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指导方案

2022-03-14 08:37
种子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尿素高产栽培

蒋 忠

(射阳县千秋镇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300)

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要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确保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相比传统水稻插秧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能在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率的同时,降低水稻种植成本,还具有较快的水稻种植速度、较高的水稻种植质量等优点。应用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能有效保障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1 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实践价值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稻米的营养价值极高,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稻谷经过加工后,其副产品用途广泛。水稻作为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种植适应性较强,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栽种。我国水稻种植中,人工插秧是水稻种植的主要方式。当前农业劳动力紧缺,如果只依靠人力栽种,无法实现大规模种植,不仅增加成本投入,还会大大降低栽种效率,导致产量大幅减少,无法达到对水稻产量的基本需求。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并且机械化操作不受天气情况影响,能够承受高强度作业。插秧机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秧苗的移栽率。这种水稻种植模式主要是采用集中工厂化模式,能够提高水田的栽种密度,提高水田的利用率,加快插秧速度,有利于缩短种植时间,还能够实现水稻种植的集中化管理。机插栽培模式主要利用宽行浅栽方式,适用于现代机械化作业,在现代水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式种植模式逐渐转变为大规模经营。利用机插高产栽培作业可以实现大规模、大面积水稻种植生产。通过规模化经营,能保证穴苗数充足,根据种植要求合理把握施肥时间及施用量,降低秧苗病害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为我国规模化农业生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2 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指导方案

2.1 目标产量

水稻机插的目标产量为单产9 750 kg/hm2。

2.2 主推技术

一是推广小麦秸秆高质量还田深耕深旋精整地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二是推广高产优质口感好的南粳9108、淮稻5 号等水稻品种以及种子处理技术。三是推广钵苗机插栽培与一栽就管技术,综合运用壮秧,合理密植、施肥,提高栽插质量等栽培技术。四是推广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技术。五是推广浅—搁—湿丰产优质高效灌溉技术,即前期浅水勤灌,脱水露田增氧,促蘖生长,中期要科学因田因苗制宜,适期适度搁田,促根控蘖,后期壮根保叶,坚持干干湿湿,间歇灌溉,保持清水硬板,适时断水收割。六是坚持预防为主,运用生态、物理、生物手段和精准施药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七是推广水稻的抗逆增产生化剂制,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八是水稻成熟前,适期断水,及时机收技术。

2.3 实施步骤

2.3.1 栽前准备

1)备足良种、肥料。按用种量75 kg/hm2准备南粳9108 或淮稻5 号水稻种子;肥料运筹,施40%水稻配方肥(18-14-8)525 kg/hm2、尿素525 kg/hm2。

2)培育适龄壮秧。适当稀播,播种均匀,秧苗适龄是培育壮苗的关键。

3)营养床土准备。1 hm2大田备足1 500 kg 左右经过培肥熟化的过筛细土,每盘用土量2 kg 左右;另需未经过培肥的过筛细土(风化土)2 kg/盘作为盖籽土。

4)秧田准备。选择地块平整,土质肥沃,运秧方便,排灌条件好的旱地。秋冬未喷过除草剂的田块作秧田,按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50 留足秧田,在经过冬耕、冬冻培肥的基础上进行精耕细耙,确保床平土细、表里一致。播种前10~20 d 初整土地,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 cm,再上水整地施肥作畦,畦宽1.6 m(横摆两张盘),畦沟宽0.35~0.4 m、深0.2~0.3 m,畦面高低差不超过1 cm。秧畦做好后排水晾板,至畦面上不陷脚。摆钵前1~2 d 再对畦面铲高补缝,使畦面达到“平、光、直”的要求。

5)种子准备。播前做好精选稻种、晒种、药剂浸种和药剂拌种工作。

6)确定播期。根据“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避免超龄秧”的原则,依据小麦茬口、大田耕整、沉实时间及插秧进度推算播种时间,分期播种,一般育秧时间在5月15—25 日,秧龄25~30 d,叶龄在4.5 叶左右。

7)秧盘准备。1 hm2大田备足675 张左右软盘。精细播种,每张秧盘用干种子100~120 g 为宜;撒盖籽土,盖土厚度0.3 cm;上水湿床,灌满墒沟水,水不爬畈,使营养底土和盖种土润湿,保持满墒沟水;盖无纺布,无纺布覆盖四周封实,高温高湿促齐苗。

