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果业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探析

2022-03-14 08:37张世兴
种子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林果业林果套袋

张世兴

(凉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近年来,在林果业发展的背景下,防治林果业病虫害工作也获得不错的成效,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林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合理,未结合生态环境来科学防治林果业病虫害,导致林果业不能稳定有序地发展。

要想使林果业病虫害防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必须要注重绿色防治,尽可能在林果业病害防治中应用该理念,提升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水果的需求,科学保护生态环境。

1 绿色防治技术概述

2006 年国家植保会议上首次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概念。为了使林果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注重预防工作,综合防治。应在林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绿色防治技术,做到绿色植保。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措施,包括物理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等,提升防治效率,防止传统农药方法产生负面的影响。

应用绿色防治技术,可以确保林果生产安全,也可以显著提高林果品质,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率,提高社会效益,有效抑制农药残留。应用绿色防治技术,可以增强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病虫害天敌种群数量,获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2 林果业病虫害发生的情况

近几年,在林果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林果业种植面积增大,病虫害越来越多,由于当前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有限,导致林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很难正常开展。

其次,病虫种类日益增多,其中部分虫害并非本地而是从外地传进的,导致虫害种类增多,这些病害往往有一定的潜在威胁。现阶段,针对地区性病虫害,应用农药只能杀灭一些抵抗力较弱的病虫,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防治。对于危害性较大的病虫害,应用化学防治技术能暂时清除却并不能彻底根除,如果大面积暴发病虫害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再次,目前的林果业病虫害种类较多,要想有效防治是相当困难的。大面积暴发病虫害对林果种植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总体来讲,近几年我国开展林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不是十分顺利的。为了科学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必须要积极创新和改进相关技术,提前做好控制病虫害的各项准备工作,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林果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高发趋势没有减少,为害较为严重

近几年,在工程绿化以及农村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林果业面积越来越大,而且种苗果品调运次数增加,病虫害发生情况日益严重。林果病虫害高发态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发生范围较广,导致为害非常严重。

3.2 防治成本较高,用药次数频繁

由于林农、果农未充分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没有在实际中使用合适的药物,喷药时间不当,导致防治效果不显著。林农、果农防治观念错误,将化学防治方法作为首要选择,无论发生什么类型的病虫害,也无论防治是否有效,都直接使用杀菌剂。此防治方法仅重视化学防治,没有采用其他措施,局限性较大,最终导致用药量较大,用药次数频繁,防治成本大幅提高。在果品生产中普遍存在该问题,通常每年要花费约300 元/hm2的防治成本,每年喷药次数不少于7 次。这样经常使用大剂量的药物,必定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形成恶性循环。

3.3 使用化学农药的比例较大,环境压力重

长时间使用化学农药,可以使农作物增加产量,然而对于自然环境而言是重大的灾难。

首先,存在农药公害,导致环境受到污染。当前,生产和应用的化学农药品种已超过500 种,大批量生产达100 种,化学农药总产量超过180 万t。造成环境污染的农药通常是含有汞、有机氯等重金属的农药制剂。含汞和铅等重金属制剂会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并且一些有机磷农药对人和动物都有剧毒,并不安全。一旦在土壤中长期残留这些农药,就有可能在林果产品中出现富积,直接对林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较大影响。近几年,许多国家都基于食品安全,结合WTO 规则,逐层设置绿色堡垒。我国出口农产品经常由于农药残留问题而受到阻截,对出口贸易有很大的影响。国家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降低施用化学农药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不再继续使用、生产以及流通甲胺磷对久效磷以及硫磷等很多中高残留和高毒农药,然而在有些环节依旧经常使用大量农药。

其次,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失衡。使用广谱性农药,不仅可以除治害虫,而且会杀伤许多天敌类益虫,导致林分中生物种类明显减少,种类密度下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以及稳定性,林分不能有效抵抗病虫害。有些生态人员生产人员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仅重视眼前利益;有些没有正确认识农药效用,选择农药的意识较弱,认为见效快的药物才是好药,直接选用速杀型农药,很少使用生物型农药。

