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2-03-14 08:37高凯华
种子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高产植株

高凯华

(临清市潘庄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663)

我国种植玉米的历史悠久。玉米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还可以作为养殖行业饲料,种植面积广阔。然而,玉米生长周期较长,且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干扰,导致玉米产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虽然我国部分玉米种植区域已经普及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然而产量仍然较低,主要是玉米在生长期间频繁受到病虫害侵袭,影响玉米生长。为了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切实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积极研究玉米种植技术、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十分重要。

1 玉米种植现状

随着我国玉米需求量逐渐加大,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关注也同步增加。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也成为农业行业中的主要关注点。目前,一系列现代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困难需要解决。例如,在进行玉米种植时对农药的需求量过大,这主要由于农作物病虫害频繁发生。若不能及时解决病虫害问题,会大大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采用科学现代化种植技术的优势日益明显,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这是农民以及科研者都最想看到的效果,能有效发挥玉米的社会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2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种子的选择方式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是农作物类型之一。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为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需要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增加农民的种植收入。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在进行玉米种植时采用的种植技术和实际需求不匹配,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仍然存在弊端。随着对玉米需求量逐渐加大,只有不断研究高产种植技术,才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土地条件进行严格审察,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确保玉米高品质、高产量。

2.1 选择土地环境

要想提高玉米高产,选择合适的土地十分重要。若土地条件较差,纵然其他基础条件再好也无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需要相关人员充分了解玉米种植习性和特点。玉米根系复杂,生长过程中喜温热,种植时要保证水分充足。从整体来讲,玉米适应能力较强,若在种植前选择土地相对贫瘠,缺乏水分,则要及时平整土地;若土地过于肥沃则要在种植玉米时及时松土,预防病虫害,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要想确保水源充足,可在玉米田边开挖沟渠,并定期为玉米适量灌溉。

2.2 选种及处理方式

在选择好优良的种植环境后,需要做好选种工作,选择高品质的玉米种子是提高玉米高产的重要步骤。因此,相关人员在选择种子时必须要严格认真对待。

首先,种植人员需要在玉米种植前仔细筛选种子品种,通过综合对比选择出的玉米种子品种。

其次,要尽量选择高产性和抗病性高的玉米种子,且能适应不同区域种植环境。同时,要结合实际需求选择种植品种。例如,若以食用为主,则可以选择甜玉米品种或糯玉米。在种植玉米后要观察玉米种子之间的密实程度和距离,并了解玉米生长状态。

再次,为了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要及时筛选玉米种子,并挑选出发霉或大小不一的种子。只有严格筛选种子才能确保玉米种子发芽率,提高玉米产量。

最后,种子的抗高温能力、抗病性以及抗旱能力是选择玉米种子的重要因素。由于气候变化较快,抗高温性较差的玉米品种会出现授粉不良而形成花粒现象[1],影响产量。为此,在播种前,应处理种子并晾晒1~2 h,选择玉米品种时要尽量确保种子大小均匀。此外,由于玉米种子带菌会导致苗期病害,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对减少苗期危害、减少蚜虫具有一定作用,同时,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性,确保种子后期发芽率。筛选玉米种子后要确保土壤平整,并对种植区域精耕细作,清理干净土壤中的虫卵,避免种植后出现大量害虫,为玉米高产提供优良的土壤条件。

3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3.1 播种技术要点

3.1.1 适时播种

确保玉米生长环境温度在10 ℃以上,多数玉米种植播种时间在每年4—5 月。

3.1.2 播种方式

在播种玉米时要明确玉米密度,确保每株玉米相隔30 cm 以上,并根据区域划分。在种子发芽后结合发芽率施肥,对尚未出芽的区域要及时补苗,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此外,若选择的品种为大穗玉米,则要加大玉米之间距离,若是小穗玉米,则要缩小距离。通常情况玉米种植数约5 000 株/hm2。

