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栽培技术在油菜种植中的应用探究

2022-03-14 08:37周永丽
种子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油菜籽田地花蕾

周永丽

(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安徽 安庆 231400)

油菜种植方法简单,种植户经济收益高,是生产油菜籽油的基础材料。油菜籽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近年来油菜籽油用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油菜种植方式所获得的油菜籽产量已无法满足油菜籽油的生产需求[1]。

在此背景下,高产栽培技术渐渐出现在我国油菜种植过程中,许多学者们通过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希望可以提高油菜种植的油菜籽产量,增加种植户经济收益。推广利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油菜及油菜籽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1 油菜育苗阶段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1.1 选种

质量良好的种子是获得优质油菜种苗的基础,种植户在选择种子品种时应重点关注油菜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注意不同地区油菜品种间的差异性,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条件、温度变化、降水量等自然因素,结合施肥计划、种植面积等人为因素,综合考虑对种植品种进行筛选[2]。比如,在油菜实际生产种植环节的育苗环节中,若本地环境特性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的情况下,种植户应着重选择环境适应性较强且具有较高抗旱能力的油菜品种。比如在我国油菜种植中较为常见的绵油16 号或17 号油菜品种,二者都能适应水分较少的种植环境,在本地降水较少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可观的油菜产量,且油菜籽的含油量也较高,使种植户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3]。不同的油菜品种在分组部位、结果数量等方面也不同。

目前,我国市场中的优质油菜种子大多是在杂交技术的影响下生成,传统的油菜品种在生长性能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鼎油杂3 号油菜种植收获的角果量约为2 167 kg/hm2,比传统油菜品种低17%,但这个品种的油菜抗病性与抗倒性较强,油菜籽的含油量也较高,种植户在选择时应根据实际需求筛选[4]。

1.2 选地整地

在我国油菜种植中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选地环节应观察油菜植株的生长规律,选择符合油菜生长实际情况的田地种植。选地时尽量选取肥沃、疏松的土壤,进而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目标。在实际选地中,还需要考虑到种植田地的土壤是否受到了污染的问题[5]。种植户在选地时要避免选择附近存在严重污染源的田地,尤其是当种植户生产的油菜相关产品需要申请国家绿色食品审批时,对于种植田地的挑选应更加严格,保证种植田地的所有指标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源头上保障油菜相关产品的质量。

种植油菜的土地应具有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特点,为方便种植户后期浇灌、施肥等工作,选地时还需注重排灌方便与否、易于耕种等问题。油菜根系强壮,对种植田地的土壤厚度有着一定的要求。选择好适宜的种植田地后,种植户应在预定位置挖出1 条直沟,中间安排横沟,挑出碎石并铺上碎土。挖沟期间要保证所有沟的宽度及深度都约为30 cm。挖沟完成后,种植户在深耕时要将种植田地中所有较为坚硬的物体挑出,避免影响油菜根系生长。深耕要保证苗床面积约为种植田地总面积的1/4,若种植田地深处土壤的结构过于坚硬,种植户应使用机械设备辅助深耕[6]。深耕结束后,种植户应施入氮、磷、钾肥,以基肥提高种植田地的土壤肥力。

播种前种植户应再次对苗床施基肥,肥料种类根据种植田地具体情况及油菜品种而定,较常见的肥料种类为复合肥料配合硼肥及尿素等。基肥施用完成后即可播种,播种3~5 d 后,种植户应喷洒乙草胺并实施土壤封闭管理,抑制后期种植田地中的杂草生长[7]。

1.3 播种

由于油菜的根系强壮等特点,在进行播种移植时要注意控制油菜种子的种植密度,避免对油菜的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在大多数常见情况下,油菜的播种环境应保证种子拥有充足的光照以及一定的生长温度。

种植户在播种前需要完成泡种等种子预处理工作,在正式播种时应采用撒播种植等高效播种方式在种植田地中直接撒播,减少播种工作所需的时间,提高播种工作的完成率,减轻种植户的工作量,减少种植户工作压力。在播种油菜时,种植户应将完成整个播种工作的时间控制在1 h 内,防止种子因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失水或受到病虫害侵害[8]。

密植方式选用“一穴二苗”为宜,油菜苗种植数量控制在7 400 株/hm2为宜,一方面可以促进排水通畅,减少油菜苗死根、烂根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合理提升油菜种植田地的土地有效利用率,提高油菜的产量与质量。在油菜种子发芽后,种植户应及时对苗床进行田间管理,拔除状态极差或受病虫害影响严重的油菜幼苗,减小不良幼苗对其他油菜幼苗后期生长的影响。