3.4 防治被动性突出,主动御灾明显滞后

一直以来,林果防治病虫害时,重视治理、忽视预防。因为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会出现盲目和被动防治的局面,不能迅速充分掌握病虫害发生种类以及发生范围等[1]。

3.5 防控水平不高

现阶段,在林果病虫害防治水平不高,具体表现是一直在防治病虫害但每年还会出现病虫害。出现该问题的关键原因是防治措施单一,在防治时仅针对其中一个环节,并没有从生态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

4 现代林果业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要点

4.1 农业防治技术

4.1.1 整形修剪

就整形修剪来讲,通常分成两种,分别是冬剪和夏剪。

冬剪在落叶后至封冻前,重点是剪掉较大的结果枝,保留较小的结果枝。要及时剪除病虫枝,将病虫枝从果园里拿出,集中烧毁或者掩埋,以降低越冬病虫口基数。

夏剪就是夏季修剪,重点剪掉比较密集的背上枝和交叉枝,让果树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避免树体消耗大量营养,使树体更好地抵抗各种病虫害,防止由于郁闭而造成病虫害大面积蔓延。

4.1.2 施肥

结合果树的需肥特征,根据施肥方针以及基本的施肥原则正确追肥,尽可能多施基肥,适时灌溉,加强树势,使果树可以有效抵抗病虫害。

4.1.3 彻底清理果园

首先,在春季和秋季清理果园,在入冬前进行冬剪,及时剪除干枯枝以及病虫枝,集中深埋以及烧毁干枯枝、病虫枝,刮除病斑和老翘皮,认真清扫烂果和落叶,摘除僵果以及虫苞,铲除干净枝干上存在的病菌源以及越冬虫卵,使次年的病虫虫口基数显著下降[2]。

其次,涂抹树干,保护整棵树。在早春以及入冬封冻前,应该涂白主枝基部以及主干,避免由于温度迅速提高而导致日灼的情况,能起到防冻以及杀菌等作用。配制石灰涂白剂,用水10 份、生石灰3 份、石硫合剂原液0.5 份以及食盐5 份,同时要加入一些动植物油,先用适量的热水溶化,然后用适量的凉水稀释,将其混合均匀。在涂白前,应先刮除树干上的病斑以及老翘皮,再在果树的主枝上均匀涂抹适量石灰涂白剂。

4.2 物理防治技术

4.2.1 诱虫带诱杀越冬虫

合理利用果树诱虫带能够诱集很多体型较小且隐藏在树干裂缝位置的病害虫。通常,每年8 月中下旬在各株果树与地面相隔30 cm 位置绑上诱虫带,第二年3月底取下,集中销毁诱虫带上的所有害虫,降低第二年越冬虫口基数。利用此方法可以有效防治虫害,如卷蛾科、介壳虫等[3]。

4.2.2 糖醋液诱杀害虫

借助害虫的趋性,在害虫羽化期悬挂糖醋液。一般来说,配制糖醋液的成分包括糖、醋、酒和水,其比例为1∶4∶1∶16。添加适量的杀虫剂,混合均匀,使用塑料光口瓶装150~200 mL,悬挂在果树外围通风位置,与地面相隔1.5~2 m,定期加入适量的糖醋液。此方法在很多果园都可实施,其中桃园防治效果最佳,能够诱杀许多害虫,如地老虎、金龟子等。

4.2.3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特定的波长引诱害虫,再使用频振式高压杀灭害虫。一般来说,挂灯时间为每年4—10 月,开灯时间为21:00,关灯时间为第二天8:00,每日都必须杀死并掩埋收集的害虫。此方法应用普遍,能够诱杀果园中大量害虫,如食心虫以及卷叶蛾等,诱杀效果较为显著。

