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

2022-03-14 08:37李积成
种子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染病分生孢子病斑

李积成

(庄浪县果业站,甘肃 平凉 744699)

1 苹果白粉病

1.1 为害症状

发生苹果白粉病后,发病部位会覆盖一层白色的粉状物,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枝梢染病后变得细弱。叶片染病后变得狭小细长,颜色为褐色,叶片向上卷曲,严重时会造成苹果落叶,直接影响树体发芽和树木生长。如果嫩叶染病,叶片背面会出现凹陷的病斑,患病叶片扭曲变形,秋季早期脱落。花朵染病后变得畸形,干枯后不能坐果。幼果染病后,在果实长大后呈白色粉斑并脱落,并形成网状的锈斑,严重时患病果实萎缩不长,会造成裂果导致脱落。在患病后期,患病部位会长出很多密集的黑色小粒,为病菌的闭囊壳。苗木发病初期顶端的叶片和嫩枝会出现灰白色的病斑,病叶逐渐萎缩,变为褐色枯焦。

1.2 发生规律

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通过菌丝潜伏在病芽的鳞片内或者鳞片间越冬,第二年成为主要侵染源。在苹果发芽后,病菌随着嫩芽直接入侵到嫩叶和新梢部位,尤其是当年抽生的新梢为害最为严重。发病后,菌丝体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之后借助风力进行传播,在秋末停止发展,在每年4—9 月为侵染期,5—6 月为高发期。

1.3 发病原因

第一,发生白粉病会受到当地气候因素的影响,气温在21~25 ℃、相对湿度在70%以上有利于繁殖和传播孢子,气温高于25 ℃会阻碍繁殖和传播孢子,在33 ℃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孢子会失去活力。适合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9~22 ℃,尤其在新梢大量生长时能够为病菌提供更多的幼嫩组织,在春季温暖干旱的年份有利于病害扩散和流行。第二,栽培密度过大和土壤湿度大的地区易发病,地势低洼和枝条细弱的果园发病严重。偏施氮肥和钾肥不足易诱发白粉病,对苹果的为害较大。

1.4 综合防治方法

1.4.1 加强管理

第一,科学合理密植,确定灌溉量,控制氮肥施用量,在苹果生长后期,可以适当增施有机肥料,通过施用磷肥和钾肥控制秋梢徒长。第二,疏剪过密枝条,保证苹果的通风透光性,及时剪除细弱枝,促进枝条生长。第三,推广和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1]。

1.4.2 药剂防治

在果树发芽前,要结合其他病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可以喷洒3~5 波美度石硫合剂;在盛花末期,可以喷洒0.3~0.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在谢花10 d 后,新梢生长速度较快,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能有效控制白粉病。需要注意的是,要掌握喷药的关键时期,均匀喷洒防治。喷洒石硫合剂的效果最好。在苹果生长期可以使用杀虫剂防治其他病害,例如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在落花70%和开花10 d 后喷洒1 次药剂,选择20%粉锈宁乳油1 000 倍液,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2 苹果腐烂病

2.1 为害症状

苹果腐烂病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溃疡型和枯枝型。第一,溃疡型。在发病初期,患病部位为红褐色并且稍微隆起,会出现组织松软的情况,组织内部变为暗红褐色,用手指按压会下陷,并且病变部位会流出黄褐色液体。患病部位逐渐失去水分而干缩下陷,产生明显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逐渐扩大并且环绕枝干7 d 后会枯死。第二,枯枝型。患病部位的枝条比较细弱,随着病情的扩散,病斑环绕7 d 后会降低树木的抗病能力甚至枯死,之后出现许多黑色的小点。

2.2 发生规律

腐烂病菌为一种弱性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菌丝体或者分生孢子的形式在树皮或者病疤的木质部越冬,通过皮孔、虫伤、冻伤、剪锯口等伤口入侵树体内部,在发芽后潜伏在死亡组织上,待苹果进入休眠期或者树木抵抗能力下降时开始扩散。温度25~30 ℃适合萌发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降水后会扩散和传播,会导致更多树体染病。

2.3 发病原因

在树势衰弱的情况下,腐烂病的病菌会感染树体,当水肥不足和营养供给不足时,无法满足苹果生长的需求,会导致果树抵抗能力下降,增加腐烂病的发生概率。提高苹果坐果率且树体负载量大,也会导致树势衰弱,增加发病概率。