2 油菜幼苗阶段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2.1 追肥

在幼苗期种植户应及时追肥,减少老苗现象的发生。追肥次数控制在两次为宜,第一次追肥应在油菜幼苗生长出1 片叶子和1 个芽心的1 叶1 心期,第二次追肥应在幼苗生长出3 片叶子和1 个芽心的3 叶1 心期。追肥选择的肥料种类应根据幼苗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配比的尿素结合天然肥料,并且若在3 叶1 心期时,油菜幼苗生长状态较好,种植户应根据此时土地肥力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第二次追肥[9]。

到了油菜幼苗生长后期,进行幼苗移栽环节前可再次对幼苗进行追肥,让幼苗的根系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生长出更多的新根。在完成幼苗移栽后,种植户可再次施肥,促进幼苗尽快适应新种植环境,提高幼苗移栽后的存活率。

2.2 除草

油菜生长至幼苗期时,植株生长速度加快,对于土地营养的要求增高。种植户要时刻注意对种植田地除草,避免种植田地生长出过多杂草,吸收大量的土壤营养及水分,过度抢夺油菜生长所需的营养,对油菜幼苗的生长造成影响,最终影响油菜的质量和产量[10]。除草的次数应至少保证3 次,具体时间与安排原因如表1所示。在进行间苗、除草工作中,种植户可在油菜幼苗种植田地均匀喷洒高特克稀释液以进行除草,稀释液的浓度应根据幼苗数量及品种调整。

2.3 移栽

油菜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种植户应及时安排移栽油菜幼苗。在选择种植田地时应提前检测土壤,保证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符合国家标准。移栽幼苗前,种植户要提前对移栽用的种植田地进行深耕处理,疏松土壤并调整土壤pH 值,保证种植田地的地面平整、排水沟等安排合理。同时,在苗穴施足基肥,以便后期排水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田地的准备后即可开始移栽油菜幼苗,移栽过程中种植户要注意保护油菜幼苗根系,防止出现移栽后幼苗大面积死亡的情况。在幼苗完成移栽后,种植户可适当地在田地中喷洒除草剂,促进幼苗健康生长。

3 油菜花蕾阶段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油菜生长至花蕾期后,种植户要加强对种植田地的田间管理工作。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3.1 加强灌溉

油菜在花蕾期会吸收大量水分,此时种植户应加强对油菜种植田地的灌溉工作。一方面为油菜开花提供充足的水分;另一方面促进油菜吸收土壤中及叶片上残留的肥料,保证油菜植株健康生长。

3.2 清理排水沟

油菜花蕾期加强了对种植田地的灌溉,使得田地排水的需求随之变大。种植户要定时清理种植田地的排水沟,防止田地土壤水分含量过多,导致杂草大量生长,以及水分过多会破坏油菜根系的健康生长。

3.3 开花管理

油菜经过花蕾期后若出现提前开花的情况,种植户可对油菜的抽芽部分进行切割处理,改变油菜植株的养分运输途径,使得油菜植株中的养分能分散到顶部以下部位,抑制油菜开花。

3.4 花蕾畸形

在花蕾期的油菜幼苗常出现花蕾畸形的问题,该问题会导致油菜植株在后期生长时只开花、不结果,影响油菜种植最终的油菜籽产量。对于花蕾畸形的问题,种植户应在问题出现的前期尽快增加油菜植株中的养分,以加强灌溉、增施追肥的方式保证油菜植株有足够的养分支持花蕾的生长发育,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目标。

4 油菜病虫害防治中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化,该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也愈发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

现阶段,生态环境污染现象愈发严重,在油菜种植期间发生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油菜的生长状态。因此,本研究结合油菜病虫害的不同原因分析了不同的防治方法,供研究人员参考。

4.1 生物防治

随着全球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生物防治病虫害与油菜本身生长规律有着极大的关联,其实际应用中大多是种植户以人为手段辅助提升油菜本身的病虫害抗性或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病虫害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防治手段对于油菜本身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小,且不易残留污染物质,方便后续油菜相关产品的加工生产。比如在油菜种植中,种植户可在种植田地中投放一定量的蜘蛛、瓢虫等益虫,以这种方式降低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4.2 化学防治

目前,我国油菜种植中较为常见的是化学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手段的科学利用,对于油菜产量和质量都有着良性影响。

油菜花蕾期较为常见的病害是霉霜病,种植户应在油菜幼苗移栽后便开始对该病害进行防治,可在种植田均匀喷洒农药百菌清,降低霉霜病的发病率。油菜的另一种常见病害为菌核病,该病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油菜最终的产量和质量,种植户可使用速克灵降低该病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其对油菜品质的影响。

5 结束语

随着油菜籽油需求的不断变大,以高产栽培技术提升油菜种植产量与质量刻不容缓。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高产栽培技术在油菜种植不同环节中的作用,以期为未来高质量、高产量油菜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油菜籽田地花蕾
油菜籽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筒仓中油菜籽堆高安全域的研究
安其的田地
我来了
美国农业部:油菜籽需求旺盛 将造成库存紧张
菜籽: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Paper blossoms
我来了
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