4.2.4 性信息素诱杀害虫

性信息素诱杀通常用来防治鳞翅目食心虫类害虫。有些地区使用以下两种方法防治鳞翅目害虫。

首先,迷向丝。释放性信息素,让雄虫找不到方向,破坏雄雌虫交尾,降低落卵量,以减少鳞翅目害虫的种群数量。悬挂时间是4 月中下旬至10 月底,悬挂在果树与地面相隔1.5 m 的位置,所有果树都必须悬挂1 只。此方法只能用于成虫羽化交尾前,不然很难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次,性诱剂。一般来说,诱芯的专一性较强,例如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以及桃蛀等害虫诱芯只可以诱杀该害虫的雄成虫,不能诱杀其他害虫的雄成虫[4]。通常,在每年4 月中旬使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在每年5月上中旬使用苹果蠹蛾以及桃蛀性诱剂。每种害虫有着不一样的飞行轨迹,必须尽可能选用适合诱芯的诱捕器。诱捕器悬挂在果树外围通风位置,与地面相隔1.5~2 m,不同诱捕器之间的距离是60 m,所有的诱捕器都必须要安装1 枚诱芯,每隔30 d 更换1 次诱芯。每隔20 d 更换1 次粘虫板,之后要集中烧毁以及掩埋病虫害[5]。

4.2.5 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能避免病原菌以及害虫侵染果实,也能避免因为高温而导致果实受到灼伤,避免果品残留大量农药,使食品更具商品性。在每年的6 月初谢花后30~35 d 套袋,套袋时间是15 d。

通常,在果实套袋前2~3 d 要喷洒适量的钙肥或者杀菌剂,这样可以科学防治果实病虫害,也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套袋时间应在晴天9:00 至日落前,尽可能不要选择高温天气或者清晨套袋,尤其在阴雨天气绝对不可以套袋。在套袋过程中应先膨胀纸袋,套入幼果,使幼果保持悬空状态,然后在纸袋口处使用铁丝扎紧,以免药液以及雨水进到纸袋中,要在果台副稍上固定纸袋,不可以将叶子套在纸袋中,只可以套入果实[6]。

4.3 生物防治技术

4.3.1 投放捕食螨

捕食螨又称胡瓜钝绥螨,通常用于防治叶螨虫类害虫,可以达到以螨治螨的目的。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捕食螨投放时间,投放时间最好在6月初日平均温度超过20 ℃时[7]。在释放前7~10 d 喷洒适量的农药来清理果园,减少虫口基数,每百叶平均活螨不超过2 头,并且捕食螨必须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如果是晴天,必须是在16:00 后投放;如果是阴天,一整天都可以投放;如果是雨天,不要投放。投放捕食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在纸袋两边剪长2 cm 左右的口子,使用合适的塑料袋完全遮住袋口,以免雨水进入袋中,接着在背阴处和地面相隔约1 m 的树杈上面钉图钉,让袋子底部与树杈接触,确保捕食螨虫可以很快爬到整棵树上捕食害虫。

在释放完捕食螨后,最好不要使用很多化学农药,应该选择适合的生物农药,而且保证所选的农药对捕食螨没有任何副作用。

4.3.2 使用生物农药

合理使用生物农药,不仅能保护环境,避免果品上残留农药,而且能保护天敌昆虫,使果园生态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比如选用阿维菌素以及天然除虫剂等生物农药防治金纹细蛾以及蚜虫等害虫[8]。

4.4 化学防治技术

在果园中构建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充分了解病虫害出现情况,在适当的时机科学防治病虫害。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以及毒性较低且残留较少的化学农药,尽量不要使用菊酯类农药。准确把握每种药剂的安全间隔期,以提升药效。在防治期应相互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改善和优化施药技术,充分利用农药,不可以随意使用农药和加大药量,保证果品中不会残留大量的农药[9-10]。

5 结束语

深入分析林果病虫害防治现状可知,目前我国在防治林果病虫害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大量使用农药和被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整体防治效果微乎其微。在林果业病害中运用绿色防治技术,能够使林果病虫害防治有更高的防治水平,降低化学药剂的用量,增强林果树的抵抗力,降低各种病虫害产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实现林果业绿色稳定发展,从而带来更多效益。

猜你喜欢
林果业林果套袋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浅谈林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气候变化下林果业重大害虫灾变规律探讨
套袋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开展双创行动 壮大林果产业
浅谈丹凤县林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咸阳德丰农林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