓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述进一步详细讲解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基于教材,又突破教材,挖掘资源,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

(五)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时效性

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无疑为教学厚植品德教育奠定了基础,打下了地基。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在课堂的主阵地中,科任教师努力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然而,时代在发展,学情在改变,科技在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单独的讲解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中一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将课堂视野转向课外。课堂内多媒体的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节课的前2 分钟,观看一个爱国主义小视频,听一首爱国主义歌曲,背一首爱国诗篇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课后,引导学生去博物馆、党史馆、烈士纪念碑参观,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提高思想认识,家校共育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丢掉家庭教育这个重要阵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的家校氛围,会耳濡目染地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一定要抓住家庭环境这个重要资源。课后参观作业可以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爱国的视频、素材可以发到家长群里一起学习,如今年的新冠疫情,未改版的教材中并没有这个素材,但是,有一个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知识点是一脉相承的。抗疫精神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和学生在抗疫中的表现、做法和态度等方面加以引导。

(七)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德育渗透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学生的爱国思想情感、价值观取向情感也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中学生处于青春的萌芽期,生理和心理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逻辑思维、看问题的角度、推理能力、自控能力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他们易怒、冲动、情感的持续性短暂。所以,科任教师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要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如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因其生动性和形象性往往能够给人们强烈的情感体验,《红海行动》和《战狼》等电影着实点燃了一批爱国主义青年的参军梦想,来回报和建设自己的祖国。

高中学生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和践行者,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使学生形成更积极、更健康的价值观,使高中生拥有健康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科任德育工作德育
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谁维持?
一拉二挂三点赞,让学生爱上科任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