通常情况下,腐烂病的病菌通过伤口入侵树体,修剪不合理或者修剪过重会导致伤口数量过多,如果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树木染病后枯死。腐烂病可以通过虫害传播,会导致树势衰弱,增加染病概率。

2.4 综合防治方法

2.4.1 无病育苗在苗木培育方面,要选择没有病虫害的母树接穗,否则会导致幼苗染病。

2.4.2 保证水肥充足

在树木生长旺盛期,要施入充足的肥料。进入休眠期后要适当补充水分和养分,保证施肥平衡,适当增施有机肥料,控制磷肥和钾肥的用量。

2.4.3 合理管护

在苹果修剪期,要调整好树枝结果量,避免负载量过大,保护好树体。在修剪的过程中要轻剪慢剪,避免修剪过度造成伤口过多,修剪完成后要保护好伤口。要及时剪除患病枝条、刮除病斑,并带离苹果园集中烧毁处理。在修剪带病树枝后要做好消毒工具的工作,避免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树木[2]。

2.4.4 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在果树落叶后,选择涂白剂涂白树干,能够有效防治冻害。在初春萌芽前,可喷洒45%施纳宁500 倍液,或者使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剂,能够有效防治腐烂病。要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机,一旦发现腐烂病要及时清理,可以选择刮治或者割治彻底清除病害,也可选择50%菌毒清乳油50 倍液,连续用药4~5 次,均匀喷药。

3 苹果干腐病

3.1 为害症状

苹果干腐病主要为害枝干,幼树染病后在嫁接口或者砧木的剪口附近会形成红褐色或者黑褐色的病斑,并且沿着枝干上下扩展,会造成幼树死亡。在染病后期,患病部位失去水分凹陷皱缩,且患病部位表面会产生黑色的小点。如果是大树染病,主要表现为溃疡型和干腐型。其中溃疡型主要出现在主枝和侧枝上,患病部位会出现暗红色或者褐色的圆形病斑,边缘颜色较深,病斑扩散后会聚集在一起,表面湿润会出现茶褐色的黏液。

在染病后期,患病部位干裂凹陷并且呈暗褐色,表面会出现黑色小粒,即为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会导致病斑迅速扩散,直接到达木质部,造成树木死亡。干腐主要出现在主枝上,冻害部位的发病概率较高。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淡紫色的病斑,之后逐渐扩散造成组织枯死,患病部位的表面表现为粗糙和龟裂状态。

3.2 发病规律

苹果干腐病病菌通过菌丝体或者分生孢子器在患病树皮内越冬,第二年会成为主要的侵染源,菌丝会沿着病部扩展,或者产生更多分生孢子通过伤口以及皮孔入侵。该病的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有一定的潜伏周期。如果树木长势较弱会增加干腐病的发生概率,遇到干旱天气或者树体过度失水会增加发病概率。

3.3 发病原因

发生干腐病与土壤酸碱度有密切的关系,苹果树喜欢中性略偏酸性的土壤,如果土壤盐碱化不利于苹果生长和吸收养分,影响树木生长,从而导致树木抗病能力下降,会增加发病概率。

此外,发生该病会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气温高于20 ℃并且空气相对湿度高于75%,会导致病菌繁衍和蔓延,造成大量孢子散布或者侵入。如果日照时间长,会提高果树的光合作用,可有效抑制干腐病的发生概率[3]。

3.4 综合防治方法

为了减少干腐病的发生概率,要培育壮苗,栽培密度应科学合理。做好果园管理工作,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能力。干腐病主要出现在树木的皮层部位,刮除患病部位后要及时涂抹药物进行保护,常用的药剂包括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倍液。如果发现病害部位应直接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选择50%退菌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防治效果较好[4]。

4 苹果黑星病

4.1 为害症状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主要为害苹果的叶片、叶柄、嫩梢和果实等部位。如果叶片染病,发病初期会出现圆形淡白色的病斑,随着病害扩散,病斑逐渐变为褐色或者黑色,并且伴有黑色的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患病叶提前脱落。如果果实染病会出现明显的病斑,呈疮痂状,呈淡黄绿色,随着病斑扩大,患病部位逐渐变成黑褐色或者黑绿色。随着果实生长,果实表面凹陷或者硬化,造成果实畸形,从而失去商品价值。如果枝干染病,患病部位会出现黑褐色、长椭圆形的病疤[5]。