3.1.3 播种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玉米播种技术逐渐被取代。玉米宽窄行播种技术具有减少需水量、降低人工成本的特点,多应用于玉米栽培中。因此,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应结合技术与产量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制订一套科学符合播种要求的技术流程,并利用机械播种技术,提高玉米播种效率,减少玉米播种过程中的重复作业,避免资源浪费。

3.1.4 土壤条件

由于玉米宽窄行播种技术具有较多优点,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在采取玉米宽窄行播种技术时,要保证种子能深入土壤中,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并改善土壤特性,提高土壤储水量[2]。从玉米播种生长效率来讲,在播种后需要加强玉米抗旱、抗高温工作,确保玉米种子健康生长。

3.2 管理玉米水分和肥料要点

3.2.1 水分管理

若土壤环境较差,播种后要确保浇水量大于30 t/hm2。此外,玉米在生长时对温度要求较高,若在气温较高地区则需要加大灌水量,需超过50 t/hm2。若玉米水分不足则会导致玉米秆干瘪,降低玉米产量和质量。玉米成熟期要确保土壤始终为湿润状态,该阶段要确保浇水量为35 t/hm2。

3.2.2 肥料管理

玉米发芽阶段要做好肥料管理工作。只有确保玉米养分充足才能保证玉米健康生长,提高玉米产量。由于玉米生长中对氮肥需求量较大,可采取勾式法,避免在施肥时与玉米产生接触,预防出现烧苗现象。

此外,种植户要认真观察并记录玉米生长状态,当玉米进入生长迅猛期后,要制订科学的追肥方案,追肥需增加45%钾肥、50%氮肥。如果玉米在生长期间叶片较为茂盛,需要结合实际减少施肥量。在追施磷肥时可以与尿素混合使用,确保玉米生长所需营养充足。

3.3 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在应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时,要提前准备并铺设地膜,该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创新而成。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具有利用光合作用加强种子汲取养分能力的特点,提高玉米种子性能[3]。在应用该技术时,要确保土壤环境不被改变,并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为玉米高产奠定基础。

4 土地轮作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通过土壤轮作法,有效去除土壤原菌,避免病虫害破坏土壤及农作物。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不断研究相关措施,有效处理病虫害,提高玉米产量[4]。

5 玉米种植常见病虫害

5.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玉米条纹病或枯叶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发生后玉米叶片会出现绿色斑点,后期斑点面积逐渐扩大,玉米植株整个叶片都会受到感染,导致整个玉米植株完全感染甚至死亡,降低产量[5]。

防治玉米大斑病以农业技术为主,在筛选玉米品种时要选择具有抗大斑病性能的品种,降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概率。同时,应尽快清除已经感染的叶片或玉米植株,避免进一步扩大感染范围。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技术,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水喷洒叶片3 次,可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

5.2 玉米青枯病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青枯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常发于玉米植株乳熟期。该病害发生后会导致玉米病株叶片出现凸起状态,并伴随玉米干枯状态。直至后期叶片干枯转变为黄色,玉米植株的根茎也受到感染,颜色呈褐色,导致玉米植株无法正常生长,使得玉米穗呈现下垂状态,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玉米青枯病应以农业技术为主,在种植期间增加玉米之间的距离,确保玉米之间通风性和透光性,降低青枯病的发生概率,确保玉米健康生长,达到高产的目标。

5.3 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主要由于土壤中存在病菌源,导致播种后种子对病菌源腐蚀,形成初菌感染,进而造成玉米植株形成顶腐病。需要注意的是,该病菌可以远距离传播,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处理,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侵害。种植玉米后,如果玉米植株出现矮小现象,需要采用追加肥料的方式。当玉米到大喇叭阶段时,应追加氮肥并利用微肥和调节剂,加强玉米的抵抗能力。另外,种植户需要在种植前,应加强对田地土壤的管理,清除土壤杂草,适当增加肥料,提高土壤养分,确保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养分充足,降低顶腐病的发生概率。若该病害出现并大面积暴发后,可通过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广谱杀菌剂兑水后喷洒防治。

