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欲有效,粮草要先行,如何养好“仓廪之官”

2022-03-15 21:32徐陆周
祝您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脾主运化脾虚

徐陆周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江苏孟河医派、吴门医派学术传承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和脾虚证。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三、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传统中医曾以官职来指代人体的五脏六腑,比如以心为君主之官,以肝为将军之官,等等。其中,人体的仓库管理员、后勤大队长便是仓廪之官——脾。“养生欲有效,粮草要先行”,养生自然不可忽视养护脾胃。

中医的“脾”属于人体五脏之一。《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胃之间功能不可分割,涵盖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单纯指“脾脏”的概念。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賴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胃在五行中属土,脾属阳土,胃属阴土。脾在六经中属于太阴,主色为黄,合于肌肉,主管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人体脏腑功能以气机运动为主要形式。脾胃位居人体中部,属于中焦,脾气升举而胃气通降。因此,脾胃是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作用非常关键。

脾胃属于后天之本,因此一旦“脾虚”则全身各个系统都易出问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身体的运动机能都会受到影响。而脏腑器官功能的变化,往往是疾病开始的前期,是从亚健康向疾病过渡时期。

1.大便不成形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水谷不利,消化能力受损则会有大便稀溏等表现,多伴有腹胀、完谷不化。如果在排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大便黏腻、不成形,可能和脾虚有关。

2.疲劳乏力

脾胃是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虚则容易气血化生不力、气血不足,从而出现神疲乏力,阳气不振。同时,脾主运化水湿,水湿代谢紊乱则易生痰湿,此时人体也会感到疲劳、困重等。

3.身体肿胀感

脾虚无法运化体内的水分,水湿潴留在肌表之间,人就容易出现水肿的情况。尤其是睡前饮水多,造成晨起眼睑肿胀感等情况出现,如果排除了肾脏等器官的病变,往往可能与脾虚、水湿运化不力有关,须及时针对脾虚症状展开治疗。

4.抵抗力下降

脾胃运化水谷,一身之气皆由此出。中医认为,人体的抵抗力与阳气、宗气、卫气等概念高度相关。出现脾虚这种情况后,身体对营养物质吸收能力下降,无法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此时人的卫外能力下降,外邪容易入侵,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出现感冒、腹泻等疾病。

5.面色萎黄

脾虚出现后,气血生化不足,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等情况。

6.怕冷

脾虚大多怕冷,不耐冷风空调,容易腹部发凉。脾主四肢,因此尤其是手足容易怕凉。

1.缺乏运动的人

《黄帝内经·素问》 的 《宣明五气篇》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久坐伤肉”,其实伤的是脾。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运化精微供养肌肉,动能生阳,有助于舒布脾化生的精微,对健脾有利。而久坐者缺乏运动,肌肉失于濡养,脾运化的精微不能舒布,聚而生痰成为脂肪,反过来累及脾。脾气虚,运化不利,痰湿内生,人越来越胖, 而且是虚胖。同时,肌肉消瘦,表现为体脂高,肌量下降。如果体脂不高,只有单纯肌量下降,则表现为越来越瘦。

2.情绪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

中医讲“思虑伤脾”,思则气结,气机运动枢纽转化运动不利,导致脾气不能通畅,久则伤及于脾。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社会、生活压力较大,难免需要在熬夜的同时从事繁重的脑力劳动,比如熬夜写稿、编稿,思虑过度与休息不佳共同作用下,脾难免“很受伤”。另外,许多人闲暇时间有限,选择牺牲睡眠时间来娱乐放松无可厚非,但长久如此,身体无法得到更好的休息,脾脏也无法休息好,这样就容易让脾脏出现问题。

3.过度减肥的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肥胖、超重人群在迅速扩大,主要的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不佳、运动缺乏有关,这也使得减肥成为热门话题。如果过度减肥,过度控制饮食,过度饥饿,从而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更会直接伤害主管运化水谷精微的脾胃。同时,摄食减少、营养失衡,脾化生脾气的物质来源不足了,也容易出现脾虚。

1.饮食养脾

科学饮食是养脾胃的重要方法。避免过度进食生冷之品,避免饥饱失调,做到饮食规律、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同时,也可以选择有健脾功效的食材以及药食同源之品来“食养脾胃”。

健脾食物尤以山药、薏米、芡实为佳。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顾收敛;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益胃、补中有清,祛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有收敛固脱之能。将这三者洗净、浸泡后煮为山药薏米芡实粥,便是一道制作简单又不失美味的健脾佳肴。

2.运动养脾

健脾运动有散步、慢跑、登山、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养生保健有益,饭后散步缓行,也有助脾胃消化,从而达到“以动助脾”的养护后天之道。

3.情绪养脾

饮食进餐时保持心情舒畅,不带着情绪进餐。平时管控情绪,少计较得失,多养徳助人,收获快乐;紧张时听听音乐,有一个自己的爱好,从中获得乐趣能有助于养脾。

4.药物调理

如果真的出现了难以改善的脾胃症状,还是建议前往专业的中医医院就诊,由中医医师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中医千百年来积累了大量调养脾胃的名方、效方,论治脾虚往往有不俗的疗效。

(编辑    车    翀)

3827500338263

猜你喜欢
脾主运化脾虚
从“脾主困”浅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体会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浅析十月太阳历对脾主时令的影响※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