4.2 发病规律

苹果黑星病的病菌通过分生孢子或者菌丝体在患病枝梢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子囊孢子成熟后会随着风雨传播,成为直接侵染源,春季降水较多会增加发病概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导致病害流行和扩散,每年6—7 月为高发期。通常情况下,该病的潜伏期为14~25 d,发病后会造成落花,直接感染嫩叶[6]。

4.3 发病原因

发生黑星病与当地降水量和温度有直接关系。第一,降水量和持续降水的时间影响黑星病的发生程度,如果春季降水多和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则发病概率较高。第二,温度是发生黑星病的主要因素,温度在22~23 ℃易繁殖黑心病病菌菌丝,适合萌发分生孢子的温度为20 ℃,温度越高潜伏周期越短,发病就越早。第三,品种抗病能力影响黑星病的发生程度,在种植苹果的过程中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4.4 综合防治方法

4.4.1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可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适当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配合使用微量元素;要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4.4.2 绿色防治技术

针对该病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避免树体衰弱,降低染病概率。做好果实套袋工作,避免在果实生长期感染病害。在开花前喷洒0.3~0.5 波美度石硫合剂,在套袋后喷洒波尔多液,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

4.4.3 化学防治方法

如果出现黑星病应彻底清理果园,应用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40%氟硅唑乳油8 000 倍液以及波尔多液喷洒树木,消灭病叶中的子囊孢子,减少病源,降低发病概率。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抓住最佳的防治时期。每年4—5 月是病原菌繁殖高发期,每年6—7 月是盛发期,在果实采收前后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

在果实套袋前可以喷洒50%代森铵水剂1 0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 000 倍液,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套袋后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40%氟硅唑乳油8 000 倍液,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5 苹果炭疽病

5.1 为害症状

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枝条和叶片,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病菌会初次侵染,能够通过雨水或者昆虫等入侵伤口和果实部位。

果实染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淡褐色圆形的斑点,之后逐渐扩散导致果实软腐下陷。随着病斑扩散,病斑部会出现黑色隆起的小点,排列成轮纹状,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出现粉红色黏稠液,造成果实腐烂,大多数果实脱落。采收果实后,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和湿度适宜,会导致果实大量腐烂。

枝条染病主要出现在病弱枝或者枯死枝,患病部位会出现深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扩散后会导致树木溃烂龟裂,木质部外露,病斑部位会出现许多黑色的小粒点,造成枝条枯死。

叶片染病会造成叶片提早脱落,患病部位感染初期为红色或者红褐色,老叶染病后会出现淡褐色或者黑色小点,随着病情扩散,病斑周围有红褐色的晕环。

5.2 发病规律

炭疽病是苹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适合病菌繁殖的温度为15~40 ℃,在28 ℃以下的环境中繁殖速度加快,温度为25~28 ℃、相对湿度为95%的条件下适合萌发分生孢子。病菌与果实接触5 h 左右会感染树体,接触10 h 后病菌完全入侵。

5.3 发病原因

发生炭疽病与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有直接关系,同时受品种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表现出来的抗性和感染率不同,有些苹果的品种抗病能力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发生炭疽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率高。

该病受种植地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排水不良和土壤盐碱严重的洼地果园会增加发病概率,通风效果差、修剪伤口多等因素会增加发病概率。

5.4 综合防治方法

5.4.1 做好苹果园清理的工作

在晚秋季节要修剪落地病果、干枯枝和病虫枝,并及时烧毁,减少菌源数量。在患病比较严重的地区,可在苹果园喷洒五氯酚钠50 倍液。

5.4.2 提高果树抗病能力

适当增施有机肥料,控制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合理使用氮肥。做好清理果园的工作,及时排除积水。做好果实套袋工作,在套袋前可喷洒波尔多液,提高防治效果。可施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或者50%多菌灵1 000 倍液,减少发病概率。在果实贮藏和运输的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及时清除患病果,控制好温度,低温储存,温度最好在0~1 ℃。

5.4.3 药剂防治

做好药剂防治工作,把控好最佳的防治时期。在种植果树生长前期,可以喷施50%多菌灵、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者生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240 倍液,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果树生长期,如果发病比较严重,可连续喷洒65%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95%乙磷铝80 倍液,每隔15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4~5 次,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染病分生孢子病斑
偶感
鸡 妈 妈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爱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