8)苗床管理。在播后3~5 d 秧苗出土2 cm 左右,第一完全叶抽出时(露青),于傍晚揭膜炼苗,揭膜时灌1 次满墒沟水,使盘土保持湿润;一叶一心期灌薄水追施断奶肥,每盘施尿素2 g(即50 张盘施尿素100 g),二叶一心前期湿润灌溉,以后控水旱育;做好苗期飞虱、稻蓟马及立枯病、苗瘟等病虫防治;移栽前3~4 d追施出嫁肥,每盘施尿素3 g(即50 盘施尿素150 g),秧苗中午卷叶时,傍晚补水护苗,缺水面积过大可灌“跑马水”,做到畦面无积水,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9)精细整地。麦秸秆还田的田块,在麦子收割时,留茬高度和秸秆切碎长度控制在5~10 cm;机插稻大田整地要做到田平,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 cm,达到“寸水棵棵到”的要求,表土上烂下实。

2.3.2 移栽阶段

及时栽插,合理密植,提高栽插质量。

1)沉实土壤。水田整平后剩泥浆水施用40%水稻配方肥20 kg 沉实2~3 d,表土软硬适中,作业时不陷机,保持薄水机浅插。

2)合理密植。一般在6 月20 日前栽插25.5 万~28.5 万穴/hm2,每穴3~4 苗,行距25 cm,株距14~15 cm,6 月25 日前栽插30 万~33 万穴/hm2,每穴4~5 苗,行距25 cm,株距12~13 cm。

3)栽插时要求。浅栽深度调控在2 cm 左右,秧苗随取随栽,不栽插隔夜秧和超龄秧,达到浅、稳、直、匀的栽插质量要求。

2.3.3 机插秧大田管理阶段

1)返青分蘖阶段。早施分蘖肥:水稻机插结束后,及时灌水护苗,3~4 d 落干,1~2 d 后再上水,施活棵肥(分蘖肥)一般施用尿素187.5~225 kg/hm2,并结合使用封闭除草剂(丙草胺及其复配剂)。看苗补施壮蘖肥:一般在栽插后10~15 d 视苗情可再施尿素150 kg/hm2,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水浆管理:活棵后实行浅水勤灌,待水落干后2~3 d 再上水,如此往复,协调水气,做到前水不清、后水不进,使土壤含水高度饱和到有浅水层之间,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2)适时搁田。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苗到不等时”是在有效分蘖终止前,只要单位面积内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即茎蘖数达到300 万苗/hm2左右时开始排水搁田,进行早搁、轻搁、多次搁,以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苗到不等时”指到了拔节始期前后,无论茎蘖数多少,均匀酌情排水搁田,一般从开始抽穗前35 d 就是搁田开始时间。

3)搁田程度。搁田采取早搁、轻搁、分次搁原则,不可一次重搁。搁到稻叶竖挺,叶色褪淡,白根铺满地,田土沉实,田土不发白,田边有少量细微裂缝。复水后,应满足板硬水清、田中不陷脚的要求。

2.3.4 病虫草害防控

1)草害。主要是稗草,然后是少量千金子、马唐及部分阔叶草和莎草。一般在水稻栽插后20 d 左右,选用适当药剂进行茎叶处理。施药前放干田水,用药后2~3 d 上水,保水5 d 左右,提高除草效果。

2)病害。主要是稻瘟病及分蘖末期的纹枯病,视病情适时用药。

3)虫害。主要是大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稻飞虱,根据病虫信息及时用药。

2.3.5 分蘖期

看苗使用抗逆生物制剂,防僵苗、抗倒伏。

2.3.6 拔节长穗阶段

1)水浆管理。对搁田没有到位的田块可以继续软搁,到叶龄余数为2.0 时必须复水,进入正常的水层管理。幼穗分化前期可以实行3 d 有水、2 d 干,做到断水添水,前水不见后水,在孕穗期前后,特别在孕穗末期,避免干旱,影响花粉粒的发育充实,可以实行3 d 有水、1 d 干,持续至抽穗前。