5.4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灰包病,发病概率较高。该病害症状是玉米穗、叶片以及根茎部分出现黑色病瘤,造成该病害发病原因主要由病原菌引起,也有可能是种植人员的错误施肥方式导致。种植户在选择种子后,要将多菌灵和粉锈宁拌种并科学深耕。若在出苗期发现该病害,要及时清除玉米病株。

5.5 地老虎

地老虎又称切根虫,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虫害之一。该害虫会啃食玉米植株根部和叶片,若出现大量的地老虎则会造成玉米植株大面积死亡。针对该虫害,主要防治措施是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清理干净田间杂草。同时,在使用农家肥时,应通过科学方式施用腐熟农家肥,降低地老虎虫卵孵化概率,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在夜间通过灯光扑杀地老虎,或通过生物剂引诱扑杀。

5.6 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主要啃食玉米叶心、花蕾和果实,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玉米螟虫的治理措施,种植人员需要向农业技术专家请教,掌握了解玉米螟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在玉米螟虫高发时期在田间设立防虫灯对其展开扑杀,或者通过生物防治措施,采用寄生蜂等天敌灭杀玉米螟虫。

5.7 玉米蚜虫和红蜘蛛

在玉米种植期间,玉米蚜虫和红蜘蛛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重要虫害。玉米蚜虫会在玉米生长期间不断啃食玉米植株,并将矮花叶病毒传染给玉米植株。针对玉米蚜虫和红蜘蛛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在玉米大喇叭口和出穗期采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洒预防治理。在喷洒前可以加入1%洗衣粉,提高药物黏度,增强药物作用,提高虫害治理效果。

5.8 草地贪夜蛾

近年来,草地贪夜蛾成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虫害之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19 年以来,我国四川多地玉米种植区域大面积受到草地贪夜蛾侵袭,并且在华北地区出现零星虫害。为保障玉米种植区域的产量,确保种植人员经济收入,就必须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的治理力度。相关资料显示,草地贪夜蛾多发于2~30 ℃环境中,当环境温度高于28 ℃后,草地贪夜蛾幼虫就会孵化并迅速生长,30 h 后就会完成第一代生长。针对该虫害治理,主要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清除。

6 玉米种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种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等。

6.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以高产种植技术和种植技术为基础,加强玉米防御能力,降低玉米出现病虫害的概率。农业防治工作重点是选种,在选种期间要确保种子大小均匀、品种优良。此外,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要通过相应栽培技术提高农业防治效率。

6.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措施,从玉米出芽直至成熟,种植户应结合种植经验,采取科学合理比例喷洒农药,降低玉米发生病虫害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喷洒农药方式不当,会导致玉米生长受到影响。为此,在进行农药喷洒时要合理使用,避免对玉米造成损害。

6.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原理是以生物治理生物,比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鸟治虫三大方式[6],也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生态病虫害防治措施。种植户可以通过赤眼蜂防治玉米病虫害,并且赤眼蜂可以清除玉米中的多种害虫虫卵,并寄生到虫卵中,当赤眼蜂卵孵化后会将咬破寄主,使害虫卵或幼虫全部死亡。从成本及生态角度来看,生物防治方式不仅方便,而且经济成本低,防治效果显著。

6.4 物理防治

在应用物理防治技术过程中,可以采取胶带粘附方式防治虫害,避免病虫害二次侵袭。在田间搭建灯光棚,或用胶带粘除玉米叶片部分害虫。除此之外,在播种前,种植户要确保土壤干净无杂草,通过犁地方式清除土壤中的虫卵。

7 结束语

要想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必须做好玉米种植技术工作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了解玉米高产种植相关知识,了解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转变种植观念,不断提高种植人员水平。此外,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展开种植工作,种植人员要对玉米常见病虫害有充分认识,了解害虫生长环境和习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虫害,从而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高产植株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探讨玉米种子室内检验的几点做法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短期水分胁迫影响巴旦杏植株对硝酸盐的吸收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