2)精准施用穗肥,促壮秆大穗。穗肥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一般穗肥采用促保兼用的施肥方法,在叶龄余数为2.0 时,第三节间开始伸长时施用,用40%水稻配方肥225 kg/hm2+尿素150 kg/hm2。高产田在叶龄余数为3.0~3.5 时施用促花肥,施用40%水稻配方肥225 kg/hm2+尿素112.5 kg/hm2。在叶龄余数1.0~1.5 时施保花肥,用尿素75 kg/hm2,促进稻穗发育,防止减数分裂期颖花败育。封行期控制在剑叶露尖(孕穗)为宜,增强水稻下部叶片透光能力,提高水稻的光合产物。

3)病虫防治。主要是对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进行防治。

2.3.7 抽穗扬花灌浆结实阶段

1)水浆管理。做到有水抽穗开花,要求水层灌溉,以防受旱和高温危害而增加空秕粒。进入灌浆结实期进行间歇灌溉,即灌1 次浅水,2~3 d 自然落干,湿润3~4 d,再上新水,如此往复,达到以水调气、养根保叶、干湿壮籽的目的,直至水稻收割前5~7 d 断水。

2)病虫防治。穗期病害主要是水稻稻瘟病(穗颈瘟、枝梗病瘟)、纹枯病。稻瘟病是防控的重中之重。虫害主要是褐飞虱、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结合病虫防治,适时用好抗逆增产生物剂制,肥药混喷,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2.3.8 适时收获

在水稻黄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割,在稻谷含水量20%~25%时及时收获,有利于水稻优质优产。

3 水稻机插高产栽培的建议

3.1 简化育秧方法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区域广泛,各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应秉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灵活多样的育秧方法。在大规模育秧工作中,可选择营养土旱育。营养土取土困难时可就地简化烂泥育秧,育秧完成后就地机插,不仅节省育秧大棚所占面积,还能减少远距离运输运秧成本[3]。

3.2 加大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力度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小规模、分散式种植模式,一些地区对于机插作业掌握不足,应加大对农机农艺的培训力度,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机器具使用方法,掌握机插高产栽培操作要点。可以成立农机服务协会,为农民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重点加强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对该技术的掌握程度[4]。

3.3 争取政府支持

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正处在起步初期,应争取政府对配套设施的种植补贴,将机插项目纳入到补贴项目中,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并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应建立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种植项目来吸引农民的兴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有利于扩大机插种植面积。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拓宽补助渠道,推进机械化种植作业的推广,提高农民种植效益[5]。

3.4 加强水稻机插栽培植保技术措施的应用

机插栽培期间,插秧的行距是固定的,有利于调节分蘖期间田间小气候。水田中的水层比较强,土壤升温速度快,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生长、抑制病害早发。机插秧前期苗体少,栽培以促早发为目标,施肥方法中期以控制无效分蘖为主,形成前促施肥策略,使水稻植株体内游离氨偏高,表现水稻贪青晚熟,易遭纵卷叶螟危害。水稻游离氨多,易诱发稻小球菌核病发生,加重稻曲病发生[6]。

植保技术是保障水稻机插种植产量的重要手段。植保技术主要采取农业防治技术。在插秧过程中覆盖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阻挡灰飞虱传播,减少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对于水稻生长能够起到很好的防虫害作用。还可以利用无纺布进行遮盖,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播期来减少病害对秧苗造成的影响。此外,根据水稻生长期及时进行植保工作,发生病虫害问题时应及时调整植保工作内容,形成机插秧穗期植株形状,可在机插秧穗期针对贪青晚熟制订有效的防治策略[7]。利用机插高产栽培措施进行植保工作,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杂草发生,全面推广插秧两次除草法,7 月下旬后进行机插秧带肥带药搁田。

水稻生长状态与环境密不可分,要想提高作物产量,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适当的温度及生长环境,才能促进作物生长。要重视水稻施肥环节,合理控制施肥量,在防止病害发生的同时,适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避免影响水稻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环保化发展。

4 结束语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能够进一步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人工成本投入,提高水稻产量,推进我国机械化种植发展进程,在具体推广应用过程中,应重视对农民的培育,积极落实好机插高产栽培技术,针对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注重科学施肥,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从而促进我国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的进步。

猜你喜欢
尿素高产栽培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挖掘机尿素喷嘴散热改进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乱七八糟的“尿素”是该好好治一治了
自然栽培的味道
尿素持续低迷 业内“赌”欲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